导航栏

×
语录 > 好词好句 > 导航

2023《长征》读书笔记范文

2023-11-28 长征读书笔记

作品读后感真的可以触动人们的心灵吗?当我们在阅读作者的作品时,被启发得产生新的思考时,我们会感到内心的共鸣。为了记录下这种感受,小编特意为您准备了一篇符合您要求的“《长征》读书笔记”。

《长征》读书笔记 篇1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官兵军装一样的,头上的红心是一样的,牺牲时的姿态也是一样的。在中国工农红军中,无论是政治和军事的精英,还是不识字的红军战士,官兵如同一人的根本是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他们都坚信中国革命的队伍“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他们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决心为每一位红军所认同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

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又因为理想信念总是保存在难以承受的牺牲中,所有的困难都变成了锻造。中国工农红军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的长征: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无以伦比的勇气。

这些都是可以创造人类奇迹的精神。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理由读懂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长征。读懂了长征,就会知道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与顽强是何等的伟大;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多么广阔,生命将会何等光荣。”

《长征》读书笔记 篇2

读《长征》有感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阅读了《长征》这一首诗,这首诗是我国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在1935年10月写下的。

这首诗主要是以红军在长征中越过五岭山、攀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和翻越岷山的这五个事例,概括了红军在长征中体现出的不畏任何艰险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在作者的描述中,红军的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文中,令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句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一句话的意思是绵延不断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只像翻腾着微波的细浪,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只像脚下滚动的泥丸。这句中提到的“乌蒙”和“五岭”都是些绵延不断,气势雄壮的大山,但在红军战士眼里,这些使常人望而生畏的大山都只是那么的渺少,不起眼。我认为,这句话写得很妙。

毛主席不仅把红军高大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出来,还把红军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的英雄辈出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写了出来,还点明了中心,真是写得妙啊!

与红军的艰辛旅程相比,我们显得十分懦弱.在体育测验,老师要求我们跑400米,我们班的许多同学跑完后喘气,有的还放气不跑了,这与红军的那二万五千里相比,是多么渺小.我们跑的都是平路,而红军走的那二万五千里都是险路,有时还要在“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奔跑.

我们要真正学习红军的无畏精神。

通过对这一首诗的閲读,我对红军长征的这一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也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他鞭策着我要向红军战士那样无畏艰难险阻,勇往向前!

《长征》读书笔记 篇3

20xx年10月22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不朽丰碑,伟大征程。长征精神催人奋进,复兴之路接力前行。

连日来,我省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传承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吉林全面振兴发展的新的长征路。

10月21日晚,吉林艺术学院主办的“永远的丰碑——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交响音乐会”在省交响乐团音乐厅奏响,来自高校的师生们与广大春城人民一起共同追忆红军80年前的革命壮举。

同日,一场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主题的吉林省基层书协优秀会员作品展在长春举办,广大市民通过一幅幅反映80年前广大红军勇士为了革命理想和信念而浴血奋战的书法作品,再次领略到红军长征故事的强大历史震撼力。

今晚8点,大型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将在央视一套播出。整场晚会综合音乐、舞蹈、戏剧、情景展演、多媒体呈现等舞台手段,通过大型情景史诗的形式,突出表现了红军将士在长征途中克服艰难险阻、坚定革命信仰、敢于牺牲、勇于胜利的精神品格,凸显了中国共产党挽救民族危难的担当精神和引领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作用。

从即日起到11月,省内城市各主要电影院线及广大农村地区将统一开展优秀电影展映献映活动,诸如《勇士》《遵义会议》《大会师》《四渡赤水》(动画片)等新创影片,以及《长征》《突破乌江》《走过雪山草地》《我的长征》等经典红色影片将在省内上映,再现红军长征的历史壮美画卷。

吉林电视台将在卫视频道和影视频道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优秀国产影片、电视剧展播”活动,电视剧《红星照耀中国》《千里雷声万里闪》《雄关漫道》《井冈山》等多部新拍和重播剧目将密集播出,讲好红军长征历史故事,阐释伟大长征精神。

10月下旬,“长征精神·中国魂”主题诗文征集及文艺巡演活动将继续在全省各地举行。活动开展以来已吸引全省各界近1万多人参与主题诗文创作,一批优秀的诗歌、散文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公众平台等广为传播,网友们纷纷点赞,“像这样的活动,红得有力量,有血性,有意义,支持,加油!”

同时,为了增强活动的感染力,主办方还邀请省内著名广播电视主持人、朗诵艺术家和大学教授等走上舞台,通过情景式演出、诗配乐朗诵等形式将红军长征艰难壮举展现在广大群众面前。

《长征》读书笔记 篇4

长征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从这本书中,我觉得没有历史空白,仿佛一切都发生在昨天。在长征中,人们的面孔和声音似乎出现在我们面前。

长征的艰难是远远超出一般人想象的,可谓惊天地,泣鬼神。长征途中,我们英雄的红军,每天要面临几十架敌机的侦察轰炸,面对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途中又没有根据地可作为依托,红军所经过的地方,又多数是贫穷落后的地区,部队要想筹集到自己所需的给养该是何其艰难。可以想象,红军是在怎样缺衣少食,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每天还要行军打仗,但是,在毛主席的英明指挥下,英雄红军二占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不仅巧妙地调动了敌人,迷惑了敌人,拖垮了敌人,而且达到了消灭敌人,使战局始终朝着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而长征途中最精彩,最惊心动魄的一仗,要数飞夺卢定桥了,为了粉碎国民党妄想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我们的英雄居然在下雨路滑的山路上,在一天的时间里奔袭240里!

我们应该知道,他们是长征长征,连续作战,在吃不饱、睡不好的极度疲劳下完成这一壮举的。这该是怎样的壮举啊!如果不是那天240里,如果国民党增援部队提前到了卢定桥,红军的命运将是难以想象的。

由于衣食无忧,饥寒交迫,多少英雄落在雪山上,睡在草地上!纵观长征,我们英勇的红军,从离开江西苏区时的9万多人,到长征结束时的1万多人!可以说,烈士的鲜血洒满了漫漫长征路!

巨大的牺牲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长征的艰难。

在我看来,顽强拼搏的精神并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具备的。但它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逐步形成。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好:

勇气来自奋斗。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形成的。我们从红军的长征中获得了坚强、智慧、勇敢、自信、坚韧、团结的优良品德。我们应该把这些美德用于祖国的建设。我们要把自己的成长和成功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

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材。我们的国家将成为世界强国,我们的民族将成为宇宙的骄傲。让我们携手谱写新的历史,在未来奏响更强大的声音!

《长征》读书笔记 篇5

还记得吗?那些曾经为革命奋力搏斗的勇士?还记得那一万八千里的伟大长征吗?

红军长征的故事震撼啊!数万人的万里长征,面对的是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面对山崖、冰雪、湍急的河流、辽阔的沙漠和无底的沼泽。

这令人感到绝望的险境,却被这支队伍以滚烫的热血与钢铁的意志战胜了!这是红军,这就是百折不挠的红军。

过雪山的时候,大雪纷飞,而战士却身着薄衣,饥寒交迫,是什么让他们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克服种种困难的呢?是意志,坚强的意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说的就是红军,在经历了草地泥潭,渡过了雪山激流。经历了冰霜的磨砺,“红军”这一柄长剑更加锋利,直取日本帝国。俗话说:

" 困难就像弹簧一样,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 。红军用一次长征完美地诠释了它。

还记得,还记得那一个鱼钩,还记得你一位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伤员挨饿的老班长,还记得他临死之前的愿望——大家都好好的活下去。

山在哭,为一个人哭;水在哭,为一群人哭。为国家的繁荣昌盛、民族的复兴献出每一滴血的一群人;为正义和真理献出每一个青春的一群人;为民主和历史发展自由的伟大事业献出生命的一群人!他们为着这一切,不惧地狱烈火的煎熬,虽九死而不悔!

这平凡而渺小的生命,便迸发出永恒的荣耀!

岁月如歌。在跳动的音符上,我们见证了革命斗争的艰辛;时间如水,在波涛汹涌中,我们体验了革命家的英勇斗争。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碾碎了战争的时代,却无法抹去那些不屈的灵魂!

合上书在这个时候读,更像是时光倒流。我经历了中国最悲伤的时期,在那里我看到了人们的痛苦和痛苦,也看到了将属于那里的记忆。

《长征》,确实值的我们看看。

《长征》读书笔记 篇6

长征》读后感]10小时前缘来缘去不在乎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 花了十多天时间读完了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长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长征》读后感。王树增的《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王树增查阅了大量史料,现场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许多重要事件和资料是首次披露的;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中体现的民族团结精神和不朽的信仰力量;此外,作者在这一伟大壮举中还讲述了许多感人的小事情,通过丰富的细节让我们更接近长征的历史。

《长征》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大量描写长征的作品中显得特色鲜明,可以说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里最有阅读价值的一本书。长征是中国为世界贡献的壮丽史诗,是突破阶级与政治界线的人类精神丰碑。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无论是由何种意识形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与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

最重要的是,长征翻越了20多座巨大的山脉,渡过了30多条河流,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走完了远远超过两万五千里的路程,而且还遭遇敌人的追击和堵截不少于400次。说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畏艰难险阻,不畏牺牲的远程,读后感《长征》读后感》。共产党人深知这样一个道理:(幼儿教师教育网 YjS21.Com)

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和国内反革命势力,乃至国际反动势力做拼死的斗争,彻底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才能换来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年龄不足20岁,14岁-18岁的战士至少占40%。

在长征的征途上,**简陋的红军所面对的往往是装备了飞机大炮且数十倍以计的敌人,年轻的红军官兵能在数天未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的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斗争,其英勇顽强和不畏牺牲举世无双。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官兵军装一样的,头上的红心是一样的,牺牲时的姿态也是一样的。

在中国工农红军中,无论是政治和军事的精英,还是不识字的红军战士,官兵如同一人的根本是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他们都坚信中国革命的队伍“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他们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决心为每一位红军所认同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又因为理想信念总是保存在难以承受的牺牲中,所有的困难都变成了锻造。中国工农红军在人类历史上的长征,是这样的:

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无与伦比的勇气。这些是能创造人类奇迹的灵魂。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理由读懂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长征。

阅读长征,我们会知道人类精神的不屈不挠和顽强是多么伟大;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多么广阔,生命将会何等光荣。”

《长征》读书笔记 篇7

一次家人聚在一起聊起父亲,哥哥提到他曾问过父亲,长征时,什么事让父亲印象最深刻?我父亲说每次我们打倒一个城镇,我们都会一起吃红烧猪肉。读了“长征”之后,我明白了父亲为什么那么爱吃肉。

自从长征开始的那天起,饥饿就成了红军最忠实的伴侣,形影不离。为了摆脱国民党的追捕,红军选择了人烟稀少的荒原,这也是国民党认为不可能的人间地狱。红军过草原前,需要储备5至7天的口粮。红军在青稞成熟前就把周围藏族的青稞收集起来了。即便如此,食物还是不够。

结果有一个红军女战士发现牲口的粪便中还有残留的没消化的青稞麦,结果红军居然从粪便中又掏出了不少青稞。红军官兵同甘共苦。我们都吃最后一顿饭,甚至是烟草,因为有人说烟草会很饿。彭德怀为了不饿死,射杀了心爱的马。书中有许多感人的例子。

而最震撼我的确是当红军经过千辛万苦走出草地,来到陕甘的一个古老的小镇进行修整时,红军最高领导下达的指示是“大家吃好”。于是,晚上6点钟之后,在县城的小河旁,红军战士7000多人,围坐在桌旁开始大块朵颐。但在会餐之前,还有一个仪式,那就是7000多人共同高唱“国际歌”。

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在空旷的夜空下,7000多名幸存者带着对逝去同志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领着嗓子歌唱,嘹亮的歌声将翱翔天空。也许明天,他们中的一些人会去未知的世界和他们死去的同志见面。但此时此刻,他们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因为他们来了,他们看到了,他们征服了。

长征精神永存

2008年5月12日

本文网址:http://m.968OK.com/haocihaoju/156243.html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