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语录 > 作文 > 导航

榜样作文

2024-08-03 榜样作文

给榜样的信作文。

作文是一颗种子可以播撒你的梦想和理想,写作是寻找自我和了解自己的一个过程。同学们初学写作文,可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小编在阅读中深刻体会到“给榜样的信作文”是一篇了不起的文章,如果您在阅读本文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一些启发那就是我的目的!

给榜样的信作文 篇1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正在太空出差的中国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从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天宫空间站发回祝福,“太空教师”王亚平在空间站中制作出可以自由漂浮的奥运五环,为冰雪健儿们加油喝彩。

几个月前的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王亚平和翟志刚、叶光富3位航天员顺利飞往太空。其中,二度出征太空的王亚平,在此次神舟十三号任务中,成为进驻中国空间站的首位女性,也成为中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在临出征前,她告诉5岁的女儿,要到太空出差半年,并答应女儿会为她“摘一颗星星”回来。

一鼓作气,飞往梦想

1980年1月,王亚平出生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张各庄镇张各庄村。王亚平的家里并不宽裕,但她从小就很好学,也很要强,成绩一直很优异,运动细胞也非常发达,被体育老师称为“天才”。

王亚平初中毕业时,家里的生活愈发困难,父母想让她报考中专师范学院,早点毕业到学校当一名老师。但向来乖巧听话的王亚平“反抗”了一次,她偷偷报考了高中,希望以后考上大学,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

正是这一次“反抗”,让王亚平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7年,正在念高中的王亚平,遇上了飞行学院来学校招生。王亚平一直是班上的体育健将,并且视力极佳。同学们都怂恿她:“亚平,你去试试吧,没准能选上呢!”王亚平心动了,一颗有关飞行的种子在她心里生根发芽。随后,她一路过关斩将,成功拿到了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家里人为王亚平感到高兴,但王亚平知道,考上不意味着万事大吉,飞行学院有严格的考核,不合格的人会被淘汰出局。为了梦想,为了不被淘汰,王亚平咬紧牙关,积极训练,她每次跑步都比别人多跑几圈,就算在严寒的冬天也不降低对自己的要求,经常跑到衣服外面结了一层冰。

就这样,王亚平一年一年地坚持了下来,时常在考核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有同学问她:“亚平,你到底有什么诀窍?”王亚平真诚地说:“当我快要受不了的时候,就告诉自己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就这样坚持到了最后。”

凭着那股要强的劲儿,王亚平一鼓作气,坚持到最后,在飞行学院完成了4年的学习训练,成为一名运输机飞行员。参加工作之后,家里人都劝她放轻松一点,不要太拼命了。但王亚平就爱钻研飞行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钻研和训练,她掌握了4种机型的驾驶技术,成为业内的佼佼者。

2006年,经同事介绍,王亚平与同为飞行员的赵鹏相识并结婚。从此,她与丈夫“比翼双飞”。

因工作忙碌,夫妻俩聚少离多。但他们有一个浪漫的约定,如果在天空中遇见,就用特定的暗号打招呼。

在很多人的眼中,王亚平已经是人生赢家了,既实现了飞行梦想,又拥有了一份真挚的感情。但在无边的天际里一次次飞行之后,王亚平却萌生出了更大的梦想。一天,她认真地对赵鹏说:“现在,中国已经有了男航天员,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呢?”“不知道呢。”赵鹏笑了笑。王亚平却露出了坚定的眼神,说:“我要成为一名女航天员。”

战胜困难,圆梦在即

王亚平的机会很快就来了。2009年,全国开始选拔第二批航天员。王亚平兴奋地把这个消息告诉赵鹏,但赵鹏却沉默了。因为王亚平一旦成为预备航天员,就意味着数年内,他们都不能生育孩子。

夫妻俩就此事产生了分歧,王亚平说:“一旦错过了这个机会,我可能会后悔一辈子,这是我今生最大的梦想了。”赵鹏思前想后,最终还是选择支持妻子。

2010年,王亚平通过严格的体检和评估,成为一名预备航天员。不过,预备航天员是没有资格进入太空执行任务的,必须通过严酷的训练,成为正式航天员后,才有机会到太空去。而从预备航天员到正式航天员,要经受各种严苛的考验。

严苛的训练开始前,负责人就明确地对王亚平说:“正常来说,女性跟男性在生理和体能上是有差异的,但女航天员和男航天员的训练要求却是完全一致的,因为太空并不会差别对待女性和男性。”王亚平点点头,做好了迎接艰难挑战的准备。

可第一次进行转椅检查时,王亚平只坚持了5分钟,就开始全身冒汗,觉得头晕恶心。以往王亚平做飞行员训练时,也有转椅检查,但只需要坚持4分钟,而且头部不用动。航天员的要求却高得多,要求坚持15分钟,头部还要动。接下来的失重水槽训练,同样煎熬,王亚平要穿戴120多公斤的装备入水,在重压之下完成4-6小时的既定操作,对于体能的消耗巨大。训练结束后,王亚平连胳膊都抬不起来,吃饭的时候,她的手抖得厉害,连筷子都握不住。

负责人淡定地告诉所有预备航天员:“如果在训练的过程中实在承受不了,可以按旁边的红色按钮求救。”可王亚平在这种魔鬼式的训练中,坚持了一天又一天,一个月又一个月,从未按过那个求救按钮。

2012年,王亚平终于战胜困难,完成了几十个科目的训练,成功通过考核,成为一名正式航天员。

2013年3月,王亚平迎来了圆梦时刻,成功入选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3个月后,王亚平与聂海胜、张晓光一起坐上神舟十号,飞往太空,成为中国80后飞向太空第一人。以前,父母总想王亚平当一名教师,而在太空舱内,王亚平站上了“最高的讲台”,进行中国首次太空授课。

“同学们,你们好!”王亚平面对镜头,露出了自信而美丽的笑容。这节课一共持续了40分钟,是世界上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受众最多的太空授课。

太空出差,只为“摘星”

从太空回来,完成梦想的王亚平开始积极调理身体。从前,丈夫支持她追逐梦想,如今,她想要回归到妻子的角色。2016年,王亚平顺利生下一个健康可爱的女儿,孩子的到来,为他们的家庭增添了许多快乐和期待。

尽管有了孩子,但王亚平从未想过放弃自己的航天事业。渐渐长大的女儿也知道了妈妈是航天员,去过太空。有一回,女儿歪着脑袋问王亚平:“妈妈,你什么时候再上天呢?”

为了让女儿有机会看到自己再次飞向太空,王亚平决定加强训练,争取再探苍穹。

2019年12月,39岁的王亚平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功入选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乘组,执行“太空出差半年”的任务。消息传出,不少网友惊叹:“普通人出差只是到别的城市,最多出国。而人家出差,却是到太空去。太牛了!”

2021年9月,王亚平的女儿得知母亲即将飞往太空,心里十分向往,更为母亲感到自豪。出发前,王亚平给女儿布置了任务:“妈妈到太空出差的这段时间,你要好好照顾自己,跟爸爸一起照顾好姥姥和姥爷,还要好好学习哦。”女儿一个劲儿地点头,并说:“那我也要给妈妈布置一个任务。”

王亚平不禁愣了一下,问女儿要给她布置什么任务。女儿想了想,一脸认真地说:“我想要天上的星星,你给我摘一颗星星回来吧!”说完,女儿又强调:“就摘一颗星星哦。”王亚平十分动容,含着热泪跟女儿告别。

美国前国家航空航天局宇航员凯蒂·科尔曼,听到王亚平飞往太空的消息后,感到很兴奋。她说,每一位飞向太空的女性,都是人类航天事业进步的证明,还隔空朝王亚平喊话:“当你透过窗户眺望繁星和地球时,请记住,数十亿的女性也望向星空,眺望着你。其中,也包括了我。”得到了前辈的肯定,王亚平深受鼓舞。

日月星辰,皆为情话。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答应为女儿“摘星星”的王亚平跨越万难奔赴星辰,成为“离星星最近的人”。

给榜样的信作文 篇2

10月24日,是党的_代表艾爱国从北京回到湘潭的第一天,他一连参加了三场会议,传达党的_精神。在随后的20多天时间里,除去一项连续9天的封闭式工作外,艾爱国几乎都是在基层宣讲党的_精神。

其实这并不是艾爱国第一次当选党代表,早在1997年,艾爱国就光荣当选为党的_代表。“每一次参会,都有不同的感受。”艾爱国说,党的_开幕会现场气氛特别浓厚,_作报告时,与会代表一共自发鼓掌32次。他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

报告中的部分内容,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一线工人和技能人才的重视,尤其是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列入国家战略人才队伍,与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并列在一起,让艾爱国十分振奋。“党和国家、社会各界对技能人才的关注和重视,让我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艾爱国坦言,获得“七一勋章”以来的一年多时间里,艾爱国实验室接待了5000多名来自各地的师生,还有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这让一线的技术工人备受鼓舞。

党的_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艾爱国看来,这不仅为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意味着我国将进入技能人才培育的“快车道”。“这让我们信心更足了,创新意识更强了。”

近年来,艾爱国所在企业湘钢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不断向高精尖发起挑战。在成功研发生产Q890D、Q960E等高强钢的基础上,积极对接客户需求,研发出1100兆帕级超高强钢板,得到国内多家知名机械制造商好评,已批量供货3万吨。目前,湘钢又成功研发了1300兆帕级超高强结构用钢板,已于近日成功通过了用户评定,为国内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全面实现超高强结构钢板国产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志于学’更要‘善于学’。”艾爱国表示,他将积极践行党代表的使命,继续把党的_精神传达到车间、班组、学校、工地,并落实到具体实践中,传承工匠精神,带领湘钢的焊接技术人才,往焊接工艺与机器人的配置及激光焊在不同材料中的运用两个方向发力,为大国智造贡献湘钢力量。

给榜样的信作文 篇3

3年间组织7支实践队赴云南支教,给3所学校筹建了17个班级图书角,3年募捐到7万余元用以修建希望小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的大四生郭召旭,这个来自云南山村的90后大学生,在全国10地组织起473名大学生志愿者,靠着业余打工和在校园里收废品等募集到了7万元钱,为家乡修建希望小学。

郭召旭来自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的花朗乡法地村,在这个90后男孩的记忆中,五六岁时家乡才通上电,全村也仅有20多户人家。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2009年郭召旭终于走出了大山,来到了青岛读大学。2010年大一暑假,郭召旭开始筹备“彩云协会”公益组织,一年后协会在云南省镇雄县成功注册,成为共青团镇雄县委员会领导下的青年公益组织和社会团体。郭召旭拿出了自己省下来的2000元奖学金和助学金,然后带着协会的成员们,在校园里捡瓶子收废纸,去周边的建筑工地上干活,这群90后的大学生们用做小工卖废品的方式,来攒钱买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给支教学校的孩子们送去。

现在,青岛、北京、哈尔滨、西安、昆明、武汉、福州等10地高校里,都有一批大学生在为远在云南的孩子而努力。郭召旭不再是一个人在奋斗。

正能量速写

速写角度:行动微小 爱心传递

经济只能保证我们的今天,科技可以保证我们的明天,只有教育才能保证我们的后天。

别人在感慨,而他在行动

“你都不知道孩子们对于体育用具多么热爱,一个篮球他们能玩一中午,连饭都不吃,一根摇绳小姑娘们中午不回家不午睡,也要跳个过瘾。”正是孩子们这种最简单最易满足的快乐,让郭召旭义无反顾地投身家乡的小学建设。

郭召旭格外令人钦佩之处在于,他除了支教还“支建”——筹建图书角,帮助当地修建希望小学。对于那些贫寒至极的乡下孩子来说,读书也许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通道,如果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比如连起码的校舍都不具备,他们如何点燃自己的卑微梦想呢?谁来照亮他们的人生?幸亏有了郭召旭这样的支教大学生——郭召旭本人对贫穷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所以感叹“在我们那里,要从山里走出来太难了,我要用自己的力量,帮助这些孩子”。

当别人在为新闻上的失学儿童感慨欷歔的时候,郭召旭已经行动起来,尽管力量微小。如果多一些郭召旭,镇雄县贫困孩子的`未采就会好一些。而单靠郭召旭及其同学的努力,显然是杯水车薪。如果当地政府能够积极作为,社会各界能够积极支持,相信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会走得更稳,更好。

给榜样的信作文 篇4

3月22日晚上8点,《榜样5》在中央一套播出,生动讲述了7个抗击疫情中感人肺腑的故事。这是一场始料未及的“遭遇战”,这还是一场艰难漫长的“持久战”,这又是一场短兵相接的“阵地战”,普通人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成为“榜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追光”之路,信仰、信念、信心的力量,愈发珍贵。

“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紧跟重温入党誓词的脚步,不难发现,共产党员的信仰自始至终都是镌刻在骨子里、融化在液里。从瞒着家人奔赴抗疫一线的张西京,到主动请缨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的护士长张宏,再到发出“到一线去,到风暴的中心去”铮铮誓言的浙江省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前方指挥部临时党委……一份信仰,一生使命,平凡的生命也能爆发出磅礴的力量。他们不是生而英勇,只是选择了无畏,在风雨中彰显出共产党员独有的忠诚与担当。看着“背山而行”的他们,我的信仰更加强烈。

美好生活源自勇于拼搏,信心坚定方可所向披靡。“跟我上,看我的”,“一定能完成,我们信心满满”,一句又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语,饱含着“榜样们”淡定从容的抗疫信心。从武昌医院第一例重症病患痊愈出院到“两山”医院10天左右建设完工,与新冠肺炎疫情的这场斗争中,对党有信心、对自己有信心成为他们的破敌妙招、制胜法宝。充分发挥“党”的主心骨作用,无论黑夜多暗、困难多大、前路多险,始终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心态,“竟将云梦吞如芥,求信君山刬不平”的信心斗志,昂首挺胸、阔步向前。走近“坚如磐石”的他们,我的信心更加饱满。

见贤思齐焉,党员干部的“追光”之路,当从榜样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以榜样精神砥砺前行,始终将初心铭记在心、将使命担当在肩,以更加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让党的光芒薪火相传、熠熠生辉。

给榜样的信作文 篇5

我向他介绍了菌草技术,这位省长一听很感兴趣。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个林占熺去了。”

林占熺是谁,《山海情》和他背后的故事又有什么联系,引发热议。

原来,剧中名为凌一农的农技专家,原型就是林占熺。那次会见之前,菌草为“闽宁合作”打开了一扇门。那次会见之后,林占熺很快远赴南太,由此书写了“小小一株草,情接万里长”的佳话。

林占熺将国内扶贫经验推广到国外,先后承担我国菌草技术援外培训项目和菌草技术援助巴布亚新几内亚、莱索托、卢旺达、斐济、中非等国项目。现在,菌草技术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给当地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机会。在巴新,菌草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呼为“中国草”。

“如果把菌草技术看作‘鱼’,我们在援外中不仅给了‘鱼’,还提供了养‘鱼’、捕‘鱼’、加工‘鱼’的整个产业。”林占熺曾这样评价。

菌草,菌草,闽宁草,幸福草

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闽宁镇还流行一首歌谣:“菌草,菌草,闽宁草,幸福草,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共产党好。”

福建与宁夏,大海与高山,相隔千里的两地,究竟是怎么被菌草神奇地连接在一起的呢?

故事要从1971年说起。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学习小组”报道,当年28岁的林占熺在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工作。在一线调研中,他发现以树木为主要原料的菌业生产消耗了大量林木资源,带来难以化解的“菌林矛盾”。他思忖着,应该走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种菌之路。

1983年,林占熺随省农委科技扶贫考察团前往闽西,汀江上游的荒凉情景令他震惊。“不闻虫声,不见鼠迹,不投栖息的飞鸟;只有凄怆的静寂,永伴着被毁灭了的山灵。”这一段话,描述的是上世纪40年代福建闽西长汀地区的贫穷,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这里贫瘠的景象仍让人触目惊心——“悬河”高出两岸耕地一两米,四周山丘荒秃、满目疮痍。

生态恶化和贫穷落后两大难题纠缠不休,在林占熺心中,保护森林资源,“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想法愈发强烈。

怀着这一想法,40岁的林占熺毅然放弃行政工作岗位来到福州,向福建农学院(原福建农林大学)工程队借来5万元,从零开始建设实验室。三年夙夜攻关,用芒萁、五节芒等野草栽培食药用菌最终成功,菌草技术从此诞生。“当时我热泪盈眶。”林占熺说。自此,巨菌草以其产量高、品质好的特点,开启全球旅程,也撒播了友谊的种子。

菌草技术研发成功后,林占熺手把手地教福州各地农民用菌草栽培食用菌、药用菌。菌草技术先在罗源扎根,随后辐射闽侯、闽清、永泰等地,成为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闽清县省璜镇下坂村曾是“穷山村”,1992年至1994年间,农民利用芒萁、五节芒等栽培香菇,人均收入700多元,盖新房、添轻骑、买彩电,生活越过越美。

自1986年起,菌草技术开始由福建向全国各地推广。1991年,菌草技术被国家科委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重中之重项目。1995年,菌草技术被中国扶贫基金会列为科技扶贫首选项目。

同年4月召开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上,林占熺的菌草技术被列入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

宁夏荒芜的戈壁滩连雨水都存不住,更别说庄稼。菌草不仅能代替树木种植各种食用菌,而且根系发达,可以防风固沙,成为扶贫的最优选择。

林占熺和助手带着6箱草种来到宁夏,选取彭阳县的废弃窑洞发展“窑洞种菇”。“1999年,我们还在贺兰山下的荒漠上种下了菌草。”林占熺说,在当时的闽宁镇,第一次种植菌草成功后进行测产,亩产鲜草12吨,是当地玉米产量的3倍。群众种蘑菇的原料问题解决了,更重要的是为荒漠变成绿洲找到了一条新路子。

2007年的数据显示,宁夏有1.75万户百姓参与菌草生产,兴建菇棚1.75万个,菇农年均增收5000多元。十年时间,写下了一串了不起的数字。

完成了闽宁镇菌菇发展的任务,凌一农本计划悄悄地离开。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推开大门他看到的是拎着东西、依依不舍成群送行的村民。

这一幕,在今年爆红的扶贫剧《山海情》中,被称为“最大泪点之一”。

“《山海情》是一部难得的扶贫剧,它真实还原了菌草技术助力脱贫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当年的工作充满了自豪感。”林占熺说。

小小一株草,情接万里长

作为传统农业国,巴新全国有83%的人生活在农村。虽然气候和土壤条件优越,但农业技术落后。菌草,成为中国农业援助巴新的一个重要项目。

给榜样的信作文 篇6

我们身边总是有一些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人,他们有的学习勤奋,有的待人真诚,有的乐于奉献,他们身上总有一些闪闪发光的地方。值得我们向往,值得我们学习,他就是一个乐于团结大家的班委。有人说“做班委必须要厉害,脾气不能大好,否则总管不住人。但是他做为我们班的体育委员却从不向同学露出怒容,但大家却都愿意听他的话,因为他十分地尊重他人所以每位同学都对他十分地尊重。

他的普通话水平虽然不太好,但是他很努力的不放弃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每天的早读,教室里总是有他朗朗读书声,课堂上他总是大声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不断地努力着,努力终究是会有回报的,他的成绩稳步前进,他谦虚不骄傲,一直向优秀的的学霸们看齐。

“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豪言壮语,只是默默付出,从不寻求回报”这句话是全分校对他的评价。

卡斯木江,感谢一班有你,是你,为了班级在操场上撒下汗水,是你,为班级竭力争光,是你,默默付出却从不寻求回报。你就是我的榜样,我要向你看齐。

给榜样的信作文 篇7

3月5日22:00,央视新闻频道将重播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敬请收看。

72岁的艾爱国,仍然每天打卡上班。

自1985年被评为湖南湘潭市劳模后,艾爱国就成为“劳模专业户”——2次获评全国劳模,12次获评企业劳模。在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大家都称他“艾劳模”。

返聘为公司的焊接顾问后,艾爱国在焊接实验室上班。这里也是“艾爱国劳模创新工作室”,博士、高工聚集于此搞技术攻关。艾爱国钻研焊接工艺和技术的笔记本,也陈列在这里。一本本笔记本印证着他的口头禅:“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

军功章

全国劳模、“七一勋章”、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科技进步奖……艾爱国靠一把焊枪,赢得无数“军功章”。

50多年来,艾爱国攻克技术难题400多个,改进工艺100多项,在全国培养焊接技术人才600多名,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

艾爱国很早就有“焊王”和“焊神”的美誉,但他却说:“名气没什么用,解决问题还是要靠实力。”

船舶用钢,也被称为大线能量焊接钢板,我国以前不能生产,导致造船效率仅为日本的1/4~1/7。大线能量焊接方法要求钢板至少要能承受100 kj/cm以上的焊接热输入。艾爱国带领焊接团队,与湘钢材料研发团队一起受命攻坚。从50kj/cm到100kj/cm,再到250kj/cm,这条攻坚之路,艾爱国领着团队走了10年。

2020年,湘钢大线能量焊接船舶系列用钢在国际机构见证下,顺利通过钢板焊接及焊后性能检测,标志着湘钢已完成该系列用钢船级社认证的关键环节。

“这意味着湘钢攻克了这一长期被国外垄断的技术难题,填补了技术空白,从此能够实现船舶用钢国产化。”艾爱国对此很自豪。

焊之道

有人说,艾爱国天生就是干焊工的料。

他却说,焊接方法有上百种,焊接材料可达上万种,能根据实际情况和现场环境,判断选择最合适焊接工艺解决焊接问题的,才算好焊工。

因材施焊,既要“手艺”,还要精通“工艺”。艾爱国说,在钢铁上“绣花”,首先要“不蛮干”。

“当工人就要当个好工人”,这是艾爱国的职业信条。以此为生,精于此道。他也实现了焊接技艺的“由技入道”,从焊接高手成为焊接工艺高手,攻坚克难的成果丰硕:在上世纪80年代采用交流氩弧焊双人双面同步焊技术,他解决了当时世界最大的3万立方米制氧机深冷无泄露的“硬骨头”问题,主持的氩弧焊接法焊接高炉贯流式风口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研发高强度工程机械及耐磨用钢焊接技术的情景,艾爱国最难忘。

以前工程机械吊臂用的1100兆帕级高强度钢板,全部花“天价”从国外进口。“这种专业上称之为屈服强度的钢,就是说钢材抵抗变形的能力,是代表钢材强度的硬指标。当时的技术难点是,钢板如何在保证足够强度的同时,尽量减轻自身重量。” 已过花甲之年的艾爱国带领焊接团队攻坚, “要想方设法啃下这块‘硬骨头’。”

“强度越高的钢材其焊接性则越差,易出现焊接缺陷,这也就意味着其焊接难度更大。”坚硬的钢板成为艾爱国的“绣花布”,从焊接材料选择到焊接工艺,反复实验,他记不清调整了多少次工艺和材料,做了多少次试验,终于实现了“抗拉强度从690兆帕提升到1100兆帕,钢板减重15%以上,车身寿命提高50%以上”。

以前靠进口要每吨3万元的原材料,现在只要每吨1.2万元。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这些国内工程机械制造业领军企业,有80%的钢材料来自湘钢。

学到老

艾爱国拿起焊枪和面罩,会给人一种成竹在胸、稳如泰山的感觉。

电光火石间,一道道焊缝仿佛工艺品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这里面有50多年“技”的积累,更是半个多世纪“艺”的坚守。

18岁招工进湘钢,一年后,艾爱国看到北京来支援的师傅们能神奇地将高炉裂缝“焊”在一起,便开始跟他们学习焊接技术。苦练技术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他很快拿到了气焊锅炉合格焊工证,又“偷”学电焊,操练时,手和脸经常被弧光烤灼脱皮。

“焊工易学难精。没有爱好,就不会动脑子,就只是机械式地干活。” 艾爱国说,“学焊接没有捷径,唯一要做的就是多焊、多总结。”

不断学习,才不会被淘汰。接受采访时,艾爱国重复最多的词,就是“学习”这两个字。

他对徒弟们的要求,也是学习,并且要学精。徒弟们跟艾爱国学艺的第一天就被要求:焊接完成后,物体表面平整、美观,内里无气泡、无裂纹。

一开始也有人疑惑这要求是不是太高了?毕竟焊工不是绣娘,何必把别人的优秀当及格?

艾爱国也不过多解释。时间长了,徒弟们都明白了师傅的用心。

欧勇是艾爱国的爱徒,不到40岁就成为湘钢的首席技能大师。“师父说焊接就像裁缝做衣服。好裁缝做出来的衣服才能好看,光想着缝上就完事,那衣服迟早要散架。”欧勇说。

给榜样的信作文 篇8

身边的榜样,让我有了奋斗的目标,给予我前进的动力,成为我走向成功的指引。

他,名叫李华杰,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他一米七五的个子,有点儿瘦,头发乌黑发亮,给人以清爽的感觉,一双黑宝石般的眼睛炯炯有神,高挺的鼻子让人感受到他的坚毅。李华杰性格很开朗,总是笑嘻嘻的,十分亲切。他的家境并不富裕,父亲是修理摩托车师傅,一家人住在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屋子里,晚上做作业也只能坐在小矮凳上,用双脚托着一块木板充当桌子。虽然在这样的条件下学习,他还是做到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且每次都得到好评。不仅如此,他还是个勤奋的孩子,空余时间就会帮爸爸打下手修理摩托车,还会帮妈妈做家务。而在班里,他更是一个吃苦耐劳,尽职尽责的班干部。

记得有一次,教室一旁的洗手池被一些杂物和吐泻物堵住了,积了一池的污水,臭气熏天,引起了许多苍蝇的“光顾”,而路过的同学更是个个捂着鼻子避而远之。老师安排同学去清理,可是谁也不愿去,你推我我推你,生怕弄脏了自己。就在这时,李华杰站了出来,只见他眉头紧锁,二话不说,迅速卷起衣袖,伸手就去掏池里的脏物。同学们见了都劝他别弄了,那多脏啊,可是李华杰只是微微一笑,说:“这没什么,待会把手洗干净就是了。如果再不清理,污水越积越多,细菌也会越来越多,不但不卫生,对同学们的健康也不利啊,而洗手池不能正常使用,也非常不方便。”他一边说着,手里的活并没有停下来,很快,水池里的脏物被清理干净,污水也顺利排走了,弥漫在周围的臭气消失了,苍蝇也不见了,洗手池终于可以重新使用。李华杰看着被清理干净的洗手池,眉头舒展开来,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他把手洗干净,擦着汗走进了教室,留下的是身后同学们敬佩的目光。

李华杰,一个一心为同学、为班集体着想,不怕脏,不怕累的好同学,他是那么的无私,那么值得我们去学习。他,就是我身边的好榜样!【m.289a.com 生日祝福语网】

给榜样的信作文 篇9

我是一个默默无言的人。有些沉默,有些平淡。常常在朦胧的大雾中徘徊,没有个领头人和榜样。

现在的我跟往常没有区别,总沉寂着。老师大多总是絮絮叨叨的说我们应该有个榜样,更要像榜样一样阳光,乐观,乐于助人。但我还是像无法战胜魔鬼,说了再多,都没用,我依旧毫发无伤地沉寂着。拈轻怕重的我甚至连一个榜样都找不到。

于是我下定决心,大声对自己说:我要榜样。

就这样,我坚持了几个月。电视上,书上,手机上看到了太多的榜样,我也有成为榜样的热望。我又做了几个月。不久,我怒气冲冲地说:“太难了,做个榜样就这样难吗?做榜样就是要为人服务吗?”我绝不做了!我才不任劳任怨!我再次气愤的说。

到了家,父母安慰我,一直苦口婆心的说:“做榜样,要坚持,坚持到一种习惯,就成了自己的特点了。”我嚷着说:“都坚持了这么久,但还没有做到!”因此,我打断了他们的话。出去走走,散散心。

外面,风有些冷。沿着河边的绿荫小道,看到对面马路上,有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同学正准备穿过马路。可有一对老年夫妇拦住了他,问路。于是,他比划着说了一会儿,却又转了方向,带着那对老年夫妇走了很长一段路,直到拐弯处再边比划边说,再走回来,安静地穿过马路。

冬日的太阳从云层中慢慢探出半个脑袋,我找到一个椅子坐了下来。树叶差不多快掉光了,但落叶的黄竟然在我眼里有了些暖意。

一位年老的婆婆,慢慢地沿着林荫小道走着,偶尔拿出手机拍几张照片。有东西随着她从口袋里伸出的手跑了出来,但她丝毫没有意识到,可她身后那正又说又笑的几个年轻人中有个哥哥却注意到了,一下子捡了起来,赶紧轻拍着老婆婆的肩,递给了她,又快速地融进那群谈天说地中……

我感到自己的内心有什么东西在破壳而出,对观察充满兴趣,想要探究什么。

看,水果摊前,老板正忙个不亦乐乎。挑选的水果有几个因为挑选过没被放好掉了下来,旁边有路过的人,轻轻地捡起来,小心翼翼地放上去,转身就离开了。

望望天空,太阳已经隐进云层,微薄的阳光也消失了。但我的心,却更加温暖,想起我的同桌,看到教室哪里脏了,就会拿扫把默默扫掉;我的室友,看到谁床铺忘记叠了,顺手就帮忙理了;我的老师……

榜样,一直都在我身边,所谓的那些光环,也只是别人不愿意,有人愿意把那些简单的为他人着想的小行为化作自己的日常。

给榜样的信作文 篇10

语录素材:人气绝对不是“刷”出来的。我从没干过刷号的事情,冷笑话的成功在于找准了定位,踩到了点上。——伊光旭

生于1986年的伊光旭可谓大器早成,除了那些牛光闪闪的微博大号,他还一手打造了厦门飞博共创网络有限公司,有了自己的“创业大本营”,并由此跻身当今网络创业新贵行列。他手里目前有二三十个微博账号,最知名的当属在新浪微博上有1000多万粉丝的“冷笑话精选”。他也为企业做微博营销,一些他不愿透露名称的数码产品、快消品品牌主动找来请他运作,“美丽说”等IT圈最红的创业公司也邀他做幕后推手。自然而然的,他的第二战场正在延伸到微信。打开李开复的微信,你会看到一个李开复自己的“站点”,最末一行小字“飞博inside”。

把这些光环去掉,其实他也只是个刚创业两年的小男生而已。造型上花了点心思,蓄着诙谐的小胡子;名片也有些小心思,正面是大头照,背面还印上了一个后脑勺。

正能量速写

速写角度:创新出路 灵光乍现

他以微博笑话赢利,他说:你是找乐子,我是挣钱。

趁年轻,赚大钱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对于伊光旭来说,挣钱也是件趁早的事。都说千金难买我喜欢,可25岁的他却解读成了我喜欢能买千金。当众人以玩微博为娱乐时,他却将这项娱乐变成了自己赚钱的工具。新鲜、有趣的微博让他的微博关注度不断上升,这也成为他微博营销的基石。于是,他做内容,等人来转发、评价、打广告、求合作、求投资、开公司。

他没有第一桶金,也没有任何背景,就靠着卖点子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当所有人都玩微博时,当很多人看到微博商机的时候,只有他,这个年轻的大男孩参透了玄机,悟出了生财之道。如今,他的战场又延伸到微信……

“人和人的差别在于8小时之外的工夫,在于每天的早8点到晚10点,要么干脆吃喝玩乐,要么就不要虚度。细节决定成败。”伊光旭的这段话正是他与大多数人的差别所在。

本文网址:http://m.968OK.com/zuowen/282493.html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