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脸,树要皮,不要脸的没法治。
人熊有人欺,马瘦有人骑。
人心要实,火心要虚。
苍蝇不叮没缝儿的蛋。
仇人一个不少,朋友一百个不多。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不做亏心事,哪怕半夜鬼叫门。
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软。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能用斗量。
气候谚语
南风若过三,不雨也阴天。
大雾不过三,便有雨天。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南珥风,北珥雨,两珥都有好天气(指太阳珥)。
旱刮东风不下雨,涝刮东风不开天。
南风雨,南风开,不过三天还回来(东风同)。
雾露穿夼,好不到响(指低云穿山夼)。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云交云,雨淋淋(指上下云走向不一样有雨)。
急雷雨易停,闷雷天难开。
久晴必有久连阴。
天出半截虹,当天有雨响。
东虹雾露(虹在东),西虹雨(虹在西)。
好天红太阳,有风紫太阳,有雨太阳白又黄(指日落时)。
人黄有病,天黄有雨。
日晕雨淋淋,月晕刮天昏。
雷公无雨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北风出高云,风快停;南风出低云,风快停。
北风头,南风尾(北风开头大,南风越刮越大)。
夜间有风响,早晨无风有大霜。
日落东风止,不止必转南,不转是雨天。
日出日落,云彩烧红,不雨也有风。
晨日照云间,午后起风暴。
北云南逃,大风随到。
大霜毒日现,毒日无好天。
蚂蚁搬家蛇过道,出门小心挨雨泡。
该涨不涨,要听风响;该落不落,小心风暴(海潮)。
无风三尺浪,必有大风降。
九里有大雾,百日有风雨。
大风百日回头(百日后有风雨)。
立秋有雨秋不干。
春冷秋热,必是雨节。
正月二十五刮南风,春天多雨。
九里雪大,伏里雨大。
秋雨大,冬雪少。
夏至冬风摇,麦子坐水牢。
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
春天南风不受北风气,秋天北风不受南风欺。
朝刮三,夜刮四,不晌不歪刮一日。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桐城谚语在语言表达上注重修辞艺术。在语音上具有音乐性,单句形式谚语以五言、七言为主,节奏鲜明;复句形式谚语大多押韵,押韵形式灵活多样。在用词上常对举使用反义词,使音节整齐对称;善于运用当地方言词,使谚语呈现出很强地域色彩,更有利于谚语为当地群众服务。在句式上整中有散,给人一种参差美。并运用多种修辞格式,不仅使谚语语言生动形象,更使其本身所传授的知识更具艺术吸引力。
桐城谚语集锦:
1、儿女不在多,一好抵十个。
2、朝里无人莫做官,家里有狗好看门。
3、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
4、桃三梨四杏十年,枣子当年能卖钱。
5、打人不打脸。
6、人要衣装,佛要金装。
7、大路不平,旁人铲修。
8、东方不亮西方亮。
9、磨刀不误砍柴工。
10、十网打鱼九网空,一网打到就够工。
11、货比三家不吃亏。
12、家有一亩园,抵上十亩田。
13、春天打个宕,秋天有指望。
14、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不养儿,不知父母养育恩。
15、出头的椽子先烂。
16、早插黄秧早生根。
17、一种九管十成收。
18、穷不丢书,富不丢猪。
19、远亲不如近邻。
20、人怕伤心,树怕剥皮。
21、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22、笑脸求人不如黑脸求土。
23、枪打出头鸟。
24、活水淹死会水人。
25、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26、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27、麦怕张须雨,稻怕含苞干。
28、端人碗,受人管。
29、二四八月乱穿衣。
30、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
31、骂是亲,打是爱,不打不骂要变坏。
32、无风不起浪。
33、起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比浪淘沙。
34、树老焦梢叶儿稀,人老猫腰把头低。
35、树大招风。
36、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37、桑树苗从小肉。
38、读不完的书,走不完的路。
39、慈母多败儿。
40、趁热打铁。
41、打铁看火色,种田抢季节。
42、好马不吃回头草。
43、打蛇打七寸。
44、人怕出名猪怕壮。
45、棉汗七高白如霜,稻耘三高猪无糠。
46、一季红花草,三年好田脚。
47、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48、船到桥头自然直,水到桥头自转弯。
49、好汉不提当年勇。
50、霜打油菜荚,到老都不发。
51、打鼓要听声,听话要听音。
52、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53、门门会,床上无絮被;夹夹生,一门都不精。
54、巧妇难做无米之炊。
55、家不和,外人欺。
56、十根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
57、人要实心,火要空心。
58、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59、好种出好苗,好葫芦锯好瓢。
60、麦到小满昼夜黄。
61、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62、吃喝不计较,买卖论分毫。
63、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64、有秧不插一把,无秧不插一根。
65、谷雨前,好种棉。
66、饱汉不知饿汉饥。
67、打不过东乡,告不过西乡,文不过南乡,吃不过北乡,穿不过城厢。
68、男儿膝下有黄金。
69、冬天掏一掏,抵上春天浇一高(遍)。
70、一戬猪,二打铁,三钓黄鳝,四捉鳖。
71、牡丹虽好,还要绿叶扶持。
72、牛要打,马要鞭,小伢不打能上天。
73、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74、问路问老头,破柴破小头。
75、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76、稻倒一半,麦倒全无。
77、锄头底下出黄金。
78、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
79、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80、吃着饼子,套着颈子。
81、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82、身正不怕影子斜。
83、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84、秧好半年粮。
85、人无理说横话,牛无力拉横耙。
86、和气生财,火气生灾。
87、三月三,饭瓜葫芦都上山。
88、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89、鸭肫难剥,人心难摸。
90、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91、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
92、惯儿不孝,肥田出瘪稻。
93、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94、春茶香,夏茶涩,秋茶好喝不能摘。
95、内行的看门道,外行的看热闹。
96、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97、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98、姜还是老的辣。
99、秋分不出头,割掉喂老牛。
100、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01、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102、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103、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104、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105、宅边多栽木和竹,子子孙孙都受福。
106、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107、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108、晴带雨伞,饱带干粮。
109、别人烤火我兴塘,别人车水我乘凉。
110、家有百样种,不怕老天哄。
111、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112、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113、开弓没有回头箭。
114、打丫环,耻小姐。
115、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11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17、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118、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有关龙的谚语、歇后语
一、龙的谚语
1.二月二,龙抬头
2.千万不要去招惹龙,无论你是什么
3.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4.吃饭象条龙,做活象条虫
5.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龙眼识球,凤眼识宝,牛眼识青草。
云从龙,风从虎。
虎啸风生,龙腾云起。
龙不离海,虎不离山。
龙斗虎争,苦了小獐。
龙斗鱼损。
龙多旱,人多乱。
龙多不治水,鸡多不下蛋,媳妇多了婆婆做饭。
龙归沧海,虎入深山。
龙交龙,凤交凤,老鼠的朋友会打洞。
龙居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川被犬欺。
龙逢浅水遭虾戏,凤入深林被雀欺。
龙怕揭鳞,虎怕抽筋。
龙生九种,九种各别。
二月二,龙抬头。
龙下三泷,舟楫莫当。
龙行熟路。
1
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九贴道友(春联),
三十合家欢乐吃饺子……”
2.
腊月二十三吃着年糕就数落: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窟窿堵,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九贴倒有,
三十晚上坐一宿。
初一的饺子,
初二的面,
初三的盒子往家转……
那年味多浓啊
3.
二十三,灶王爷上了天,
二十四,写大字,
二十五擂大鼓,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蒙香斗,
三十晚上坐一宿,
大年初一街上走。
4.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首,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5.
有一首旧北平的歌谣十分有趣
地道出了当时北京腊月的习俗:
老婆老婆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白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宵……
6.
天津年俗文化(年前、年后的习俗)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帖吊酉、
三十的夜里闹一宿。
初一饺子初二面、
初三盒子往家转(赚)、
初四烙饼炒鸡蛋、
初五包饺子(捏小人)。
7.
“小寒大寒,打春过年。”民谚如是,童谣也如是: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8.初一饺子初二面,
初三合子往家转,
初四烙饼炒鸡蛋。
初五、初六捏面团,
初七、初八炸年糕,
初九、初十白米饭,
十一、十二八宝粥,
十三、十四窜汤丸,
正月十五元霄圆。
关于戏曲的谚语。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1、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2、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3、字不清,唱不明。
4、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5、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6、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7、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8、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9、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10、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11、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12、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13、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14、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15、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16、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17、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18、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19、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20、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21、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22、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23、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24、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25、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26、四、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27、私下练,台上见。
28、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29、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30、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31、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32、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33、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34、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35、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36、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37、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38、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39、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40、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41、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42、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43、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44、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45、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语句
46、腔好唱,味儿难磨。
47、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48、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49、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英语谚语大全:英语谚语翻译
Tastes differ.【中文翻译】众口难调。
The ass s his ears.【中文翻译】自鸣得意。
The belly has no ears.【中文翻译】食欲不长耳。
The best is yet to be.【中文翻译】好戏在后头。
Take the .【中文翻译】强者必胜。
Take the others teaches yourself.【中文翻译】教学相长。
英语谚语大全(完整版下载): 英语谚语大全(完整版下载)
关于/有关老虎的谚语、俗语:
● 软索套猛虎。
● 风过午,猛如虎。
● 老虎专食打锣人。
● 兔子回头胜似虎。
● 笑面老虎杀人心。
● 前门拒狼,后门防虎。
●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 龙虎相斗,鱼虾遭殃。
●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要龙要虎,不如要土。
● 春晕过午,晒死老虎。
● 谋官如鼠,得官如虎。
● 放虎归山,自找麻烦。
● 纵虎归山,必有后患。
● 家里有土,地里有虎。
● 老虎再凶,也有训虎人。
● 老虎蹲下不是为了施礼。
● 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
● 黑虎白虎,惹不起地老虎。
【释义】
(1)淌汗。从毛汗腺中分泌出大量汗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奴之病得之流汗数出。 晋 左思 《吴都赋》:流汗霡霂,而中逵泥泞。 明 李东阳 《奉敕谕》:盛暑铄金,流汗成血,兼时倍力,困苦益增,又不若不督之为愈也。
(2)形容羞愧不安到极点。《汉书王莽传上》:臣见诸侯面言事於前者,未尝不流汗而慙愧也。 唐 柳宗元 《答贡士萧纂欲相师书》:不意足下曲见记忆,远辱书讯,贶以高文,开其知思,而又超仆以宗师之位,贷仆以丘山之号,流汗伏地,不知逃匿。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左右为流汗,天子知质直。
关于流汗的谚语、俗语:
★ 流多少汗,吃多少饭。
★ 生理钱叁十年,流汗钱万万年。
★ 汗水流在地头,幸福来到家里。
★ 夏天多流汗,冬天少挨冷。
★ 春季多流汗,秋季歌儿唱不完。
★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 做甲流汗,嫌甲流澜。
★ 棚顶做到流汗,棚脚嫌到流涎
本文网址:http://m.968ok.com/yanyu/5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