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语录 > 名人名言 > 导航

古代名人名言带注释

2025-08-18 古代名人名言带注释

古代名人名言带注释四十句。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一些广为流传的名言。名言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能帮助我们释疑解惑、引导思考、强化联系和深化理解。如果你还在寻找优秀的名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名人名言及其解释,供大家参考。

1、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左丘明 解释:衡量自己的德行来为人处世,计算自己的能力来办事。

2、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司马迁 解释:终极的品德的人是不会与平常的俗人合流的,能成就极大功业的人是不会和众人谋划的。

3、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子思 解释: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是圣人。努力做到真诚,就要选择美好的目标执著追求。

4、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珍者鲜矣。——左丘明 解释:受宠而不骄横,骄横而能安于下位,地位在下而不怨恨,怨恨而能克制的人,是非常少见。

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解释: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

6、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丘明 解释:考虑到危险就会有所准备,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解释: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8、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思 解释: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

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马迁 解释:桃树和李树不主动招引人,但人们都来看它们开出的鲜花,采摘它们结出的果实,在树下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传,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10、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子思 解释: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

11、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庄子 解释:幸福不过像羽毛那样轻,不知怎样才可以去承受;祸患重得像大地一样,不知怎样才能避免。

12、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子思 解释: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强啊!

13、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 解释: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1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 解释: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驱使天下最坚硬的东西。

15、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16、概括第二段内容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1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

18、概括第三段内容 抨击那些不能正确对待千里马却大呼“天下无马”的人。

19、第三段中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0、第三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人才埋没的愤懑之情

21、作者的论点是什么?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第一段。

22、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不是。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23、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慨心情

24、“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千里马——有才能的人

25、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设计此题,意在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文背诵的要求。说的练习,要求学生口头说出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即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既练习了口头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同学生的说,还有相互启发、深入思考的作用。

26、翻译下面一段文字,注意划线的词的意义或用法。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7、《马说》中的五个“也”字 “也”是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大多置于句末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有时也放在句中表示短暂的停顿,用来提醒读者注意下面将要说到的内容。这些用法看起来很平常,但运用恰当,也能表达出某些微妙的意思,引起读者的回味。《马说》中的五个“也”字就是如此。

28、“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实际含义是什么? 韩愈的话表明有贤能的人士只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才能发挥专长。否则,即使才华出众,也不免受辱、埋没。作者极言“伯乐”的重要、可贵,对人才埋没深为慨叹。韩愈在文中借题发挥,抨击那些糟蹋“名马”的“食马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这和韩愈本人的遭遇是有紧密联系的。

29、教师补充几下注释,学生思考自译课文: 躬耕:亲自耕种、闻达:声名远扬庶竭:希望竭尽尔来:从那时到现在托付不效: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

30、小结第三部分层次:回顾历程,抒发感激之情 表示伐魏决心,报先帝忠陛下

31、讨论:如果第1句话后面用分号,“以彰其咎”后面用句号,好不好? 明确:不好。一是不能分清内外责任,二是不能突出作者请命出师的决心,三是内外大臣“兴德之言”顺势提出希望“陛下亦宜自谋”,不致使刘禅反感。

32、请同学翻译第三、四自然段。 问题探究

33、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34、请同学翻译第七段。 问题探究

35、读毕酌情讲评。 (三)默读。

36、背诵第5段。 四、走近作者及作品:

37、简介文体: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表文的一般内容不外乎议论和叙事,又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38、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什么建议? 交流后明确:

39、通假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选拔

40、阅读第三、四、五段,思考:作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这三段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讨论交流后明确:(详见课件)

本文网址:https://m.968ok.com/mingrenmingyan/358490.html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