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语录 > 谚语 > 导航

关于节气的谚语或俗语

2025-09-07 关于节气的谚语或俗语

关于节气的谚语或俗语(16篇)。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标志着秋季的开始。下面整理了16句与节气相关的谚语和俗语,供大家参考,希望能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关于节气的谚语或俗语

⬮ 关于节气的谚语或俗语

1、三伏加一秋,你也不种我也不收。

2、过了立秋节,夜寒白儿起热。

3、五黄六(读作lou)月去种田,一天一夜差一拳(“五黄六月”应该指立秋前)。

4、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立秋时间在上午曰早立秋,在下午或晚上曰晚立秋)。

5、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霜儿见。

6、(立秋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7、雷打秋,冬半收。

8、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9、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

10、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

11、秋后一伏热死人。

12、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13、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

14、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

15、七挖金,八挖银(秋耕重要性)。

16、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17、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

18、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

19、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

20、立秋响雷,百日见霜。

21、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

22、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23、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

24、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25、秋不凉,籽不黄。

26、立秋十天遍地黄。

27、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

28、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

29、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30、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 关于节气的谚语或俗语

1、夜立秋,热到头

2、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江苏)

3、早上立了秋,晚上凉嗖嗖

4、十月三场雾,黄牛水上浮。(下年发大水)

5、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6、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

7、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8、秋不食辛辣,不食肺

9、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10、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拉肚子

11、立了秋,把扇丢 。

12、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

13、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

14、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

15、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江苏)

16、立了秋,挂锄钩。

17、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

18、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

19、立了秋,便把扇子丢

20、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

21、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

22、立秋后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23、秋后加一伏。

24、立秋谚语

25、一场秋雨一场寒

26、秋天宜收不宜散

27、十场秋雨要穿棉

28、秋天宜收不宜散 。

29、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

30、六月立秋紧丢丢,七月立秋秋里游。(闽南)

31、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32、重阳晴,米粮平。(风调雨顺)

33、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34、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35、立了秋,把扇丢

36、重阳晴,米粮平

37、立秋三天,寸草结籽。

38、秋后的蚊子,飞不了几天。

39、中秋前后是白露,宜收棉花和甘薯。

40、夏雨少,秋霜早

⬮ 关于节气的谚语或俗语

处暑

1、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2、处暑移白菜,猛锄蹲苗晒。

3、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4、暑有下雨,中稻粒粒米。

5、处暑栽,白露上,再晚跟不上。

6、处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7、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处暑

8、处暑栽白菜,有利没有害。

9、处暑种荞,白露看苗

10、处暑不抽穗,白露不低头,过了寒露喂老牛

11、处暑早,秋分迟,白露种(冬)麦正合时

12、立秋处暑八月天,防治病虫管好棉

13、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14、处暑田豆白露荞,下种勿迟收成好

15、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皖、鲁、鄂等)

16、处暑三日稻(晚稻)有孕,寒露到来稻入囤。

处暑

17、处暑一声雷,秋里大雨来(东北)

18、处暑收黍,白露收谷。

19、处暑下雨烂谷箩

20、处暑蕾有效,秋分花成桃。

⬮ 关于节气的谚语或俗语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念着顺口溜,就迎来了我国第十七个节气——寒露。每年寒露之时正是螃蟹黄多油满之时,所以民间素有寒露吃蟹的风俗。

都说“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可大街上一点儿也不冷清,反而热闹非凡,人们都忙着在街上挑蟹呢!这不,我和妈妈也来街市上买蟹,准备回家做美味的大闸蟹。

一进市场,到处充斥着卖蟹人的吆喝声。我和妈妈循着声音走去,在一家蟹最壮实的摊贩前开始细细挑蟹。小时候我经常陪奶奶去买菜,所以对于挑蟹,我还是有些经验的:首先要注意蟹壳的颜色,外表颜色比较光泽的螃蟹较新鲜;再者就是看螃蟹腿饱满硬实程度,越硬实,螃蟹越肥。凭着这些经验,我在螃蟹堆里左挑右捡,把蟹翻了个底朝天,终于帮妈妈挑了两只满意的大螃蟹。

回到家,妈妈就烧起了清蒸大闸蟹。妈妈说:“清蒸,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大闸蟹的色、香、味。”几分钟后,锅里便飘出了一股香味,馋得我直咽口水。刚出锅的螃蟹十分烫手,我一边吹气,一边急不可待地品尝起蟹的滋味:大腿肉,丝短纤细,味同干贝;小腿肉,丝长细嫩,美如银鱼;蟹身肉,洁白晶莹,胜似白鱼。我又轻轻地剥开蟹壳,里头冒出了橘黄色的小脑袋,划开蟹的一片片鳃,挑出躲在蟹黄里六角形的`胃,双手握住蟹脚的位置,用力一掰,蟹黄流了出来,吸一口,蟹黄入口即化,让人久久难忘。听说,吃蟹不能和其它菜一起吃,要单独吃,这样才更能体现蟹的鲜美。丰子恺的《忆儿时》就有描写他父亲吃蟹的情景。说蟹是至味,吃蟹时混吃别的菜肴,是乏味的。

花开花落,秋去秋来,品蟹这乐趣尽在这寒露之中。

⬮ 关于节气的谚语或俗语

我的朋友说我“正在经历一个儿子的寒露和秋霜”,这句话让我掉下泪来。如果说人的一生是一条通道的话,那么我想说,2006年是我最为黑暗、最为阴冷的一段,因为在这一年的9月,我失去了他,我的父亲。他并不太老,只有68岁。

这一年,我知道了什么是悲伤。我常在心里呼号,我哭着喊:爸爸,爸爸,我怎么能够失去你!但我知道,我已永远没有了他,有时走在路上想到这个,我都忍不住地想蹲下来抱头痛哭。我很痛,悲伤像突如其来的冷拳,打得我无可奈何,躲不掉、逃不脱。我从没向别人诉说过我的悲伤,因为我知道,这是每个人都得经历的苦难,诉说毫无意义,只能独自承受。自从他检查出是癌症到去世,整整两年时间,这两年来,我眼巴巴地看着他与病魔苦斗,他的手臂上布满针孔,密集得让护士头痛,因为针头不知朝哪儿扎;他一天吃的'各种各样的药足有一小碗;他整日整夜地咳嗽,无法睡觉;他的体重因药物的作用一会儿增加一会儿减少……但即便是这样,他还安慰其他的病友,帮助他们分析病情,跟他们开玩笑,鼓励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他是病房的灵魂式人物,有他在,癌症病房里的愁苦气氛减轻了许多。那样的时刻,我总是很自豪,因为我有一个如此善良的父亲。

父亲去世前一个月的一个黄昏,我到医院看他,我沿着林荫道慢慢地走着,快到肿瘤病房,那个被他戏称为“阴阳结合带”的地方的时候,我看到了他。他坐在一棵高大的香樟树下的一张长椅上,穿着整洁的白色衬衫、黑色裤子,面容沉静,神态清朗,他的面前是一丛盛开着桃红色花瓣的夹竹桃。他的样子与黄昏时的背景是那么协调,有一种庄重静穆之美,他仿佛融入了岁月,有一种永恒的味道。那一刻,我感到震撼,因为我发现男人在死亡面前是可以活得如此从容、如此镇定、如此富有尊严的。我走过去,在他身边坐下,俩人无语,慢慢地,我将手一寸一寸地挪过去,我握住他的手,一句话没说,直至黑暗降临。四十年了,在我的印象里,这是我第一次握他的手,我们都是不善于表达情感的男人,而那一次的握手,仿佛是神的安排,没有那一握,我将抱憾终生。

2006年过去了,父亲也彻底地退出了我的生活,我的一切他都不会再知道,他让我经历了一场彻骨至痛的寒冷,但他也给我留下了一笔最为珍贵的财富,那就是他让我知道,做为男人,无论面对什么,包括死亡,都要镇定、从容、善良、富有尊严。

⬮ 关于节气的谚语或俗语

“清明时节雨纷纷”,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润湿的空气中飘着豌豆花和青草的香味,我和家人提着鲜花、蜡烛来到了凤凰山陵园给爷爷扫墓。

顺着石阶拾级而上,扫墓的人真多啊!一位老奶奶一个人一人站在墓前,双手合十,低着头、闭着眼睛在轻声地念经,仿佛在念着什么密码,我一句也听不懂。可她看着是那样庄严真诚,姑姑说她是在超度亡灵,我也听不懂,我正想问,又想起母亲给我打的“预防针”——庄严的场所不要随便说话,我只好硬生生地把问题咽了回去。突然耳边传来一阵哀痛的哭声,我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女性正拍打着墓地痛哭着,边哭边诉说着什么。多可怜啊,她准是失去了自己最亲爱的家人,我呆呆地望了她一会儿,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一群小孩跑上来了,他们急着想要放万花筒呢,听着那震耳欲聋的声音,我忙捂上了耳朵,讨厌这噪音打破了大山的宁静。

终于到爷爷的.墓前了,站在爷爷的墓前,我小声地念着墓碑上的字,念完,我心里一震,原来爷爷在一九九八年就过世了,离目前有十五年了,遗憾的是我根本没见过爷爷。如果爷爷还健在,我遇上困难肯定会向爷爷请教,由于爷爷肯定有方法嘛。姑姑点燃了蜡烛、香,烧起了纸钱,她对着墓地恭恭敬敬地拜了起来,拜着拜着,我发现姑姑的眼眶红了,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滑落下来,我的心里也感到酸酸的。父亲告诉我,爷爷是一个勤劳、宽容又才艺双全的人。爷爷一生坎坷,生前是娄岙小学的校长,为了办好教育,他吃苦耐劳,募筹资金建学校,招聘出色的老师,把学校办得蒸蒸日上。爷爷是村民们敬仰的文化人,他常常为村民们写信、写春联,娄岙老人亭的柱子上就有爷爷写的对联。父亲常常教育我,要向爷爷学习,做一个出色的人。啪嗒,啪嗒,一颗颗大大的烛泪不停滑落,仿佛是寄托大家对亲人的哀思。

离开凤凰山陵园,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大家又去祭拜了曾祖父、高祖父。母亲告诉我,扫墓不光是为了缅怀、感恩先祖,更要紧的是告诉先祖,大家会更幸福地生活着,让先祖们含笑九泉。山上开满了一树一树的金银花,树木抽出了新的嫩芽,远处,油菜花给遍野铺满黄金,紫云英染得满地嫣红……

⬮ 关于节气的谚语或俗语

我的太爷是在今年清明节前四天去世的。

那天,我的心情变得莫名的沉重,怎么也笑不起来。星期四晚上,我来到了太爷的灵堂前,坐在椅子上,给他烧纸。我希望我能烧好多好多纸,让太爷能在天堂用个舒服。我边烧纸,边看着太爷的照片和骨灰盒。照片上的太爷满脸的沧桑,脸上还留着以前的伤疤。他努力睁大眼睛,使自己看起来精神些,嘴巴向下弯着,似乎想要告诉活着的人,他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舍不得离开我们。我感到非常后悔,在太爷死的`时候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想到太爷生前对我的爱,泪水不由地夺眶而出。

记得太爷住在市区的时候,总爱到楼下晒晒太阳。那时,我便一边陪太爷散步,一边遛狗。我扶着太爷,偎依在太爷的身边,在初春温暖的阳光的照射下,全身感到无比的舒适和惬意。我和小狗“乐乐”一起看身边的花儿,它们开得正欢呢。而太爷总是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我们,开心地笑着。太爷一边用手指点着花儿,一边用他那苍老沙哑的声音告诉我们各种花儿的名字,“这是郁金香”“那是牡丹花”……我们就这样一起漫步在明媚的阳光下,沉浸在无限的幸福中。

太爷还有个“坏”习惯,就是每天都要“欺负”我。有一次,我们刚吃完饭,太爷闭着眼睛坐在沙发上休息,我过去倒杯水喝。走到茶几那儿时,太爷突然伸出手来,捏了一下我的脸蛋。这时,我的好奇心开始“工作”了,太爷怎么闭着眼睛也能捏到我?难道太爷在私底下练了气功之类的?我不服气,就偷偷地走近太爷想挠他痒痒,可还没凑近就被太爷一把抓住了,我没招了,只好乖乖地服输。太爷不只爱“欺负”我,连“乐乐”也不放过。一次,它经过太爷面前,太爷竟用拐杖轻轻敲了几下乐乐的腿。太爷虽然已经八十多岁了,但是他那“敲法”还是准确无误,百发百中。“乐乐” “汪汪”大叫,围着太爷跑了好几圈,逗得太爷哈哈大笑。

太爷的笑声还在我耳边回荡,太爷的目光还是那么慈祥,我不敢再去想了,因为我怕我越想会越伤心、痛苦。现在,什么也挽回不了了,我只希望太爷能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得更好,更幸福……

⬮ 关于节气的谚语或俗语

冬天过去了,万物复苏,这时,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据说,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途中饿晕,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给他吃。后来公子重耳成为晋文公,封赏忠臣忘了介子推。当重耳想起时,介子推却不愿再做官,背着母亲隐居在绵山。重耳就放火烧山逼他出山,但大火烧了3天始终不见人出来,上山寻找发觉他和其母已烧死了。在烧焦的柳树上有血诗; “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于是重耳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次日,重耳登山祭奠,发觉老柳树复活,赐名“清明柳”,并定为清明节,以祭奠介子推,并勉励自己勤政清明。

在江南部各地的人采摘田野里的棉菜《又称鼠曲草》,中草药书上称“佛耳草”,有止咳化痰的作用,拌以糯米粉捣柔,馅以糖豆沙或白萝卜丝与春笋,制成清明果蒸熟,其色青碧,吃起来格外有味。每到清明,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扫墓时用来祭奠先人的,吃起来格外有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这一天,我们会来到墓前,放置一束鲜花,烧上一些纸钱,借以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在天堂的那一边能够和我们一样,幸福和快乐地生活着。此时,我们不禁会回忆起他们曾经和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那些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正是因为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和安宁。

我喜欢清明节。

⬮ 关于节气的谚语或俗语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这是宋代诗人王瑀偁的佳作,这首诗的意思是:‘没有花赏,没有美酒喝,这样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一切对诗人来说都很萧条寂寞。今日潜心学习用作照明的灯火,还是昨日从邻家讨来的火种。

在清明假期中,我陪着爷爷奶奶与父母前往山上为太爷爷和太奶奶扫墓。一路上,只听得见鸟鸣声和风吹过竹叶的.沙沙声,没有城市里的喧闹声。这天,天空湛蓝的,白云在蓝天上悠啊悠,悠过一朵漂亮的“棉花糖”。地上的落叶纷纷,有棕色的,有深绿色的、有墨绿色的。粉红中夹着丝丝淡淡的白色花瓣,被风吹下来落在叶子上,点缀着大地。大地一下子变得像一幅清淡而雅美的中国山水画。一棵棵竹子挺拨地站在山坡的一旁,新叶显得生机勃勃。路旁的蒲公英一簇一簇,像白色的仙女。

经过弯曲的山路,我们到了太爷爷太奶奶的墓前,墓是水泥修的,过年时插的香还依然纹丝不动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红红的蜡流到了一半就被冻住了。墓的两旁分别种上两株四季青,已经特别茂盛,绿得惬意。爸爸放响了一串红彤彤的爆竹,声音响彻云霄,在山水回荡,这爆竹代表了我们一家对太爷爷太奶奶的衷心探望。我们向太爷爷太奶奶诉说完心事,希望太爷爷太奶奶保佑我们全家身体健康,平平安安。

扫完了墓,我们一家就下了山,驾驶小汽车,开回家去,奔驰向前。爷爷奶奶的心还留在那儿,眼睛里早已盈满了泪水。

现在大家在传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就是说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孩子希望孝敬双亲时,父母却已故。所以,从现在开始,多陪陪你的家人,多给他们一些关爱,让爱永远传下去。

⬮ 关于节气的谚语或俗语

春雨连绵不绝,大地一片绿意,想想清明将至了吧!每每提及清明,眼前不禁浮现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场景,而鼻子似乎也嗅到了一股艾草的清香。

艾草为何使我记忆颇深?只因那一个小小的青团。

每年,在这个多雨的时节里,我总是要跟妈妈到外婆家去做青团。有时外公外婆早已把艾草备好,但大多时候是我们赶早一起去采。艾叶的外形也许平平无奇,甚至会让人以为是无名的野草,可它的气味却是那么的独特,它不是桂花那般浓烈,也不是兰花那般恬淡,它的气息是绝于尘世的清香,清得敢于那超凡脱俗的荷花媲美。

采来艾叶,经过洗净、煮烂,将一锅翠绿的汁水和入面团中,便做成了一个淡绿色的大面团。取一团放置掌心揉搓,按扁,再放上馅料,合拢,捏实,再搓圆,一个青团便成型了。青团的面团很难把控用量,但包起来却极为方便。往往是一家人都围在一起,一边唠着家常,一边包着青团。厨房里散发着艾草的清香,充斥着欢声笑语,也洋溢着温馨的气氛。别看刚开始一大盆的面团,不一会儿便所剩无几了。

做好了的青团放入蒸笼里,在大锅里蒸。每当快熟的时候,一股带着艾草香的热气便喷发出来,让人仿佛身处艾叶丛中。把蒸好了的青团倒在桌子上,开着电风扇,把它吹凉。凉了的青团表面光滑,仿佛抛光过的玉石,它的'颜色翠绿,仿佛无暇的翡翠;摸起来呢,又是软软糯糯,就像棉花糖;一口咬下去,口感甜糯,唇齿留香。

完工时,桌子上已满是碧绿的珍珠,可是不到一天,便剩不了多少了。难道是我们一家人那么能吃吗?才不是。外婆会把这些青团十几个或几十个一起放进一个袋子里,送给这家,拿去那家,自己也吃不了多少。在我心里,其实外婆送的不仅是这些青团,还有春天的祝福。青团,是春天的馈赠。

年年清明,皆是如此。其实青团也叫清明果,也许在它之中蕴含着清明那份独特的思念。也是在春雨之后,人们对春天祝福的回馈,所以青团的清香是那么悠远而又恬淡,独属于春天。

⬮ 关于节气的谚语或俗语

1、是龙就上天,是蛇就钻地。

2、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3、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4、吃饭象条龙,做活象条虫

5、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6、龙不离海,虎不离山。

7、龙斗虎争,苦了小獐。

8、龙斗鱼损。

9、二龙相斗,鱼鳖虾蟹受伤。

10、独龙难斗两头蛇。

11、鲤鱼跳龙门,身价百倍。

12、一龙阻住于江水。

13、批龙鳞易,捋虎须难。

14、不下大海,难捉蛟龙。

15、虎啸而谷风至,龙举而景云往。

16、龙下频主旱,多龙多旱。

17、龙肝凤胆拢歹医

18、一龙阻住于江水。

19、批龙鳞易,捋虎须难。

20、不下大海,难捉蛟龙。

21、猛虎不在当道卧,困龙也有上天时。

22、猛虎不在当道卧,困龙也有上天时。

23、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24、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25、吃饭象条龙,做活象条虫

26、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27、龙游苍海虎归山。

28、龙多死靠不下雨,人多死靠不做活。

29、龙多搁起雨,子多搁死爷。

30、龙多旱,人多乱。

3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2、一渊不两蛟。

33、积水成渊,蛟龙兴焉。

34、龙游凤舞,岁乐民喜。968oK.cOm

35、龙之未升,与鱼鳖为伍;及其升天,鳞不可睹。

36、龙与蛇师为亲家。

37、龙多不治水,鸡多不下蛋,媳妇多了婆婆做饭。

38、龙归沧海,虎入深山。

39、龙逢浅水遭虾戏,凤入深林被雀欺。

40、龙怕揭鳞,虎怕抽筋。

41、龙生九种,九种各别。

42、二月二,龙抬头。

43、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

44、身无斩龙刀,也敢下东海。

45、是龙来去大海,是蛇草里钻。

46、在家似龙,出外似鼠。

47、龙交龙,凤交凤,老鼠的朋友会打洞。

48、不害其为宝。

49、莫为霜台愁岁暮,潜龙须待一声雷。

50、龙下三泷,舟楫莫当。

51、龙行熟路。

52、龙眼识球,凤眼识宝,牛眼识青草。

53、云从龙,风从虎。

54、虎啸风生,龙腾云起。

55、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养儿沿屋栋。

56、龙是龙,鳖是鳖,喇叭是铜锅是铁。

57、龙生一子混九江,老母猪子多尽吃糠。

58、龙行一步,草木皆舂。

59、龙行一步,鳖爬十年。

60、龙归晚洞云犹湿,麝过青山草木春。

61、龙虎相斗,鱼龟遭殃。

62、龙虎相斗,必有一伤。

63、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64、龙一条胜过蚯蚓一畚箕。

65、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

66、蚯蚓成不了龙。

67、涉浅水者得虾,涉深水者得蛟龙。

68、龙血入地为琥珀。

69、龙居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川被犬欺。

⬮ 关于节气的谚语或俗语

关于端午节的歇后语:

端午节的.时候去拜年---------不是时候

端午节合家团圆吃饺子------与众不同

端午节里慌忙卖历书--------过时货

端午节家家户户吃粽子-------皆大欢喜

端午节后布谷叫-----过时啦(比喻迟了。)

端午时节的黄鱼-------在盛市上

端午节上众人划龙舟比赛--------载歌载舞

端午节家家户户包粽子------有棱有角

端午节的俗语: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上海)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江苏)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佳节,菖蒲插屋。 (江苏)端午节卖菖蒲 。(温州)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端午(五)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浙江)

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 。(温州)

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 (南京)

⬮ 关于节气的谚语或俗语

1.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2.女大一,抱金鸡.

3.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4.小鸡不尿尿.各有各的道.

5.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6.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7.手无缚鸡之力

8.杀鸡焉用牛刀

9.落汤鸡

10.菱角磨作鸡头

11.鸡蛋碰石头

12.鸡儿不吃无工之食:比喻人不能无缘无故接受优待或赠与。

13.不管讲鸡讲鸭,我只讲鹅:不管别人说什么,我只一味胡说八道

14.家鸡打的团团转,野鸡打的贴天飞:比喻至亲虽受委屈、责难,但仍不肯离去。

15.三更灯火五更鸡:比喻勤奋刻苦,晚睡早起

16.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比喻在乱世中,人民迫切需要一个明君的`领导。

17.三更灯火五更鸡

18.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19.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20.小鸡不尿尿.各有各的道

⬮ 关于节气的谚语或俗语

清明假日的一天,我们去爷爷家过节,爸爸提议我们一起做艾饺。

我和爸爸先到一块阴凉的土地上,摘来一大袋绿色的艾叶,这艾叶又嫩又香,我想做成艾饺肯定很好吃。我们把艾叶拿回家,清洗干净。奶奶把它们煮了一下,捞出后剁了起来。这时,我和爸爸把粳米粉、糯米粉和白砂糖倒入一个大盆里,用手搅拌均匀。等奶奶把艾叶剁好,把碎艾叶也放入盆里,然后加入热水,就开始揉面团了。奶奶说:“面团要揉得像橡皮泥一样有韧劲才行。”我们揉哇,揉哇,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一大团绿色的面团揉好了。接下来,我们将面团一小团一小团地扯下来,放在手心搓几下,把它们变成一个个小球。这些小球白中带着盈盈绿意,犹如一颗颗宝石。

我在奶奶和爸爸的指导下,拿起一个“宝石”放在手心,“啪啪啪”拍扁,再用手指由里向外不断地捏,把它捏成了一张大饼。在大饼中间放了一小团豆沙馅,再把大饼轻轻对折,用手指小心翼翼地把边按紧,一个半月形的'艾饺就做成了。

我把艾饺往蒸笼里一放,哎呀,和奶奶做的艾饺差距太大了,而且,我的小艾饺立不住。爸爸说:“你的艾饺底不平,当然立不住了!”他帮我把艾饺底捏平,果然就不会倒了。我点点头,表示学会了,就又开开心心地继续做了起来……

终于,一笼粉绿、可爱的艾饺做成了,奶奶把它们放在灶上开始蒸。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一股清香从蒸笼中散发出来,奶奶说:“熟了,可以吃了。”说完,她关了火,开始盛取艾饺。我则迫不及待地坐到餐桌旁,口水都快下来了。

当一碗墨绿色、带着艾叶清香的艾饺放到我面前时,我马上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我觉得这是我吃过的最甜、最香的点心了。

⬮ 关于节气的谚语或俗语

我们步履匆匆的走进了四月,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就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它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沉重心情,也表达了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

今天又逢清明节,我们学校组织四年级全体师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天空灰蒙蒙的,没有风,也没有阳光。一路上我们非常沉默,到烈士陵园门口,我们个个神情更加严肃,因为我们听老师说过烈士陵园就是一个神圣的地方,这里埋葬着许多英烈的灵柩。

一进大门一座高大约十四米的石碑映入眼帘,上面写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大字。举行完庄严的扫墓仪式后老师让我们自由参观陵园,参观完后在纪念碑前集合。同学们都把小白花交给我和另外两个同学组成的一个三人小组,由我们三人代表大家去祭奠那些英烈,来到烈士墓前我们在每个烈士碑前都献上一朵小白花,我们在心里对英烈们说安息吧!心里面感想万千很矛盾,也很纠结,想想这些英烈,他们把爱献给了安康儿女,把生命献给了安康的建设发展,可又有谁记得他们的英雄故事呢?希望安康的儿女都不要忘记,不要忘记我们今天的幸福就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加倍珍惜!

最后我们还发现有一些坟位上没有墓碑,陵园的管理人员告诉我们原来这些长眠于此的无名烈士们都是一九八三年安康突发洪灾时参加抗洪抢险而遇难的的解放军战士,他们都被埋葬在异地他乡再也不能回到生他们养他们的故乡,一想到这里我们几个男生都热泪盈眶,情不自禁得深深的向这些无名英雄们三鞠躬,表达我们的敬仰和哀思。虽然这里没有留下他们的姓名,可觉得他们是我心中最伟大的人、最亲近的.人、最可敬的人,他们就是为我们的幸福生活而牺牲的,我要记住他,以后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来祭拜他们,让他们在天之灵得到安慰,感到幸福!

此时,天空飘飞着细雨,我的眼里饱含着泪滴。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在我耳边响起,这可能是对清明节最好的诠释吧!

⬮ 关于节气的谚语或俗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我翻开那陈旧得已经泛黄的老照片,看着爷爷那熟悉而又慈祥的面孔,回想起了记忆的天空中那颗最闪亮的星。

还记得印象中爷爷的样子,瘦瘦的,高高的,满脸的皱纹,树干色的皮肤,慈祥的面孔。虽然时间过去了很久,但是珍藏在我记忆深处的那件事却被时间打磨得光亮如新。

在我五、六岁的时候,爷爷得了很重的病,连走路都很困难。每天最让奶奶烦心的事,便是喂爷爷吃饭了。奶奶年纪很大了,眼睛也花了,于是年纪幼小的我就接起了这个“重任”。每次来看望爷爷的时候,我都要给爷爷磕一个头,现在想想那时的我是多么的天真。我仔细地喂爷爷吃饭,看着爷爷含泪的双眸,我总是很开心,因为我觉得我长大了。有时,还能看见爷爷仅有的几颗牙齿,我不禁笑了起来,这是多么的滑稽啊!不过,几天后的事,让我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那一天,爷爷和奶奶发生了激烈地争吵,而我却在屋子里睡觉。爷爷把奶奶推倒在地,那时候的情势就好像天要塌下来了。突然,妈妈赶来了,气氛恢复了平静,爷爷快步走过去,温和地对妈妈说:“孩子睡觉了,小点儿声。”爷爷对我是如此的好,而我呢?却在嘲笑他仅有的几颗牙齿,谁又能知道他内心的痛处呢?

生死都是自然的规律,有生就有死。果然,不久后,爷爷与世长辞……噩耗传来的那天,全家人都哭了。爸爸妈妈让我去给爷爷送终,也不知怎么的,我感到了畏惧,死活也不肯去。现在回想起这件事,我又是多么的.后悔,后悔没有陪爷爷走完最后一程。

清明节的这一天,我正在翻着那些陈旧的照片,只不过现在的我懂得了“爱”的含义。爱也许是严肃的,爱也许是温暖的,爱也许是你迷失方向时的指南针,爱也许是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人伸出的援手。岁月是不等人的,虽然爱的表达方式不同,但爱就是爱,它终究会融化你心里那块“寒冷的冰”。

本文网址:https://m.968ok.com/yanyu/358838.html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