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语录 > 范文 > 导航

历史的教训读后感汇编九篇

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篇1

苏共和苏联的兴亡,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马列主义信仰,进一步加深对“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实质的理解。要进一步提高对把握党的执政规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历史是一面镜子。苏共的兴衰告诉我们,当党对人民负责时,人民必然给予党最有力的支持,政权就会巩固;当党放弃对人民负责时,人民就会弃党而去,最终党就会灭亡这个国家将会灭亡。人民群众是党执政的坚实基础。

苏共之死的历史教训,使我们认识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党只有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随时倾听群众呼声,代表群众利益,才能凝聚强大力量。

91年来,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了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始终同人民群终保持着血肉联系。苏共逝世的历史教训使我们认识到,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党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谋人民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只有我们党的每一个干部都能够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自觉地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致力于抓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让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只有实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幸福奋斗的政治承诺,才能真正得到人民对党的事业的支持和支持。只有着力构建公平正义、道德规范、社会稳定、充满创造和活力、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自觉珍惜美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从而自觉响应党的号召,投身于党领导的各项事业中来。

应该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党不仅使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且建立了自己的治理基础。无论世情国情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党都会岿然不动。苏共之死的历史教训使我们认识到,腐败是最能失去民心的。

因为腐败严重损害了革命战争时期党和人民建立的血肉联系,严重损害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对腐败深恶痛绝。因此,必须坚持党的管理和从严治党,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要坚持反腐倡廉,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任何时候我们不能放松党的自身建设,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和武装党员干部的思想,使党员干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自觉践行“****”,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苏共逝世的历史教训使我们认识到,党员干部必须严于律己,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党的先进性和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不是用口头语言表达的,而是用党员的实际行动表达的。因此,我们每个党员要站在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从自我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

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篇2

5月23日,在宋小刚先生的指导下,我们观看了关于苏共历史、特权和演变的电影。观看影片后,对苏共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内心受到很大的触动。

我们首先观看了苏共兴衰的历史轨迹。苏联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关荣历史传统的无产阶级的无产阶级政党,1898年3月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为了创建无产阶级的新型革命政党,列宁等人1900年创办了《火星报》,并为**社会民主工党拟定了纲领草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很快选出了以列宁为首的党的中央领导机构,贯彻革命路线。

在列宁的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决贯彻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爆发,推翻了沙皇的统治,但革命胜利的果实落入了临时资产阶级政府手中。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发动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国内外反动势力对其发动了武装进攻,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人民英勇斗争,击败了敌人的进攻,并于1922年底正式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亦简称苏联。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接手了探索新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斯大林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迅速发展了工业,并在短时间内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强国。

在世界大战期间,斯大林领导了**人民的顽强斗争。赢得了战争的胜利。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

赫鲁晓夫接管了苏联政权。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领导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成果,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后果。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推翻了赫鲁晓夫,开始执政,他调整了一些政策,改正了一些错误,采取了符合国情的改革措施,使苏联成为世界上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工业科技强国,但执政者对所取得的成就产生了自满,对内维持现状,对外扩张争霸使经济停滞。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逝世。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他提出民主化、开放化、多元化的口号,导致苏联解体。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

回顾历史,我不禁想到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时期,虽然发达的重工业掩盖了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事实。但这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导致苏联人民的不满。

其次,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缺乏民主,干部阶级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官僚化。党的干部队伍,即代表人民利益的干部队伍,逐渐转变为与人民相对的特权阶级。当群众日益感受到特权阶级与自身利益的根本矛盾时,这一政治制度的衰落和崩溃是必然的。此外,苏联于1922年开始实施新的经济政策。列宁改革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更加强调发扬党内民主。

然而,自1926年斯大林上台以来,形成了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虽然苏联在这一制度下实现了工业化,但其弊端日益暴露,阻碍了苏联的发展。后来,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相继进行了改革,但他们的改革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最明显的就是苏联内部的特供商店,特供商店里充满了外国名贵以及苏联国内极缺的商品,应有尽有,专供苏联的特权阶级享用。相较之下,大部分苏联人民却必须忍受质劣与陈旧、无人想买的东西。此种体制倾向于牺牲下层人民的利益来解决上层权贵的问题,从1989年开始,苏联由于改革失利与通货膨胀,因此开始对下层人民实行进一步的紧缩政策,在煤矿矿区造成了严重的消费品短缺,导致长期受压迫的煤矿工人进行大罢工。

此外,俄罗斯在历史上多次向国外扩张,征服了一系列其他民族。**十月革命后,一度承认各民族有自决权,但苏维埃俄罗斯及其后来成立的苏联仍采取对外扩张的路线,从1919年至1944年,先后并入了独立的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乌克兰、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图瓦人民共和国等国家,并通过对外侵略和武力威胁兼并了包括罗马尼亚人、芬兰人等民族的大片聚居地。在苏联时期,民族主义被认为是苏联和社会主义的对立面,受到压制。各民族政治、文化、经济精英大多被处决,民族语言、文化和民族意识遭到破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时和战后,苏联还对境内的波兰人、芬兰人、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立陶宛人、伏尔加德意志人、克里米亚鞑靼人、卡尔梅克人、车臣人、印古什人、远东朝鲜人等少数民族实行了残酷的种族清洗和种族迁移此外苏联还对本国人民和其他国家犯下了诸多罪行,如农业集体化时期对“富农”阶级的流放和**,大清洗时期对党员、知识分子、军人和其他无辜者的**,集体处决波兰军官的卡廷事件等等。这些罪行随着“公开化”的进程被逐步公诸于世,对苏联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思想冲击,并加深了各民族的不满情绪。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但骤然放开的**氛围使公众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极端思潮所俘获,在这种背景下,以叶利钦为代表的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势力,试图把改革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因此极力促成了苏联解体。

我们要正确认识苏联解体,学会在和平中考虑危险!!!!!!

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篇3

为数不多的五颗星,真的好看!!!

众所周知喝酒伤身,仍有人嗜酒如命;战争必然伤及性命,在3000多年有记载的历史长河中,只有不到300年是没有战争的。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杜兰特从地球、生物学谈起,提纲挈领的讲到了历史与种族、性格、道德、宗教、经济、政府、战争等多方面的关系,读来非常享受,一边读一边感叹作者的博学和优美、精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知道怎么说出自己的感受,只想说非常值得一读!放一些随手复制的片段吧,个人非常喜欢——

当宇宙压碎人类的时候,人类仍然要比杀死他的宇宙高贵。因为人类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而宇宙对自己的胜利却一无所知。

总的来说,穷人和富人都有同样的冲动,只不过穷人没有什么机会,而且技能太差,无法实现他们的本能冲动而已。

历史大体上是由求新的少数人之间的冲突造成的,大多数人只为胜利者鼓掌欢呼,并充当社会实验的人类原材料。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但治钱者治一切。

在有机时代,人类忙于建设;在批判时代,他们又忙于破坏。

生活与理想日益世俗化,不再对超自然的解释心存敬畏。

还有一段文字读来非常感动,是作者站在美国政府的角度,说给苏联和中国这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话,结合着最近的中美贸易战不禁感慨,进而在想,不知道领导人们会作何感想呢?——我们必须不让彼此间的恐惧将我们推向战争的深渊,因为我们的和你们的武器杀伤力惊人,会造成历史上不为人知的境遇。我们打算派代表参加一项持久的会议,以便调和我们的分歧,终止敌对与颠覆行为,裁减武器装备。在境外,无论在何处,我们也许会发现自己为争取民心而与你竞争,但是我们愿意服从当地人民全面而公平的选举。让我们互相敞开大门,组织文化团体交流,以此增进彼此间的尊重与了解。我们不担心你们的经济制度会取代我们的,你们也不需要担心我们的要取代你们的;我们相信,每一种制度都会吸收另一种制度的长处,在相互的合作与和平中共存。也许我们每个国家,在持有适当的自卫能力的同时能够与其他国家签订互不侵略与互不颠覆的公约,通过这些公约,就能重建世界秩序,在其中的每个国家都会保持主权独立,只受自愿签订的协议的限制。我们邀请你们与我们携手挑战历史,坚定地为各国关系注入文明守礼的因素。我们在全人类面前宣誓,将会带着全部的真诚与信任从事这项事业。如果我们在这场历史的博弈中输了,其结果也不会比继续执行传统的对抗政策更坏。但是如果你们和我们成功了,则我们将会为后世留下一份伟大的功业,值得人类永志不忘。

​未来是否重复过去并不那么确定。每年都会有奇遇。

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篇4

居安思危。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当前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机关和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行为,始终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作为党员,要带头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形象和党内团结。果断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懒惰之风;果断反对作风飘浮、热衷形式的官僚之风;果断反对贪赃枉法、沽名钓誉的腐败之风。要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具体实践中,多做凝聚党心和民心的工作,促进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进一步好转,为构建和谐社会多尽一份心,多出一份力。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刻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为群众办好事、谋实事,做到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最后,希望无论我们是党内人士还是无党派人士,我们都必须清楚的意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必须牢记苏共逝世的历史教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时刻提醒自己。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把前人的教训转化为我们的经验吧。

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篇5

看这本书让我想起最近很火的《人类简史》,都是涉及人类、历史、生物、种族、宗教、经济、政府等各个领域的对历史的全面的解读。不同的是《人类简史》以时间的线索,而这本书对各个命题依次展开。易读性来说,《人类简史》更加容易一口气看完,更加容易理解。但是本书却能通过更加彻底进行论证某个观点,得到更为透彻的理解。

作者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的历史观给我很大收获。以前难免收到历史虚无主义影响,觉得历史都是由胜利者编写。真实的历史往往掩埋在历史的尘埃当中。其实追求绝对的真实,那叫做考古学,只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历史很多带有指导意义,以古鉴今,读史明智,历史是传递前人智慧的手段。更为极端的说,肯定存在很多史学家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历史进行“微调”,所谓春秋笔法。因此,正史的编撰权在统治者的手中,不仅仅单纯为了正统的地位,也为了下一代知识分子拥有的智慧符合统治者的需求。

作者对社会主义存在很多新鲜有趣的看法,译者特别在译者注中请读者自行辨明。作者在宗教与历史一章中,将社会主义和宗教进行了对比,“天堂和乌托邦,就像是一个井中的两个水桶:当一个下降时,另一个就会升上来;当宗教衰退时,共产主义就会兴起。”“这个实验在俄罗斯取得了明显而暂时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人们暂时将共产主义当成了人民的宗教,它取代了教会,成为了安慰与希望的供应者。如果社会主义政权不能消灭民众的相对贫穷,这个新的宗教就将失去它的狂热和效果,国家也许就会默许恢复超自然的信仰,以此来缓和不满。“只要有贫穷,就会有神灵。””在作者心目中,社会主义某种程度上和宗教有很大的相似性,又有很大的互斥性。这些观点看起来不一定对,却某种程度上提供了新的思路。特别是当下中国存在的信仰缺失问题,如果如同作者所预料的,当人们不再坚定地信仰社会主义,那么精神上留下来的空白就会被宗教所填满,那么可以预料,等中国度过了高速发展期,或许宗教和信仰问题将成为社会的又一大问题。

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篇6

历史,历史是什么?历史何以存在?我们记忆中的历史真实吗?

《历史的教训》,是美国著名学者、终身哲学教授、普利策奖(1968年)和自由勋章(1977年)获得者威尔·杜兰特及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的代表作。

2015年初次阅读时,不足10万字薄薄一书,却给人以浩瀚无垠、胸怀天下、驰纵古今的感觉,颇为震撼。历经5年的沉淀,书中内容早已忘却,唯“历史是个怪胎”这句话,在脑海里随岁月浸蚀反而镌刻的愈加深透。

“历史是个怪胎”。胎儿,无论怪与不怪,总归是有母亲的。那谁会是历史的“母亲”呢?我想,大概是人类吧!地球上除了人类以外,想来不会再有什么生物去关心历史。历史,因人类而存在。

至于历史是如何诞生的?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历史,一千个人脑子里就有一千个历史,六十亿人脑子里就有六十亿个历史。历史,也许只是人类记忆的合集。而记忆,却是人们自以为可靠的最不可靠的东西。每个人都像一台具有独立算法的电脑,一切信息凡经此电脑输出,或多或少都会发生改变。即便电脑的输入与输出误差为零,我们仍然无法完全透析历史事件中每个人的真实想法,我们可以记下一句话,却不能准确揭示说这句话的人的真实用心。就拿莎士比亚“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来看,他说这话的原因、语境、用意、情绪、对象等等,每一个细微的差别,都会推导出不一样的结论。

这有些“不可知论”的腔调,但事实如此:逝去的永远残缺,逝去的永不再现,逝去的永无真相。哲学家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逝去的历史难道不比树叶和河流更复杂吗?正如作者所说:“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历史,只是人类生出的一个“怪胎”。

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过去,过去真的发生了什么吗?或者,过去只不过是一堆鲜有“定论”的“荒唐事”?我们对于过去发生的认识,总是不完整的,很可能还是错误的,因为历史已经被相互矛盾的证据和存有偏见的历史学家所遮掩蒙蔽,或者也可能被我们的爱国心或者宗教偏见所曲解。

人类为什么要生出这个“怪胎”,而且在明知是“怪胎”的前提下。这有些反常,明知是畸形儿还要生,除非它有用。人身上那点事儿,往根里刨,跳不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基因里衍生出的实用主义倾向。有人说“哲学无用”,也真不过脑子。难道人们会以为,一个无用的学问人类会让它存在几千年?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合理的范畴很广,一定程度上,存在即有用。

历史这个“怪胎”有什么用呢?魏征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梁启超说:“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也”。我以为,历史的作用,一个是满足人类的好奇心,探寻自己从哪里来,以求真实的了解人类本身及发展历程;一个是以史为鉴,虽然失败是成功之母,但任谁也不愿意踩着自己的失败攀登,最好的办法是把别人的失败当作垫脚石,我们想要的只是成功。这两点,决定了历史的真实性与借鉴性。当然,真实不一定有借鉴,有借鉴不一定真实。在人们心里,《三国演义》就是历史,至于它到底是否真实,无关紧要,还原历史真相是历史学家的事。

5年前的阅读,在思想里留下如此印记,大多于“历史是个怪胎”发酵而出。5年后重温之下,书内的观点更加发人深省,书外的情景令人浮想联翩。我仿佛看到了杜兰特夫妇,一对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人,一边环游世界,一边著书立说,历时50年,完成了1000万字的《世界文明史》。他们的一生,站在人类历史文明的塔顶,将大千世界集于一点,以一点辐射万千,俯仰天地,纵横古今,映照未来,如此度过,好不畅快!

为了方便读者了解《世界文明史》,杜兰特夫妇将其浓缩提炼,用10万字提纲挈领的勾勒了对人类历史的总体思考,这就是《历史的教训》。书中的“历史”,宛如失散已久的孩子,父母与其相认时,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反复打量、回忆思索,一点一点的观察和确认。全书13个章节,杜兰特夫妇以哲学家的智慧、历史学家的底蕴和文学家的笔法,全面阐述了“历史”与他的一群“伙伴”的关系和经历,这群“伙伴”里有地球、生物学、种族、性格、道德、宗教、经济、社会主义、政府以及战争,他们几千年来一起成长,彼此交融,相互影响,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人类文明。

“历史”与“地球”交往时,他发现了宇宙的浩瀚,认识到人类的脆弱和渺小,从此学会了谦逊。

陪伴在“生物学”老爷爷身边时,“历史”知道了“自己只是生物学的一个片段:人类的生命是陆地和海洋生命沧桑变化的一部分。”老爷爷给他讲的第一个故事就是“生命即是竞争”,食物充足时竞争是和平的,食物匮乏时竞争是暴力的,现在的人们在法律的规则下竞争,可无论什么时候,竞争从未停止。老爷爷还回答了“历史”关于自由、平等以及善恶的疑问,他讲起了“生命即是选择”的故事,亿万年里,没有平等,没有善恶,有的只是“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虽然不愿意相信,可“历史”回忆了自己出生以来的日子,“好人不长命、恶人享天年”的事情比比皆是,除了死亡那家伙比较公平以外,财富、法律、教育、医疗等都是各有所爱、充满私心,这样看来老爷爷真没有撒谎。

自由和平等是永恒的不共戴天的仇人,一方取胜,另一方即会死亡。

只有经济才能处于平均水平以下的人,才会渴求平等;只有那些才智高超的人,才会渴望自由;最终的结果总是智力更超群的人得偿所愿。

认识“种族”这个朋友后,“历史”发现这个家伙的眼里五彩斑斓,他尤其喜欢雅利安人。可在历史眼里,根本没有肤色、眼睛、头发的区别,人们都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又受到文明的影响和制约,有的甚至被文明控制了“灵魂”。为这件事,“历史”还被种族讥讽为色盲。

与“性格”接触久了,“历史”做了一张“性格元素表”,从本能、习惯、情绪3个方面对“性格”做了比对分析,试图证明人性的构成是社会的基础,可以改写国家的构成。其中,他对于见到的“伟人”“英雄”“天才”特别感兴趣,甚至认为“自己(历史)大体上是这些求新的少数人之间的冲突造成的,大多数人只为胜利者鼓掌欢呼,并充当社会实验的人类原材料”,对于冲突中老年人的保守与年轻人的激进,他倒是认为二者皆是必要的,正因为对抗才激发了生命的张力、活力、创造力。在肯定“伟人”“英雄”等精英群体的价值和贡献这件事上,引发了人们诸多的不满和抗议,不过“历史”觉得“管他呢,我自说自话,也没让别人相信”。

伟人既是无数原因的结果,也会产生无穷无尽的

说起“道德”这个朋友,“历史”觉得大家认为他“易变”是一种误解,没有看到漫长时光中道德规范的普遍性。在这个问题上,“历史”是有发言权的,他看到道德规范的不同,只是在不断适应自己(历史)和环境的条件。比如,现在人们认为男人好斗、残暴、贪婪和好色是罪恶,可在远古狩猎阶段,这些都是出色男人的品质,好斗残暴能够战胜野兽,贪婪疯狂进食是为了保持体力,好色而拥有几个女人是为了繁衍需要。“历史”提醒我们,“罪恶在每一个时代都曾蓬勃发展”“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沦丧,与英国复辟时代相比,只有种类上的差别,没有程度上的不同。”看来,道德好像环境这棵大树上结出的果实,什么树结什么果。

男人的罪恶可能是他崛起时的遗迹,而不是他堕落时留下的耻辱标记。

“宗教”,是“历史”最神秘的一位朋友。几千年里,他始终不遗余力地给予人们精神慰藉,尤其是对那些不幸的人、受难者来说,赋予了他们生存的意义和尊严。说起这事,“历史”很是感慨,只要“宗教”存在的地方,人们对苦难就有着极大的忍耐力,甚至牺牲生命也成了神圣的事情,这一点连“生物学”老爷爷也百思不得其解。回忆起来,“宗教”第一次出现,还是“恐惧”这个家伙邀请来的,只不过他俩闹掰了。“宗教”的命运挺曲折,起先与“哲学”的关系分分合合、发展成水火不融,内部又纠纷不断、多次分家,后来被逐渐壮大的“科学”欺凌鞭打,不过他实在是太强大了,居然有凤凰涅槃、复活重生的技能,这也是其神秘所在。有人说“只要有贫穷,就会有神灵”。

在宗教和哲学之间,没有任何和解的余地,除非哲学家承认他们找不到其他办法来取代教会的道德功能,教会则承认宗教信仰和知识选择的自由。

“历史”所有朋友,“经济”是唯一的女性,她既妩媚妖娆,又惹事生非,“政治”“宗教”“文化”对其争相抢夺,连“生物学”老爷爷也不时眉来眼去。“历史”的回忆里,处处都有“经济”的身影,印象深刻的每一件大事件,总是由她引起。她有时像幸运女神,谁拥有了她,就赢得了一切,连“历史”都感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但治钱者治一切”。新时代开启之初,她如交际花一般,辗转于人们之间,渐渐地她情有所衷,只迷恋少数人,将大多数人们抛在脑后,久久不予理睬。每到这时,她就成了红颜祸水,无不引起一场大的动荡,最终必须通过或和平、或暴力的方式得以平复,结果是她又重新回到所有人身边。这样的事情,几乎每隔一段时期就会发生一次,“历史”已经见怪不怪。

财富集中是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可以借助暴力的或者是和平的部分再分配而得到的缓解。就此而论,所有的经济都是这个社会有机体的心脏跳动,财富的集中和强制再分配,便是它巨大的收缩与扩张运动。

起初,以为“社会主义”是“历史”新结识的朋友,可听“历史”娓娓道来,才知道他们数千年前就已相识,公元前2100年的苏美尔、公元前1750年的巴比伦、公元前343年的勒密王朝,中国历史上公元前140年汉武帝的改革、公元8年后的“王莽改制”、公元1068年后“王安石变法”等等,都有着社会主义的身影,最长一次是13世纪在今天的秘鲁,他驻足大约200多年。听“历史”这么说,我还是有些疑心,担心他认错了人,毕竟脸庞、服饰长得像的人实在不少。说起“社会主义”,自然绕不过他的兄弟“资本主义”,两人也是死对头。“历史”赤裸裸指出:“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是财富集中与财富分散历史乐章的一部分。”说到底,兄弟俩终究还是为“经济”这个女人决斗。不过,“历史”神神秘秘的预言:“对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而对社会主义的恐惧,则迫使资本主义不断增加平等。东方就是西方,西方就是东方,这一对双胞胎很快就会团聚。”

“政府”,这个人类文明发展的舵手,一直在历史长河中逐浪前行。“历史”对这个朋友还是比较认可的,他曾说过:“每个形式的政府都应予以赞美”。离开了“政府”,人们将无法获得自由,准确点说,因为“政府”建立了规范,人们的自由才得以保证,没有约束的自由是毁灭性的。当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不同环境下,“政府”会以不同的面孔出现,大致是君主制和民主制。不管何种面孔,“政府”的实质是权力流动和权利分配。正如对待“经济”一样,每当“政府”将人们自愿捐献的权力用于服务少数人时,多数人则会以改革或革命的手段将权力收回,重新赋予他们认为公正或对自身有利的政府。说起来,“历史”还是喜欢民主制多一点,认为它对人民热情、友善,给人们的思想、科学、事业以自由。对于革命,他始终有些看法,见不得屠杀、流血、牺牲,在他的心目中,“唯一真正的革命,是对心灵的启蒙和个性的提升;唯一真正的解放,是个人的解放;唯一真正的革命者,是哲学家和圣人”。这“三个唯一”有些理想化,不过深得我心。

一位犬儒者说过:“你切莫因为无知的数量巨大而崇拜它。”然而,无知也不可能被长久崇拜,因为它会自愿被那些制造舆论的力量所操纵。

“战争”,是历史最不愿意见到,又最常见的一个朋友。在过去有记录的3421年中,只有268年他没有出现。“生物学”老爷爷讲过“适者生存”的故事,人与人之间的生存竞争是斗争,那国与国之间的生存竞争则是战争,前者是人在觅食,后者是国家在觅食。人类文明发展了几千年,可那又怎么样呢?野蛮、残酷、好斗的本性从来没有减少,物质的极大丰富可以满足生存,却永远满足不了人类的欲望。倘若世界上有个绝对实力的仲裁者,或者宗教能够让所有人相信神的存在,“战争”才有可能消亡,否则什么文明、道德、宗教、政治都无法取代“战争”的角色,他是自然赋予的最高裁决方式。

这是杜兰特夫妇讲述的历史的故事,也是他们自己眼中的孩子,这个孩子被认为是“怪胎”。说他怪,真是奇怪,每个看到他的人都描述了不一样的面孔。在这里,圣人有圣人的功德碑,罪犯有罪犯的墓志铭,只要你需要一个理由,就可以挖掘出一堆证据。

历史是我们的孩子,也是养育我们的母亲,她赐予人类永恒的生命。

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篇7

近日,我们利用周末时间看了纪录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使我们深深地受到教育和震撼。苏联由曾经能与美国匹敌的强国在短短几十年内由兴盛走向衰败,最终沦落到亡党解体的地步,令人惋惜。我们应该为共产党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这不仅是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苏联解体有几个原因

一. 人心向背、生死存亡

苏联共产党死亡的历史过程,也可以说是苏联共产党从依靠群众到脱离群众,最后被群众鄙视的过程。苏共推翻沙俄时,人民拥护、参加和拥护以列宁为代表的苏共,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苏联人民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综合国力成为一个可以与美国并驾齐驱的世界超级大国。

苏联民众不再支持、拥护苏共了,军队反而倒戈一击,致使苏共悄然亡党。无数的历史事实再次证明,没有人民和人民的支持和支持,就必然失去党和国家。

二. 苏共错误的认识和背离了马列主义

一方面原因,苏共在思想理论建设上没有处理好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不能正确对待党的历史和过去领导人,另一方面,苏**背离了马列主义,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造成党内外思想混乱和社会政治动荡。

三. 特权主义盛行

由于领导班子陈旧,党内特权阶层不断壮大。一方面,它使党内铺张浪费、**腐败的不良风气蔓延。另一方面,扩大了领导班子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使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逐渐发酵。

除此之外,特权主义给领导的腐败犯罪提供了条件,这造成了国家物质财富的巨大损失,造成了贫富差距拉大,造成社会不公,更重要的是道德上的损失更为惨重,导致社会风气恶化。

分析以上三点原因对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苏共亡党给了我们血的教训,在党的发展进程中需要注意两点: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摈弃特权主义,和人民共进退,在发展党员方面做到宁缺毋滥。相信长此以往,中国共产党会一直向着积极的方面不断前进。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居安思危,努力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加强对历史经验的学习和总结,加强对社会实际的调查研究,加强共产党先进性建设,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努力提高领导能力和政治水平,更好的把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篇8

观后感10月4日,市委组织中心组学习会,集体观看《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八集专题片,随后进行了讨论。影片运用大量珍贵史料,全景式地展现了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全过程。观看该片后,我内心受到极大震动,受到深刻教育。

总结苏联共产党垮台的原因,有各种理论,但根本原因是苏联内部存在问题。观后有几点感想和认识:

第一,“党的组织是由党员构成的,党的权威是靠领导干部树立的”。苏共在选人、用人、培养人的过程中出了问题,培养选拔了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为代表的一批失去共产主义信仰、失去基本政治立场、失去党性的、丢掉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领导干部,他们最终成为苏共自己的掘墓人。

什么样的历史教训这些教训告诫我们,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人,培养什么样的干部,对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这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教育的紧迫性和必然性的认识。同时,让我们更加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省委提出的“关键是干部、要害是利益”的论断是何等的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近些年来,市委按照省委的要求,在推进干部体制改革,探索新的干部选用机制(量化测评、两推一述),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加大干部队伍交流等方面作了积极的努力,“举、抓、带、促”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我是经历了2002年和这次2006年两次换届的区委书记,本次换届切实体会到市委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扩大民主,坚持群众公示,使区、镇两级在换届中,不仅班子结构得到改善,能力得到提升,而且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在全区12个镇(乡)中,组织推荐的干部在公选、党代会、人大中高票当选。在区委换届中,市委安排的人选全部以全票通过,人大主要领导也以全票通过,充分表明市委选排的干部得到了广大干部得广泛认可,群众和代表。

市委高度重视“一把手工程”运用团队理论建设和谐有执行力的领导班子,推动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作为区委书记,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的必要性,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必须按照省委、市委要求,带领新一届区委班子,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为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二,“人心向背、生死存亡”。苏联共产党死亡的历史过程,也可以说是苏联共产党从依靠群众到脱离群众,最后被群众鄙视的过程。苏共推翻沙俄时,人民拥护、参加和拥护以列宁为代表的苏共,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在二战时期,以斯大林为代表的苏共,依靠苏联人民,万众一心,浴血奋战,打败了强大的德国法西斯,取得了二战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苏联人民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综合国力成为一个可以与美国并驾齐驱的世界超级大国。但是,当历史进程到了1991年8月19日,苏共的紧急委员会想要保住苏共的执政地位,扭转乾坤的时候,苏联民众不再支持、拥护苏共了,军队反而倒戈一击,致使苏共悄然亡党。

无数的历史事实再次证明,没有人民和人民的支持和支持,就必然失去党和国家。

这些事实,让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丰富内涵;更加深刻领悟到“人心背向”的重要性;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所规定的,是我们地方党委的首要职责;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立党之本、力量之源。更加注重同人民群众的直接联系和密切联系,坚定不移地做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小事。近年来,我们按照市委的要求,进一步端正执政理念,大力倡导构建“橄榄型和谐社会”、“把就业放在发展第一位”,“政府最主要的职能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工作业绩在群众中终端显示”等理念,走出了一条“和谐发展的路子”,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让老百姓共享发展的成果,成为我们发展的终极目的。

四年来,全区财政收入是2002年的3.5倍,gdp是2002年的1倍,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全民最低保障制度,积极实施农村低保,城镇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建立了流动下访、书记区长网上信箱等与群众保持联系的四项制度,老百姓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在实践中,我认识到经济发展并不意味着治理的基础是巩固的。只有当人民满意和认可时,才能巩固执政党的基础。苏共之死的深刻教训,进一步增强了我们贯彻党中央一系列爱民爱民政策的自觉性。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们要永远牢记:

无论职位高低,无论权力大小,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与人民群众在一起,同甘共苦,是我们“为官做人”的根基。

第三,“腐败盛行,丧失民心”是苏共亡党的重要原因之一。苏共后期腐败盛行,形成特权阶层,在苏联享有特权的人数达到数百万。腐败使权力的人格化、个性化和商品化。

腐败不仅造成了国家物质财富的巨大损失,造成了贫富差距拉大,造成社会不公,更重要的是道德上的损失更为惨重,导致社会风气恶化,社会成员心态失衡、行为失范,造**民群众对那些享有高福利和特权、任意攫取不义之财而又逍遥法外的“上流人物”的憎恨之情与日俱增,致使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威信、公信力与日俱下。近年来,我们牢记市委的嘱咐,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法规两道防线,积极探索建设“三长会审”、政府负债审批等制度,加大了从源头上反腐倡廉的力度,努力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进一步警示我们:

反腐倡廉是“固党之基”,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只有坚持从严治党、廉洁执政,党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

作为区委书记,深感应更加居安思危,更应履行好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职责,更加坚定不移地落实好贯彻好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竭尽全力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竭尽全力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取信于民。

2006年11月6日

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篇9

对于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有几点:一是在大自然面前要谦逊,人类历史只是宇宙中的一瞬间,我们要充满敬畏地学会与大自然的和平共处,不能为所欲为;二是国家之间要以合作为主,文明是合作的产物,所有的民族和国家都对此做出过贡献,要求同存异,不能你死我活;三是在社会改革方面要适度,不能过于激进,有时保守的态度其实也是很有价值的;在社会进步方面,也要注意公平、正义的适度。四是自由不是绝对的,个人的自由需要行为规范加以约束,不能为所欲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首要工作是建立合理的秩序。

其实,人是历史的产物。学习历史智慧,总结经验教训,引领未来道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学家,都在为这一目标而辛勤耕耘。

《历史的教训》一书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没有昨天的历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和明天。学习历史,无论是教育还是金融,无论是改革还是反腐,都会让我们面对今天,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和历史的眼光去看待和思考问题。

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割裂历史。

我们学习历史,是为了传承,也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本文网址://m.968OK.com/fanwen/171620.html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