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语录 > 范文 > 导航

修养读后感

2023-11-23 修养读后感

修养读后感 篇1

读完后我才意识到我并不算是目标读者,但我还是想为作者的勇气给五星。这是一本非常具有实验性的作品,注定评分两级,但是敢于写出这样的作品本身就令人肃然起敬。

读过开头的几个笑话时,我曾以为这是《超本格事件簿》一般的“笑话推理”(jokesofhonkakumystery),然而读到后面才发现,这本书不满足于单纯的“小笑话”,而是一整本书的“大幽默”,过于生硬的逆转、无意义的多重解答、逗你玩的叙诡、一人二角、在现场做无数诡异事的凶手、迪士尼公园一般的建筑诡计、用推理来代替写故事、作者的个人趣味凌驾于阅读体验之上……本格推理的无数经典弊病(包括我自己也经常犯的错误)被作者刻意(很明显)写在一本书里,如果你也曾经是推理迷,很难不会心一笑。

总体来说,本格部分无法评价,因为这不是一本本格推理小说,硬要说的话,这是一本幽默,一本“本格推理幽默小说”;至于幽默部分,有些很好笑,有些get不到,有点像tbbt里penny讲的那个物理学家笑话。

这本书的核心其实既不在推理也不在幽默,而在“体验”,读者笑过后、掩卷沉思时体会到的余味,才是这本书真正的主题。这一点和星爷某些电影类似,欢笑的底色是悲凉,笑着笑着就五味杂陈。

说了这么多,对这本书的感受其实两个字就够了——爱过。

作者对于本格推理的感情正如我对超本格事件簿的感情,让我想起夕阳下的奔跑,那是我们逝去的青春。

修养读后感 篇2

三要有“决心”。《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提到,共产主义事业,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终极目标。在实现共产主义事业的过程中,要克服各种困难,这是共产党人的自然责任。

共产党员要有最大的勇气和革命决心,肩负起在人类历史面前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大家要始终把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作为崇高追求和精神支柱,保持思想上的统一和政治上的方向与党的一致。

四要有“诚心”。刘少奇同志说,在共产党员的思想觉悟中,只有党的共产主义的利益和宗旨,没有独立的个人目的和个人计划离开党,才是最真诚、最坦诚、最愉快的。因为他无私心,在党内没有要隐藏的事情,“事无不可对人言”,除开关心党和革命的利益以外,没有个人的得失和忧愁,真正做到“对上和对下一致,人后和人前一致,行动和言论一致”。

这样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他不怕别人的批评,同时又能勇敢真诚地批评别人。

五要有“热心”。共产党人要有明确而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对全体同志、革命家、劳动人民要忠诚、爱护,无条件地帮助他们,平等对待他们,不为自己的利益伤害任何人。共产党员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体贴别人;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党内、在人民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同别人计较享受的优劣,而同别人比较革命工作的多少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要能够在患难时挺身而出,在困难时尽自己最大的责任。

江河奔流,不舍昼夜,才能永远澎湃生命活力。我们只有每时每刻都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断修养和提高自己的思想,才能成为合格的党员,才能不辱鲜红的党旗,才能坦对前辈的光荣。)

修养读后感 篇3

见书生本色

--读《中国人的修养》有感

新**工作室青年文法

又是一年国庆,在寝室里闲来无事翻开了蔡元培先生的《中国人的修养》。早听闻先生任北大校长时着力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政策,于是更为听说先生是本校校董之一而与有荣焉。

翻开书本,读着久违的文言文句子,像是与丈夫直接对话,亲切而熟悉。初见目录,《中学修身教科书》《智育十篇》等章节,更是让人直接地感知到本书的分量,这些文字不仅浮于纸上,更是跨越时空将先生的谆谆教诲带给后世众人。于是一边读书,一边听先生关乎做人和生活的礼教,真切感知着成长的力量。

我想我会从宏观的角度来谈年轻人的修养。读过之后,我才知道我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俗话说,细节处见人品。也正是细节处的点滴才最能打动人心。

先生在《修己》里表达了自己对中学的青年在体育、习惯、勤勉方面的期待,用正反论证生动地阐释了“精神一到,何事不成?”的道理,让读者心悦诚服。

他在强调个人修养的同时,鼓励年轻人关注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每一章的大论下都有五到六个具体的小节,这些小节涵盖方方面面,对青年人的整个人生都做出了颇有远见的指导。先生自己秉持思想文化拯救中国的观念,身体力行,书中中西方相结合的文化观念让人耳目一新,读来为之称快。

每次我读这本特别的教科书,我总是非常小心。因为作者的思想决定了书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生活方式。而《中国人的修养》当真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这本书的真诚之处在于每一字句都是先生真正想给青年人讲述的,而不是空谈理想主义。

长篇大论或许可以博得广识的赞美,但本书字句精炼,毫无累赘之词,书生本色,令人肃然起敬。

在自述中,他总是说自己有些缺点,谦虚优雅的气质也体现在其中。《美育与人生》结尾中“而于工作的余暇,又不可不读文学,听**,参观美术馆,以谋知识与感情的调和”一句,刻画出我心目里最最理想,也最最惬意、安适的生活,若是世间人人皆得此法,就会开辟出更为广阔的精神家园。

浅读《中国人的修养》,不仅更理解先生说的“这样才算是认识人生的价值了”,更是看到先生在混沌的乱世中为理想点灯的执着与勇气,食物断然可以饱腹,而唯有理想才能做到自救与救世。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实现它。我们的后代应该继承陈先生的风气,认清世界,秉持初衷。

书到此就快读完了,做人的日子依然很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先生的教导与理想,每走一步,都是安稳而有力的。

一代青年以理想的号角传奏当今时代,振聋发聩,余音绕梁。

读卓文君爱情故事心得体会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卓文君,一个有才的女人,总是有悲情的人生经历,到最后,靠一首《白头吟》还得外附带一曲《诀别书》才挽回自己的爱情。我们都佩服她依靠自己的智慧来经营婚姻,我们也会称赞她工作努力。只是,爱恨交织,又岂是我们这些局外人,尤其是历史后人所知道的呢?

我想,卓文君看到司马相如的信,会不会怪自己一辈子聪明,看透了丈夫的信思?那是一封十三字的信:

”一二三四五六七**十百千万。”唯独无”亿”。”。君心淡漠,没有意了。他要纳妾。心凉如水。于是提笔回一首:

”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意弹奏,八行剧本无路可传,九首曲子断了,十里亭准备看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遭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情急之下,3月桃花随水转;飞零,2月风筝线断。噫,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她才华横溢。可还不是嗟叹一句,你为女来我做男。

关于他们的爱情故事,很多的版本。许多人都知道的《白头吟》版,可我却不觉得深刻。这首数字诗,倒是锥心之至。

这样一段为人所诵的爱情,也是这番的寒酸。我不敢质疑,也没有资格质疑,但我觉得,即是经历了更多的苦难和更多的厄运,人们的心也不稳定。想他司马相如,一朝繁华就可以说一句:

我和你之间没有了回忆。草草结局。

我可以只和你共糟糠,但不能只和你共锦帛。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

半夜延长结局。语不息,声声啼在我的心上。

哪一位精算家,可以计算相信感情的代价?”对家庭互动关系的思考——《回家》读后感

李亚丽今天呢,给大家推荐一本关于家庭**的书——米纽秦的《回家》。附上我的读后感一篇,文笔不好,看看就好哈,关键是书真的很不错哟!图是随意配的,不要介意啦??

家庭是一个群体,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因为它是一个团体,所以必须有个人或家庭成员组成。成员之间有更多的面对面交流和直接的互动与合作。一个家庭是否和谐,取决于家庭成员之间互动的协调与和谐。

一旦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不平衡、不协调,家庭中的摩擦、火花、冲突甚至战争就会接踵而至,随之而来的是疲劳、无助和相互抱怨

家庭管理和稳定不是一个或几个成员的工作,而是每个家庭成员的努力。有关家庭成员的互动关系,米纽钦在书中多次提到家庭成员互动关系要具有“弹性”,那么,到底什么是“弹性”呢?他在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夫妻感受到彼此的需要,愿意放弃自己对事情的看法,能够认识到争执其实没有必要而一笑置之,愿意把对对方的忠诚放在比个人需求更重要的位置,享受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而且喜欢一起讨论一些中性、与别人有关的话题”。

虽然这个解释是针对夫妻之间的互动,但我认为它适用于家庭的所有成员。要知道,几乎所有的家庭战争都是由于成员之间各执己见,谁也不让谁,以关心、爱等各种名义为自己辩解并绝不退缩而造成的,这样的情况,无疑是失去了米纽钦所说的‘弹性’。正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灵活互动,使整个家庭团结在一起,和谐持久。

夫妻互动关系

夫妻之间和谐稳定的互动关系是家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它关系到家庭的方方面面,影响到家庭的每一个成员。社会心理学家把夫妻关系分为了爱情型、功利性、平等合作与分工型、建设型、惰性型、失望型以及一体型八中,在其中最和谐和最令人向往的毫无疑问的当属平等合作与分工型以及一体型了。我的家庭属于前者。母亲和父亲有明确的分工。一个负责家庭的所有经济任务,另一个负责家庭的所有内部事务。

在书中,笔者认为,互补作用是夫妻平等合作、分工模式的前提,使夫妻共同努力、相互支持、相互充实。米努钦在书中提到的典型的平等合作和分工的夫妻关系是莎拉和山姆,一个坚强,一个软弱;一个付出,一个接收;一个雄心勃勃,一个满足;一个喜欢现实,一个热爱梦想。这种两极的搭配组合,却显得异常的和谐。

与这对夫妇相比,我父母的互补方式似乎恰恰相反。你为什么这么说?于莎拉和山姆相比,我母亲似乎更有野心和梦想,而我父亲则更知足。

细细想来,米纽钦的原生家庭中,他父亲和母亲的关系也是一种明显的分工与合作,与之相比,在如今追求男女平等的时代,在我的家庭里,父亲并不具有绝对的权威,反倒是母亲似乎更强势一点。我母亲是个残疾人,但这并不影响她照顾两个女儿。这并不影响她有条不紊、一丝不苟地处理家里所有的大事小事,她的生活虽然贫穷,但很精致!父亲更多的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家庭情感、生活、子女教育等。他很少参加。比如,他找不到自己的鞋子和衣服,经常不知道米粉是放在**里的。

每当这个时候,他就会询问母亲,请求母亲帮助,母亲多是边唠叨边告诉他东西的准确位置。男主外,女主内,这种夫妻关系模式,在我们家也达到了一种平衡与和谐,当然,在母亲过于强势,父亲也选择强势的时候,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这种失衡状态便是书中所提到的“弹性”问题,失去了这种“弹性”,变会引发摩擦和冲突。

父母和子女

人们总说“世界上只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父母”,但是却忘记了,孩子的行为是整个家庭中每个成员所共同影响的,而父母往往意识不到。每当他们的孩子出现问题,他们总是把眼光和精力完完全全的放在孩子身上,想要探索解读孩子的行为,却忽略他们自己对孩子行为的影响力。面对这样的父母,孩子其实是很无奈的,正如米纽钦所说“一个令人无法忍受、攻击性强且有破坏力的青少年可能是他能力差、心力疲惫和受虐母亲的唯一保护者”。

遗憾的是,**往往意识不到。

(一)母女关系

古往今来,我们对母亲都有着深厚的特殊的情感连结,母亲孕育了孩子,是生命的开始,是情感的归宿。可以说母亲在一个家庭中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的,换句话说,一个家庭的和谐与否,取决于母亲如何看待和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由于我的家里是两个女儿,所以我们只讨论一下母女互动关系。

都说慈母严父,我母亲却恰恰相反,她是一个强势的女士,这种性格让她成为我们家庭里一个有着绝对话语权的存在。之前也提到过,我的母亲做事井井有条,生活的精细而雅致。一个精致的人对生活自然是十分严谨,甚至苛刻的。

我母亲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她对子女的学***严格,在生活上,对生活质量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当然,我说的质量高并非是多么富裕充足的生活,而是十分精细的生活。怎么说呢?举个例子,母亲总是觉得我衣服洗的不干净,做饭会洗不干净菜,打扫卫生整理家务会很困难。

你能想象到一个二十多岁的成年人真的基本家务都不会,都做不好么?但我母亲就是这么认为的,她对生活的细致导致了她总是自己去处理家里的大小事务,却不断的埋怨女儿和丈夫不帮助她,不懂她的辛苦。但是奇怪的是,她总是抱怨自己很辛苦,没人帮她,她却总是觉得别人处理不好家里的事情,这种矛盾让她感到十分的疲惫和不解。

很多时候,母亲在我眼里是万能的,有关我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由她来进行处理,我很依赖她,异常的依赖。我想正是这种依赖吸引了她想要处处控制我的生活,在我年龄稍小,思想不成熟,或者说想要独立的思想不成熟的时候,这种控制与被控制的互动关系显得十分和谐,但是一旦我有了自主的思想,冲突便一触即发。二十岁的我越来越想要摆脱母亲的控制,想要自己独立,而母亲这时候似乎觉得她的地位似乎受到了威胁,她开始埋怨孩子长大了,不要娘了。

我告诉母亲我想要自己的生活,我会处理好自己的事情,无论学***生活。而在母亲眼里,她感受到我越来越不听话了,她从小为我付出了那么多,不曾让我做过任何家务,说我不懂体谅她的辛苦。而我在母亲的唠叨埋怨中愧疚万分,无奈之中,只好压制心中的不满听从母亲的吩咐,一次,两次,三次…不满累积,母女之间再次爆发冲突,周而复始,我们似乎都陷入了一种怪圈。

修养读后感 篇4

从《中国人的修养》这一本书中,可以看到百年之前的历史文化,他用自己校长的身份,对于一个民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要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坚持一生,为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

最近因院长推荐,有幸拜读了蔡元培先生的大作《中国人的修养》一书,着实受益匪浅。虽然此书已完成百年,较于百年前的**时代,我们新时代有着截然不同的风貌,然蔡元培先生把握住了历史的脉搏,这本书对我们中国人的要求不仅承袭了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是连接了未来社会的文明要求,依旧紧扼时代的脉搏。我们可以想象蔡元培先生对时代的把握,他对未来和现代文明的杰出贡献。

正如杜威所说:“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对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先生外,恐怕找不到第二个。”通过这本书,就能感受到蔡元培先生在那个黑暗与迷茫的时代,引领出新的潮流,使学术界,使整个社会拨开迷雾的伟大。

如今中国进入新时代,社会风貌焕然一新,但新时代的中国,对于每一个中国人修养的要求,从这本书中,依旧可以找到完美的答案,其内容并不过时,依旧站在时代前沿。读了这份背书,我对学习、生活和修养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学习方面,我对于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升的疑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江河成于涓流,习惯成于细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点。它不知不觉地渗入了我的灵魂。我不能粗心。

良好的习惯要想培养,则必须自制。爱幸福,避痛苦,人情,我也不例外,从小就爱玩。儿时爱玩具动画,少时爱游戏电视,今有手机难以释手,然要想在学习上取得突破,这些欲望就需要遏制。

蔡先生说:“自制之目有三:节体欲,一也;制欲望,二也;抑热情,三也。

”正如流传的段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卸其**,封其微博,删其微信,去其贴吧,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喝茶、思过、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在新的时代,学习仍然很重要

一个国家的贫富强弱与其国民知识的深度成正比。文明国所恃以竞争者,非武力而智力也。在国家的富强之际,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人,必须养成良好习惯,勤勉学习,提高自己,才能为国家贡献更多力量。

在修养方面,蔡元培先生告诫我们:要有耐心,不要固执;要自由而不放纵;镇定而不是冷淡;要热心而不要有野心;要果敢而不鲁莽;要精细而不要多疑,要互助而不要依赖;要方正而不要拘泥,要谨慎而不要畏葸;要有恒而不要保守等等。这些我们可能都知道,但真正面对问题时,恐怕就想不起来了,而蔡先生为我们做到这些指明了方法,指出了其中的度,过犹不及,让我们懂得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

读了这本书,着实令人醍醐灌顶,对于修养问题茅塞顿开,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祖国的建设者和**人,作为一个矿大人,一个文法人,我必将努力做到这些,提升自我修养,并坚持一生。

修养读后感 篇5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1000字:

第一次拿到这本书,看见封面上温文儒雅的五个人,看了一下书的

《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由三部分构成:一为《中学修身教科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从实践方面论述了修己、家族、国家、职业等修养问题,下篇主要是理论篇讨论了良心论、理想论、本务论、德论等修养理论。二为《华工学校讲义》,包括德育三十篇和智育十篇。德育篇要求舍己为群,尽力于公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己重而责人轻,勿畏强而侮弱等,智育篇包括文字、图画、音乐、戏副、诗歌、历史、地理、建筑、胜刻、装饰等内容。三为《国民修养散论》,主要收录了10篇关于道德修养的演说、论文、手稿等。本书采用文言文写作,需要精读细读,慢慢品味,才能悟透作者的高尚思想和伟大智慧。

正式研读,我不自觉的思考杨老师推荐这本书的意图,现作为一名教师,代入感去研读”修己”,认为要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习惯,让“其于平日亲炙之事物,不知不觉,浸润其精神,而与之为至密之关系”;让学生勤勉、自制,遇事勇敢面对,敢于承担;培养学生德育与智育,团结同学,教师引领学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小学生。

我深入了解才发现这本书是指引中国人道德修养的指南针、是引领人道德修养的标尺、是研读过程中自我解剖的“手术刀”。高尚的道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持之以恒的修养努力获得的。修养是每个人不可回避的人生重要问题。人从一出生开始,就生活在家庭、族群、团体、国家等各种社会关系之中,面临着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协调处理。所谓修养,就是要在家庭、国家和社会生活中,讲规则、守法度,讲诚信、守承诺,讲道德、守秩序,讲文明、守纪律,就是要协调处理好自己与内心、他人、社会、国家的关系。读后感·努力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操、行为达到个更高的境界更高的水平。蔡老先生认为,做一个现代学生既要有狮子般的体力,猴子般歌捷的思维和行事方式以及饱含对国家、学术、社会责任的骆驼精神又要“自爱”“爱人”这种主张用朱永新先生的话说就是在当下的大众当中,有“补课”价值.整本书,蔡老先生运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名人案例,内容严谨又通俗易懂,每篇文章的篇幅不长,深入浅出。

作为当代中国人的我们,生活中很多不道德是事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比如前段时间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这件事原本是一件小事,由于修路,公交车司机换路线行驶,一名女乘客由于没有经过自己的站点,就与公车司机起了争执,最后导致14个人遇害,对于这种规则与法律的破坏者,不单单用“可恨”一词,就轻描带写的掩盖过去了,更呼吁个体存有“责己重而责人轻”。

一本好书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对一个人树立信仰、追求理想、转变观念、净化心灵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让每个人都作为最有修养地中国人!

修养读后感 篇6

小编希望 《谈修养》的读后感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一代学术宗师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读完他的《谈修养》,我感受颇深。在朱先生看来,作为一代年轻人,我们都应该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应该尊重理性和意志,不应该轻视情感和人格。

在朱先生看来,这本书就像一朵浮云,一次出现,一次消失。但这本书,确实能在它出现的片时呈现一篇灿烂的光影。下面,我着重挑选出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几个章节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书中的第一谈《一番语重心长的话给现代中国青年》中,朱老先生谈到,现在的大学生平庸的固居多数,他们大半被一个共同的命运注定有关做官,无官教书,就了职业就困于职业,正当的工作消磨了二三分光阴,人事的应付消磨了七八分光阴。它真正反映了大学生的现状。令人心碎,但没什么可做的。

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呢?只是为了找到一份可靠的工作,在未来过上稳定的生活?又或是为了赚取大量的金钱,闭着眼睛醉生梦死,求得个人的荣华富贵吗?

我觉得若仅仅是如此,就显得有些浅薄了。国家花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来培养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我希望我们将来能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如果我们年复一年地走上同样的共同和阴暗的道路,这无疑将辜负我们国家的期望。

我们应该知道,如果国家没有出路,个人就没有出路;如果我们想为个人找到出路,首先必须为国家找到出路。我们必须觉悟,要经过艰苦的努力磨练自己,培养健全的身体和优良的品格、高深的学术和熟练的技能,把自己造成社会中坚力量。只有这样,个人的价值才能在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中得到诠释,才能不辜负自己最初的理想。

书中的第三谈《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中,朱老先生谈到,他自己缺乏超人的意志,不能拼死力往里钻,只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这是一种失败,一个人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的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修养读后感 篇7

按照 “读红色经典”活动要求,我有幸从父亲的藏书中找到一本泛黄但仍然完好无损的红色经典书籍——《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细细读来,感受颇深。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刘少奇论述共产党员党性锻炼和修养的著作 。 1939年7月在延安马列学院作公开演讲 。 同年8月在延安《解放》周刊上连载。

曾列为中国共产党1942年整风运动的学习文件 。经作者1949年、1962年修订,人民出版社再版。 收入《刘少奇选集》上卷。

有多种外文译本。《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主题是从党性的高度,教育共产党员必须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的目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

主要内容如下:①共产党员在改造社会的革命实践中,要自觉地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的革命素质和能力,否则就不能实现改造社会的任务。② 共产党员要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好学生,把自己一生的言行、事业和素质作为自己培养和修养的榜样,使自己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的革命者。

③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党员要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无产阶级思想道德素质、党的纪律作风、科学知识等方面进行培养。④ 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责任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推进共产主义事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此,党员不仅要有最大的理想和目标,而且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最实际的工作。

⑤共产党员的个人利益要服从党的利益。把个人利益溶入党的利益,为公众服务,必要时牺牲一切。这是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表现。

⑥ 共产党员要把维护党的团结、净化党的思想、巩固党的组织作为最高责任。我们要采取正确的态度,采取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在原则问题上分清是非,克服错误思想,不被敌人利用。党内斗争的最高目的是教育和帮助犯错误的同志,教育和巩固党。(M.liUXUE86.COm 出国留学网)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第一次系统地阐明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的问题,明确地提出了共产党员增强党性的基本要求,指明了共产党员在思想上入党的必由之路。它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对教育和鼓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在共产主义事业中创造伟大的革命成就,具有重要作用。

所谓的“修养”,并不是一个静态的状态,而是一个不断前进,不断完善的过程。正如少奇同志在第一章所说,“一个比较幼稚的革命者,由于他:(一)是从旧社会中生长教养出来的,他总带有旧社会中各种思想意识(包括成见、旧习惯、旧传统)的残余;(二)没有经过长期的革命的实践;因此,他还不能真正深刻地认识敌人,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发展和革命斗争的规律性。

”联想到自身,作为一名普通民警,我也如同少奇同志第二条所述,没有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不能深刻的认识到社会发展和革命斗争的规律。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要不断培养、不断改善自身条件,摆脱自身的不成熟,在关键时刻坚定不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

那么我们要如何去“修养”呢?在中国古时,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这是说自我反省的问题。《诗经》上有这样著名的诗句: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说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批评。然而,这些古语只知一,不知二,只摸皮子,却不摸钥匙。恰如少奇同志所言:

“他们片面夸大主观的作用,以为只要保持他们抽象的“善良之心”,就可以改变现实,改变社会和改变自己。这当然是虚妄的。我们不能这样去修养。

我们是革命唯物主义者,我们的成就离不开人民的革命实践。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能脱离当前人民的革命斗争,必须结合这一斗争,总结、学习和运用历史上的革命经验。”

的确,“修养”不是养生,更不是违心的“修道”。共产党员的培养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革命培养,是从革命是建中完善和总结革命理论的过程。对于一个普通党员来说,就是在日常学习和社会活动中完善人格、丰富知识、陶冶情操的过程。

同时,要更加注意防止外国敌对势力的侵蚀,防止资本主义糖衣炮弹的袭击,防止国内分裂势力的煽动和不明真相的干扰。党员长期稳定稳定,也是保证我们党先进性、进步性、安定性的重要法宝。

针对党员的各种思想倾向,少奇同志总结了六个应当坚决反对的思想:

1.入党动机不纯;2.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3.

自大、个人英雄主义和浮夸。剥削阶级意识和无良手段。只顾小事,不顾大局

小资产阶级的急病和动摇,流氓无产阶级和一些破产农民的破坏。

时至今日,上述许多问题仍然反映在党员队伍中,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当前,党中央也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我们每个党员都要充分认视党的性质和宗旨,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成为合格的党员。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断培养和完善自己的思想,才能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不辱没鲜红的党旗,才能面对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付出血汗的革命前辈。

本文网址:http://m.968OK.com/fanwen/151643.html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