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语录 > 范文 > 导航

学记读后感

2024-02-04 学记读后感

学记读后感(集合十二篇)。

学记读后感【篇1】

读了学习笔记后,作为一个普通的学生,现在真的有点晚了。对于一个刚开始接受教育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誉。历史上有太多的原因,指向现在,前人的眼光是很长远的。

开篇“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教学为先”等就指出了教育的重要性。古往今来,教育都是放在国家的首位,间接地说明了文化以及学***要性,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停下学***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每一代人的付出与努力。“教学相长”这些经典的教育观点,至今我们仍然在学***用。

教与学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进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不断的自我训练,只有在不断的自我训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加以弥补。遵循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精通教学技能,活到老学到老。

回想起自己上学那个时候,对于为人师表的理解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当我真正选择做一名教育工作者时,我知道这些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现在的素质教育中。

评价一个好教师的标准五花八门,《学记》里道:“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作为一名教师,在知道自己责任的基础之上,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如果直接灌输,不顾学生的能力和情况,不因材施教,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就达不到效果。作为老师,我们也应该虚心学习。当我们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我们应该多和别人交流,这样我们才能解决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

只有有足够丰富的经验,我们才能做好导游工作。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多思考的习惯,不要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让学生学会思考和理解。我认为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它是学生自我认识的关键。

老师不能替他们思考。这个过程非常重要。他们将从中学习,逐步了解自己。作为领导者,我们也应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愿望努力学习,这样他们才能学习。而现在“填鸭式”的教育使学生们厌烦,觉得学***沉重。

我们要给他们留一点思考的空间,引导他们在精神上树立理想,让学生更容易、更积极地学习。我们不仅要教他们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到目前为止,因材施教仍然是教学中强调的教育规律。不管你有多优秀,你都不了解学生的特点,盲目地用自己的方法去教,学生接受不了,或者达不到教学效果。只有采取一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容易理解,使教师教学得心应手,达到两全其美。《学记》教给了我们教育的方法,就是要使教育成功的方法是要防患于未然,教育合乎时宜,循序渐进,切磋琢磨。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注重方法,把握度的大小。可能有的学生偶然有过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作为教师需“知其心,然后能就其失也”,了解学生的心理很重要,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纠正他们的过失。

所以说恰当的作业恰当的引导恰当的沟通对学生来说都很重要,凡是别做太满,八分饱就行了,也就是这个意思。发扬学生的优点,纠正学生的缺点。鼓励在教学中很重要。表扬得是候,我们不应该吝啬。在纠正错误时,要以鼓励的形式真诚、热情地帮助他们,不要让他们认为这是惩罚。

教育的过程是不断在发生变化的,其实《学记》里的知识真的很多,因为自己读得不够深入,领悟的道理也不是那么的多。

学记读后感【篇2】

用综合性学习长善救失

——读《学记》有感

周丽珍01近些年,我们学校将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科技实践活动嫁接起来,用科技的平台”玩”语文,用语文的方式”玩”科技,从2013年至今,连续将5个大型”综合性学习”活动送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都获奖。在赞美声中,也有人质疑。当他们看到一批批孩子”抛弃”课本走出校园,走进山野村镇时;当他们看到拥挤的教室旁边空荡荡的教室时;当他们看到孩子们不光是写作业,还画作业、拍作业、剪作业、唱作业、”查”作业……时;当他们看到学生们可以一起而不是独立完成一项作业时,他们会问以下问题:

这是在上课吗?

这是在上课!这是在上语文课,这是在上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02“综合性学习”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基本理念”中,说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积极提倡”. 2001版《语文课标》在”课程设计思路”中也有表述:”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2011版修订为:”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语文课标》为什么要提倡”综合性学习”?是”长善救失”.因为长期以来,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严重缺失。

正是因为严重缺失,2016年暑假,《人民**》才会刊文痛批语文教育:《为何一写作文就”撒谎”》。这篇文章最后说:

”学生作文失真的问题,实际上是学生远离生活、失去生活的问题。今天的语文教育需要更广阔的胸怀和视野。只有让孩子回归生活,我们才能培养真正的感情。”

“长善救失”,”长善”和”救失”要并重。我们比较一下两个版本《语文课标》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表述就会发现,2001版侧重于”救失”,2011版是”长善”和”救失”并重的。如:

2011版《语文课标》”课程设计思路”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表述,就在2001版”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前,增加了”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长善”我们一直在做,”救失”我们做得怎么样?很不好!

正是因为很不好,2016年暑假《人民**》才那样痛批语文教育。

03“长善救失”作为教育原则最早出现在《学记》第十章,原文如下: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译文如下:

学生在学习上有四种过失,是施教的人必须要了解的:人们学习失败的原因,或者是贪多嚼不烂,或者是知识面偏窄,或者是不求甚解,或者是半途而废。这四点是由于学生的心理和智力的不同造成的。

教师只有了解受教育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才能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不足。教育的功能是使受教育者发挥其优势,克服其劣势。

落实”长善救失”原则的前提是”知其心”,即懂得受教育者的不同心理特点和才智水平,但从整体上看,现在教师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和才智水平的程度,远远不能和古代教师比。这个”不能比”不是说现在教师的素质下降了,而是古今学校教育的体制不同:古代多是一人包班,而且是复式班,现在多是分班分科细密。

了解是需要时间的,分班分科越细密,单个教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就越短,教师对学生”善”与”失”的了解就越不够,进而”长善救失”的落实就不到位。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有,”综合性学习”就可以。

”综合性学习”“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就变分为合了。

04我们学校将语文与科技实践活动嫁接,组织大型”综合性学习”活动,时间长(少则一年,多则四年),涉及的单位多(少的五六个,多的一二十),而且经常整班整班地带学生外出考察,但我们基本不占用课内时间,而用”碎片时间”.”碎片时间”指的是课后时间、周末时间、节假日时间等。我们用课内时间”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用”碎片时间”“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

我们是”长善”和”救失”并重的。而且我们在”救失”的同时也在”长善”.

2017年12月1日,经过三年半的多轮次培训后,我们把我们班的学生带到宁国市兴宏工艺标本****,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习标本的制作。我们班从2014年4月开始实施”我的标本我的手”大型”综合性学习”活动。一整天,所有学生都完成了样本作品,包括动物,植物,几乎所有都是手工艺品。

之后,我们设立了一个研究任务:每个人都研究自己制做的标本,并准备向全校解释。

学记读后感【篇3】

2013年教师读书随笔征文大赛

读《礼记.学记》有感

龙口一中a区

当我还不是教师,但正在努力变成教师的路上奋斗时,我最先接触到的有关教育的书籍就是《学记》。当时,只是对照着翻译去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但不能真切的体会到其中的内涵。现在成了一位真正的老师,接触到了学生,再看《学记》,才真正领悟到原来这短短的一千二百字与教育的密切关系。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体系比较严整而又极有价值的一篇,是我国古代教育学的雏形,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专着。本文总结了我国2000多年来的教育经验,对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师生关系等作了系统而深刻的阐述。下面就《学记》中阐述的几个教学原则谈谈我的理解:

一、教学相长原则

《学记》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创造学生,学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

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新课程理念明确了教与学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和导是为了学生自主地学,自主的学的过程中必有创新的思维,科学的方法,探索的精神,这是对教师教的回报和挑战,同时促使教师要站在更高的一个层面上丰富知识,积蓄能量,提高水平,教导学生。

因此,教师应把教与学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追求。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学习也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体现了教与学的相互优势。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让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要教出自己崇拜的学生,自己首先要成为知识的巨人,要不断学习,同时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同时,学生也在向老师学习提高,从无知到知识,从浅薄到深奥,就象鱼有水,鸟有翅膀一样,学得越多,游的越深,学得越多,飞的越高。总有一天,我会潜到水底,直冲云霄。我学会了在某些方面可以超越我的老师。这是学习的量。

在新课程改革下,充分利用与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和启发的平台,是教师的双赢之举。教是手段、学是目的。

填鸭式的课堂是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也不符合“教”“学”原则。实施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式教学的目的。这也是《学记》中体现的另一个教学原则——启发诱导原则。?

二、启发诱导原则

《学记》继承和发扬了《论语》中“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学记》提出:“故君子之教, 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和声而弗领,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思,和而以思”是一个很好的比喻。”这里所说的“喻”, 即晓喻,是启发诱导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的教学,重在启发诱导。对学生来说,是引导,不是拉动;是鼓励,不是压制;是激励,不是灌输。

引导而不牵拉, 师生关系就融洽; 鼓励而不压抑, 学***快; 启发而不灌输, 学生就会思考。如果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样的老师可以说善于启发和归纳。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做到“罕譬而喻”、“言近旨远”。即不能把知识全盘托给学生,要做到虽然说的话感觉起来很平实,但是其意蕴深远。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点到为止,这也是启发的精髓之所在。

现在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的自主与合作,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但是在现实教学中,为了应考,很多时候我们依然选择了“填鸭式”的模式,这就使我们忽视了学生学***趣和动机。《学记》中也提出了启发诱导原则的心理基础是“志”。

“士先志”、“辨志”、“游其志”、“继其志”、“强力而不反”, 都是强调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 培养学生学***极性和自觉性。

三、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主张“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依照我们现在的理解,这里所说的“幼者”绝对不是指小孩子,指的是初学者。在我们现在的教学中,需要教师进行系统的教学,教材要有一定的连贯性和条理性。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应遵循旧知识,以旧带新,循序渐进。

一次偶然机会,我在网上看了庐山文化教育中心的黄能武先生对《学记》的讲解,他里边有这样一段话:“因为我们初学时很多的问题,随着学***入,其实会自自然然得以解决。当我们不能掌握圣贤大纲的时候,我们提出的问题不是根本性的问题,都是枝节末梢的问题,对我们的学习没有很大帮助。

”这也给了我一定的启发,在我讲课时,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我当时会给予回答,但不会太深,因为我知道,我告诉他们,他们可能也不会懂,因为他们的理解能力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解释完了之后我会说:“你们以后会懂的。”作为一位生物老师,我也想为我们学校的生物老师说一句赞美的话:

在学***生物三本必修时,我之前看到有的学校会按照一二三的顺序讲授,而我们的老师选择在高一时带领学生学***一和必修三,对于难理解的必修二放到高二再学习,因为这时候学生的理解能力较高一又会有所提升,接受起来也会相应的轻松一些。这就是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也是《学记》中所提出的“不凌节而施”,教学就要从学生的年龄和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四、藏息相辅原则

《学记》指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修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这就是“藏息相辅”原则,就是正课学***外练***兼顾,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相互补充。《学记》认为课内是在规定的时间传授正课,“时教必有正业”;课外应有休息、游戏和作业,“退息必有居学”。正课固然重要,课外活动也是不可少的。

因为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成为辅助主课的手段,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主课的兴趣,加深对主课的理解。所以《学记》指出“不兴其艺,不能乐?”如果不提倡课外的技艺,学生就会学不好正课。

因此,善于学的人,学***候,就努力学习;休息的时侯,就尽兴地搞课外活动。这样使学生能够“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我们学校就深知其中的益处,所以学校创办了各种社团,比如舞蹈社团、播音主持社团、陶艺社团等,还有多个学***,有生化试验小组,英语学***等,我认为这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社团和学***,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还对他们的学业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学记》为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它里边所蕴含的不仅仅是我所提到的四个教学原则,这只是我深有感触的。此外,《学记》还主张“相观而善之谓摩”,即学友间要互相交往,以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这和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谋而合。同时,重视学生的学习,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书,净化我们的心灵,用书本中的知识充实我们自己。

同时,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作为一名当代教师,我们肩负着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时代赋予我们更重的责任,我们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同事虚心学习,永不满足,努力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做一名领导认可、同事认可、家长认可、学生认可的既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好老师。

学记读后感【篇4】

最近,学校组织学习了《学记》这篇古代教育文献,感觉受益匪浅。

《学记》开篇就告诉我们:“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一定要从教育入手”;“所以古时候的君主,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重”。虽然从一个方面阐述把教育视为政治的最佳手段,另一方面也指出了立德立人的教育目的。那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是否达到这一目的了呢?想到平日学生的一些思想及行为习惯,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关注。有的学生自私自利,凡事只顾想着自己;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却对人冷淡、嘲讽、狂妄自大;很多学生不知心疼自己的父母,对之呼来唤去……看到这些,很是难过。那么作为我们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重视成绩,忽视德育教育,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最重要的是作为教师和家长在平日处理事宜时一定要身正为范,做孩子的榜样。以德服人,在抓成绩的同时,更要要重视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不仅要在思想品德课上进行,甚至是我们的语文、数学课也可适时地进行德育教育。

学记中的第二段开头就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意思是: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通过这句话就是教育我们人是要学习的,我们的学生要学习,孩子就像一块璞玉,需要我们来精心雕琢,为他们来引路,我们就像勤劳的园丁,精心培育这些可爱的花朵。那么我们教师为了不辜负国家交给我们的使命,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得要学习,平常我上网查资料,去图书馆借书,通过种种途径不断加强自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充实自己,不断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教师素养。正所谓“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正是这个理。在业余时间我加强自己对电脑知识的学习,在我的教学中,不时的通过录像、实物投影、电脑等形式进行再现,让学生可以亲眼目睹,亲自体验。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兴趣,还能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

《学记》还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过后才能够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能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要做一个称职的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走“教学相长”之路。

以上仅是本人浅读《学记》篇的一点个人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更认真的学习,领悟其中的理念,将其贯穿于我的教育教学中,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善于总结,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

学记读后感【篇5】

最近学习国学,认真的把《学记》读了一遍,感悟其精辟、敦厚、浓浓的书香在心间四溢。在这篇文章里,蕴含了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道理,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来说,更有重要的作用。

《学记》里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品质,自古至今,关于为师之道的阐述有很多,我想为师之人做好以下三点很重要:

一、厚积薄发

教学之路就像一条长河。为了保持河流的清澈和活力,必须有许多支流来滋养和丰富它。如果我们懒惰,教育之河就会变得浑浊甚至干涸。所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做一个有丰富积淀的人。

在阅读中积累,在反思中积累,在实践中积累。读书可以让我们体验不同的生活,延长自己的生命;读书可以为我们增添一些厚重的肌理,读书可以为我们增添一些文化的雅致;给我们的工作增添一些聪明和机智;除了读书,我还要学会反思。反省,其实就是与心灵对话,学会反省,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心灵更清晰,思想更先进。

二、方法引航

《学记》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关于教学方法、为师之道的阐述。“不学操缦,不能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在此告诉我们课外积累的重要性;“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在此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为师者若提前掌握这些规律,再去教学生,相信教育效果会更好!有句俗话说“浓缩的都是精华”,而《学记》里有关教育的阐述无疑是精华中的极品。

三、师之道也

上学时,对于为师者的理解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自己真正站在三尺讲台上,才知道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评价好老师的标准很多。 我想当老师的那一天是责任在我肩上的一天。《学记》里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作为一名教师,在知道自己责任的基础之上,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老师,“师”的内涵很广泛,“师”的底蕴更重要。

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其大意是“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

虽然有很好的理由,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缺点,就可以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所以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是啊,这世间的知识学问自己又能知道多少呢?那么多的精神食粮我为什么不去吸取?

总有一天我会回答不了学生们的问题吗?会不会有一天,因为我们不学习,我们跟不上这个社会的快速发展?读完这些问题后,我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

的确,我可以花很多时间学习,我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这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新的很快,我们必须常学习,多学习,来适应学生的要求,适应社会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做到《学记》中所说的“善喻”。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只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真正贯彻启发性原则,以启发式教学方法思想为指导,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去激发和调动学生,教育教学就能朝着新课程的要求不断接近。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作为一名当代教师,我们肩负着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时代赋予我们更重的责任,我们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同事虚心学习,永不满足,努力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做一名领导认可、同事认可、家长认可、学生认可的既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好老师。

《学记》可以说是中国人教育中国人的最好的教育方法。今天我们来认识它、学习它,了解、认识和掌握过去教育世界的成功经验,从小处说,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我们的教与学;从长远来看,这是为了**未来教育的发展和创造更好的现实。

以上只是我读完《学记》之后的一点感想,它里面还蕴藏着许多耐人深省的道理,需要我们仔细反复的去研读。

学记读后感【篇6】

《礼记·学记》白话解

礼记卷十八

前言:本篇记述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并论及教学为师的道理,与大学发明所学的道术,相为表里,故甚为宋代理学所推崇,以为《礼记》除《中庸》、《大学》之外,唯《学记》、《乐记》最近道。

按:本篇谈亲师敬业,是学者初入学时不可不知的事,比较《大学》所谈深奥的理论方法,更切于实用。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通俗易懂:要引起体谅、求善,只会有小名声,不足以感动群众。亲自就教于贤者,体念远大的利弊,虽能够感动群众,仍然不足以教化人民。

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通俗易懂:虽然是一块精美的玉石,但如果不打磨,就不可能成为有用的器皿;虽然人们自称是万物之灵,但如果不学习,他们就不了解生命的真谛。所以古时候的君主,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工作。

《尚书·兑命篇》说:要自始至终常常想到学习。就是这个意思。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易解: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

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

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尚书·兑命篇》说:

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教学互进。是这个意思。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

」其此之谓乎。

◎易解:古时候教学的地方,一家中设有「私塾」,一党中设有「庠」(五百家为党),一个遂中设有「序」(一万两千五百家为遂),一国之中设有「太学」。每年都有新生入学,隔年考试一次。

入学一年之后,考经文的句读,辨别志向所趋;三年考察学生是否尊重专注于学业,乐于与人群相处;五年考察学生是否博学笃行,亲近师长;七年时考察学生在学术上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及对朋友的选择,这时候可以称之为小成。九年时知识通达,能够触类旁通,遇事不惑而且不违背师训,就可以称之为大成。这时候才能够教化人民,移风易俗,然后附近的人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都来归附。

这是大学教育的方法与次第。古书说:蚂蚁时时学习衔泥,然后才能成大垤。

就是这个意思。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

「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易解:大学开学的时候,学生都穿著礼服,以蘋藻之菜祭祀先圣先师,表示尊师重道;先练习《诗·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诗歌,劝勉学生以莅官事上之道;击鼓召集学生,正式打开书箧(书包),希望学生以谦逊谨慎的态度学习;夏楚两物(教鞭)是用来警惕鞭策学生,收到整肃威仪的效果;夏天的大祭(天子祭天)未实施以前,天子、诸侯不急着到学校去视察,为的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发展志向;教师常常观察学生,但是并不轻易发言,等到适当的时候再加以指导,是要使学生自动自发(《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至于年幼的学生,只听讲而不能乱发问,是因为学习要按照进度顺序(次第)进行。

这七项是教学的大道理,非常重要。古书说:凡学习做官,领导人民,先学习管理事情,要作一个读书人先学习立志。

就是这个意思。(志者存心也,志气志气,志者气之导,心之引也。)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

」其此之谓乎。

◎易解:大学施教是讲究方法的,是顺着时序而教的,如春秋教礼乐,冬夏教诗书,所教授的都有正常的科目,学生下课及放假的时候,也都有指定的研究课业。(宋人断句改为: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句读略有不同。)学习要有方法,如果不从「操、缦」这些小曲学起,指法不纯熟,琴、瑟就弹不好;不从通晓鸟兽草木,天时人事学会譬喻,诗就作不好;不学会洒扫应对,礼节就行不恰当,对于六艺等技艺没有兴致,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所以君子在学习方面,要藏之于心,表现在外,不论休息或游乐的时候,都念念不忘,能够这样,才能安于学习,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而且信奉自己所学的真理。能够这样虽然离开了同学师长,也不会背弃道义。《尚书·兑命篇》说:

恭敬谦逊,努力不倦,如此修行便能成功。就是这个意思。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易解:现今之教人者,口里虽然念着书本,心里并不通达,故意找些难题来问学生,讲一些枯燥无味的名物制度,让人听不懂;但求多教,不管学生明不明白。而且教人时没有一点诚意,又不衡量学生的程度与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教导违反情理,学生求学也违逆不顺。

如此一来,使得学生愈来愈厌恶学习而且憎恶师长;以学习为难为苦,而不明白学习的快乐与好处。虽然课业勉强读完了,也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教育之所以不能成功,原因就在此。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易解:大学教人的方法,在一切邪恶的念头未发生之前,就用礼来教育,来约束禁止,这就是预备、防备的意思(古德所谓防患于未然是也)。当学生可以教诲的时候才加以教导,就叫做合乎时宜。

依据学生的程度,不跨越进度,不超出其能力来教导,就叫做循序渐进。使学生互相观摩而学习他人的长处,就叫做切磋琢磨。这四种教学方法,是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易解:邪恶的念头已经发生,然后再来禁止,因为错误的观念已经坚不可拔,教育亦难以胜任。适当的学习时期过了才去学,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

东学一点西学一些,却不按照进度学习,只是使头脑混乱毫无条理而已。没有同学在一起研讨,切磋琢磨,便落得孤单落寞而少见闻。结交不正当的朋友,会导致违背师长的教训,不良的习惯,会荒废自己的学业。

这六项,是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易解: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也明白教育之所以衰落的道理,然后就可以为人师表了。所以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晓喻,让人明白道理,只加以引导,而不去强迫别人服从;对待学生严格,但并不抑制其个性的发展;加以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

只引导而不强迫,使学习的人容易亲近。教师严格而不压抑,使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得以充分发展。只加以启发而不必全部说出,使学生能够自己思考(以免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使人亲近又能自动思考,这才是善于晓喻了。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易解: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容易犯,教导的老师一定要知道。人在学习的时候,或有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或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或有认为太容易,生起轻忽,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或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

这四种心理都不相同,必须先明白这些心理,然后才能挽救这些缺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增长优点挽救过失的。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易解:善于唱歌者,能使人沉醉在歌声中流连不忘,善于教学的人,能使人继承他的志向而努力不懈。教的言语虽然简要却通达晓畅,含蓄而允当,很少用比喻而且容易明白,可算是能使人继承其志了。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

记曰:「三王四代惟其师。」此之谓乎。

◎易解:君子知道求学深浅难易的顺序,对于个人的特性差异都能了解,然后方能因材施教。能广泛地晓喻,然后才有能力作老师;能够作老师,才能做官长;能做官长,才能作领袖。

所以能作一个好老师,就是学作领袖的开始。所以选择老师不可以不谨慎。古书说:

三王(伏羲神农黄帝称三皇 )四代(虞夏殷周)对老师的选择都很慎重。就是这个意思。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易解:求学的道理,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老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学问才会受到敬重。

真理学问受到尊敬,然后人民才会敬重学问,认真学习。所以君主不以对待部属的态度来对待臣子的情形有两种:一种就是在祭祀时,臣子担任「尸」的时候,另一种就是担任君主老师的时候。

大学的礼法,对天子授课时,老师不处于面朝北的臣位,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易解: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安闲,而教育效果反而加倍的好,学生更把功劳归诸于老师教导有方;对于不善学的人,老师教得很辛苦,效果却仅得一半,学生反而归罪于老师。善于发问的人,好比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下手的软处开始,慢慢的扩及较硬的节目,时间久了,木头自然分解脱落;不善发问的人,使用的方法刚好相反。

善于回答问题的人,有如撞钟,轻轻敲打则响应得小声,重力敲打,则响应的声音就很响亮,一定要打钟的人从容不迫,然后钟声才会余音悠扬传之久远,不善答问的人刚好相反,这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学记读后感【篇7】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经历了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甚至于大学的学生时代,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上学记。读何兆武先生的一本《上学记》,让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我在忆往昔年少时光的同时更感慨于当下中国学术氛围的不自由。我们的上学记与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相比,或者更加多姿,但却少了些许自由的学院自由因素。

何兆武先生在书中写到:“那几年生活最美好的就是自由,无论干什么都凭自己的兴趣,看什么,听什么,怎么想,都没有人干涉,更没有思想教育。我们那时候什么立场的同学都有,不过私人之间是很随便的,没有太大的思想上和政治上的隔膜。”他说这是他在西南联大最美好的读书时光。教师的聘任不以政治信仰和学术见解为标准,他们上课也没有统一的教材,尤为难得的是,他们讲课近乎绝对自由,没有人要求他们应该讲什么或不应该讲什么。学生的权利也得到充分的尊重。何先生曾说“社会要进步,学术必须自由,思想必须自由”这大概就是西南联大能在国家灾难深重的同时培养出大批国家栋梁的原因。

而当下中国的学院氛围确实截然相反的,自国家把应试教育改为素质教育以来,成果未曾有多大改变,高考仍是打着“素质教育”幌子的“应试教育”,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灌输教科书知识。学生每年的阅读量相比于以前,相比于同时代其他国家,大大的落后了。学生的思维被局限于“标准答案”、“模板参考”等等,乃至于我们都是类似于古代科举制的高考制度下的高分学子。但走出大学,走出国门,却变成实践能力低分的学子。原因何在?因为我们学的知识无法转化为我们自己的知识,指导实践。更深层的原因呢?因为中国的学术氛围不自由限制了学子思维的培养。

社会要进步,学术必须自由,思想必须自由。希望在我们后代孩子的上学记里,学术是自由的,思想是自由的,唯有如此,中国的未来才能进步,才能更富强!

学记读后感【篇8】

读《学记》有感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虽说是几千年前的精神产物,但我们今天来读,仍然可以受到很多启发。尤其是书中所述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有很大的帮助。

《学记》在肯定教育作用的前提下,能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要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读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正是我在平日里所遇到的困难。前不久,为了写观察日记,我除了给孩子们布置作业外,还专门带着孩子们在班里进行“泡黄豆”实验,引导学生一步步观察,从看、摸、听、闻等各个方面来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有东西可写,有话可说,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我对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深感钦佩。

《学记》还主张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教学,因材施教……《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引导而不威逼,劝勉使学生增强意志力而不严加管教,适当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引导而不威逼则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严加管教则学生会感到学习是件轻松愉快的事,适当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则学生会用心思考。这句话有效地说明了有效教学的关键。

注重引导,师生关系才会和谐。

《学记》学记所言“督促勉励,但又不强制压抑,学生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比较容易,只要是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学生就能独立思考,发展智能。”“和易以思”,从某种程度上让我们明确了作为一个教师真正的角色,教师是启发者,引路人,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而非给予者、灌输着。

学记读后感【篇9】

礼记学记读后感

礼记学记读后感(一)

在还没有学过《学记》之前,就曾听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教学相长,而在仔细学完《学记》后才真正领略到先人的智慧以及这篇文章的伟大。

《学记》主要讲述了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段话: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教育教学的第一原则就是禁于未发,意思是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加以防止,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意思相近,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积极的心态,将学生不好的萌芽不好的欲望在还没有发出来的时候就铲除掉,并把好的一面引导给他们。结合我们自身而言,作为未来的小学老师,就一定要具有这样的能力,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是学***最强最需要老师引导的时候,在这个阶段,他们的人格就将定型,我们小学老师就应该教会他们摆脱可能会形成的恶习,学会真善美。如果发然后禁则为时已晚矣,因为不好的***旦根深蒂固就很难再被改变了。

第二原则当其可,意思是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进行教育,掌握教育机会,不仅能让学生学的有兴趣,给他的教育印象也会比平时更加深刻。如果错过了学***佳时机,那么再学***就很容易力不从心了,之前吴院长也和我们说过,很多小学女教师在工作两三年后才来考研,一边带孩子,一边工作,即使学的再苦再累又怎么可能学的进去呢?

第三原则是不陵节而施,意思是在教学生的时候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循序渐进,每个班上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作为一个老师不能只看到那些学***强的小孩,也要顾及到一些学***比较慢的学生,当然最好的就是知识难度能够适应所有的学生,如果教学太过急功近利,比如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自顾自的讲,毫不顾及学生,那么这样子的教学,实际上是毫无成效的。

学记读后感【篇10】

《学记》是礼记中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尽管全文只有1200个字,但这是一件难得的好作品。它对先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作了相当全面的总结和概括,论述了教育的作用、目的和任务,以及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原则和方法,也谈到教师及师生关系。

在众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中,其启发性、诱导性的教育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记》中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它的教育思想有三:

1,引导学生而不带领他们。

这里体现出了新旧教学理念的不同之处。旧观念认为,教学要以教师为中心,坚持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路线,遵循教师的要求。这会产生如下不良反应:

①教师陶醉于忘我的表演中。②学生在课堂中是一只毫无头脑的鸭子,任凭教师填鸭,称为“填鸭式”教学。而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思考,而不是在教师的指令下默默地接收。

2、 鼓励学生而不是压制他们。

教师要积极督促,而不是强压。这样学起来就会安易顺利。如果不监督检查,强制学习也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

基于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快乐教育法。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快乐的教育情境中,孩子们表现出积极的思考。教育任务也就水到渠成。②暗示教育法。

我们都知道皮格马力翁效应。表扬可以是信息的暗示,恰当的批评也可以是暗示。

三、 启发学生开拓他们的思路而不要和盘托出。

教师要为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提供钥匙,但不要把知识通达不遗地全部塞给学生,要留有余地,启发学生自己积极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可以得到锻炼和发展。“跳一跳,摘苹果”就是一个好例子,开拓他们的思路而不要和盘托出。

在教学中,只要学生能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就应该大胆放手,充分鼓励学生尝试和讨论。只有这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同步发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受到启发时进行探索,因此学生总是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学会如何获取知识。

由此可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古训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然,在借鉴和吸收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以辩证的观点去理解它,以现代的教育学、心理学成果去充实它。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学记读后感【篇11】

从学记看今日高等教育方法

再说高等教育,《学记》中的教育方法依旧有一定的效用。在大学里,老师更喜欢类比法。坑能是因为知识的深度偏高,单靠教学很难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所以老师经常用好的例子来解释。

而练习这一项则是要因专业而异,一些需要懂事实验的专业他们往往等得到很多联系的机会;对于文学气息浓厚的专业,他们往往花大量的时间读书,很少有时间练习。而现在也有很多大学生不愿意主动向老师请教,或者不知道该向老师请教什么。较中小学而言,在大学里教学相长的思想似乎能够更好的得以实现。

在大学里,教师不必担心学生的部分学习,至少在中国的大学教育中是这样。因为大学老师希望学生专注于一门科学。并且老师们和学生之间有更多关于学科的话题,他们有很多的时间去进行交流探索,这是就达到了学记所说的共同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

《学记》提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也就是说,教师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强迫和约束学生,也不能提供现成的答案。

但对于现在一部分大学生而言,他们渴望老师给的“范围”,并且一部分老师也会主动地提出范围。而对于另一部分不给范围的老师,学生会有自己的方式,比如百度、知网等等。在这样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学生们将优先考虑**搜索。实在没办法回去找图书资源,问老师问题。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块瑰宝,它记录着古人的教育思想,开辟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先河。虽然今日教育早已不同与往日,但《学记》的大多思想和原则方法还是使用的。可以见得旧人的思路是我们无法追逐的。

放在今天我们何以提出对今后几十年几百年有同样作用的思想呢。

学记读后感【篇12】

在学校的倡导下,同事的耳濡目染下,终于拿起了《学记》这本小册子,起初读不懂,越读却越有滋味,感悟越深。它言简意赅,喻词生动。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教师的评价如下:

“三王四代为其师”,历代统治者对教师的评价都很高。因为教师教人们学习政治,所以我们必须了解治国理民的原则,培养能够治国理世的统治者。在《学记》中明确提出了“师道尊严”的思想,其目的在于把教师当做整个封建思想体系的代言人。

《学记》一方面要求统治者对教师应予以及其崇高的地位和尊敬,另一方面,对教师也提出了特别严格的要求。要求教师相互学习,严格培训,遵循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更不用说古人了,作为新的历史时期的教师,我们有了新的责任。

一、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标志。人们常说:“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

学校是每个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学校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思想,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使教师的言教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为人师表,才能使学生从教师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学道德准则的可信,从而愿意积极行动,促成学生的言行统一。

二、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业”、”忠于职守”的传统。在中国经济步入快车道;改革开放已经开辟了广阔市场,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活力已经被激发的今天,学校教师也应结合实际要求,发扬中华民族敬业的优良传统,发扬公而忘私,无私奉献,教书育人,对本职工作,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有—种强烈的使命感,做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这就无时无刻应挂在心上,无时无刻应浮现在脑海里的问题,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决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要想使学生多学知识,学好知识,教师本身应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俗话说:“在深的水里才能摸到最好的鱼”。

学生的制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知识水平的制约。

三、是培育健康的心灵,完善教师人格品质。教师要敢于剖析自己,了解自己,承认自己的不足。老师要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

教师要接受他人,真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要扬长避短,培养自己的良好人格。教师应培养多种兴趣爱好,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

教师高尚的人格不仅要体现在其内在的精神境界上,更要体现在其外在的言行举止上。因此,教师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在学校生活和教学中展现出自己的人格魅力。

《学记》它简明扼要的阐明了教育的目的、作用,它着重揭示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并从教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与教学的原则、方法,还论述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份极为珍贵的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本文网址://m.968OK.com/fanwen/180905.html

上一篇:古风失恋句子67句 下一篇:健身作文8篇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