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语录 > 范文 > 导航

给班主任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精品九篇。

阅读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智慧。当我们读完一本书后,其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兴趣,让我们更加渴望去了解更多。写下读后感是提升我们素养的一种积极方式,它能帮助我们整理思路,深入思考书中的内容。所以,我们为您准备了这份实用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希望它能带给您更多新的世界!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页,让我们一起探索更多知识的海洋吧!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1

这个假期对我而言实在是太忙了,整天围着不到一岁半的孩子转,算了一下,从放假到今天(8月5日)我没有哪一天不是守着孩子的,这样一来我对 “养儿方知父母恩”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尽管孩子几乎占用了我全天的时间,但每天晚上孩子睡着以后,我都会点着一盏小台灯静下心来看这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虽然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本书中给了我们100条建议,但实际上他通过这100条建议告诉了我们他对教育的理解。

现在具体谈谈其中的3条建议给我带来的思考。

第5条建议:“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第一套教学大纲是指学生必须记忆和保存的材料;第二套是指课外阅读和其它材料**。

我对这条建议的理解是将教科书中的内容和课外知识相结合,而且要选取有趣的课外知识,用有趣的课外知识来冲击学生,让学生对较困难的学***产生学***,同时通过这些课外知识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当然学生思维积极性也会高涨,他们更多问题是:为什么?在我们科学课里,每当我们教学《沉浮》和《宇宙》这两个单元的时候总是十分头疼,好像怎么讲学生也不懂,做了实验学生也弄不明白。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我们只注意第一套大纲,而不注意第二套大纲。在教材的资料库中其实有很多关于沉浮的故事资料,然而我们大多是在学***关课程后再让学生去阅读资料库,这对学生思维的冲击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做一些新的尝试,利用教材和课外教学大纲中较难的内容。

第21条建议:兴趣的秘密何在。在这条建议里告诉了我们兴趣的三大源泉。

一是努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二是教师对教材的态度和课堂上要分析的事实。三是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

人们心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感觉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但是如果不给它提供食物(与事实和现象进行生动的接触,体验到认识的欢乐),这种需要就会萎谢,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就是不断支持和巩固学生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用一些特殊的工作方法来实现他的愿望。看完这条建议我很快想到自己学生时代最喜欢上的三门学科,数学、物理、化学,我对这些课有兴趣的最大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那种“权力感”。我们的课题本身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课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个课题有很多实验。

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想到实验的有效性。现在我对什么样的实验有效有了新的想法。如果实验中的学生能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那是有效的。这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把引导和放手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70条建议:要敢于鼓励学生“超大纲”。“每一个学生在学***应当达到他力所能及的成就”,这一点有助于我们达到全体学生的全面的智力发展,防止学业落后的现象。

我们不允许那些天赋异禀的孩子在能力水平以下学习。对于这一条建议我深有体会,在我们所教的学生中确实存在一些智力超群的学生,这些孩子智力超群有的源于课外阅读量大,知识储备较丰富,还有的则确实是智力水平较高,思维能力强。科学课上也经常会需要学生运用所学解决一些问题,然而有的学生他可以利用过去积累的经验或是新奇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有时我们为了不影响一节课的教学进度,没有给他们课堂上表达的机会,而是说我们课后再交流。

而实际上如果让他们表达出来,对于班上其他同学而言也是一个学***程,这样做或许会影响这节课教学进度,但和学生的所得比起来是值得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激发学生的思维。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们应该在开学初期就点燃这些学生的才华。

虽然苏霍姆林斯基只给了我们一百条建议,但他给我们每个老师带来了成百上千的想法。我们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努力探索,勤于思考,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2

对于这一点,我也感同身受,你给学生多大的信任,学生会回报你多大的成就。从我教学的实例当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我给学生订下了学***,订到80分,学生的成绩就能达到80分,而我修改目标,给其订了90分,他的成绩就往往会提升到90分,学生的本身的智力没有变,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变,那其中提升的力量源泉是什么?

我认为这是老师对他的信任。如果你给学生寄希望、关心和信任,他们会感受到老师的希望,他们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回报。同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们对这种娇嫩花朵的信任也很容易被不信任的毒药所破坏、干涸和扼杀。

你必须严格地坚持地关心儿童。班级里有一位同学学***,只是在我的坚持关注、严格督促之下学***跟得上大家学***伐,可有一次我突然发现,他似乎对学***了兴趣,上课无精打采、委靡不振,我找他了解情况,他说:因为一次考试后,我让不及格的学生站起来,我批评了另两位同学,却没有批评他,他感觉老师对他失去了耐心,失去了信心,已经不管他了,所以也就放弃了自己,听到这些话,我唏嘘不已,多么可爱的孩子,甚至于老师的批评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宝贵的,他们不怕批评,怕的是老师的漠不关心,冷酷无情啊!

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想好好学***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为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我们教师如果在心中也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给予他们,那将是一种多么相互尊重的美妙和谐!

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所描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而且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也有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时时不忘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平等的尊重,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创造力和他们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3

1、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

2、 明确学生在学习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

三。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三、教师充分备课

(一)用一生去备课

书中提及一个教学案例,有一位听课教师询问这位讲课的历史老师可这节课需要多少时间,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每节课,我都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备课。

然而,直接准备,或现场准备,只花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这位历史的回答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用一生的努力去掌握,去理解,只有教师拥有丰厚的知识,才能自由应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状况。

(二)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以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为例,提出分层设计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类,给予不同的指导。这个方法的前提是必须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

借鉴以上的建议,如何对班上学生进行辅导,有了一点想法。

一。在这一阶段,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应设置符合自身能力的学习任务;

2。对于学习习惯差的学生,联系家长制定家庭学校学习习惯培养计划,并共同努力纠正不良学习习惯;

三。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可以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兴趣;

四。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个人和个人乐趣。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4

欣赏差生永不放弃

1977年,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写成《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里所传达的真知灼见,到今天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暑假里闲暇之余,我认真拜读了这本书,每部分都有许多的精华,给我很大的震动,在这里,我想结合作品里提到的有关对差生的建议谈谈我的感受。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谈到一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教学中有许多生动的实例和精辟的理论分析。对于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他的光辉思想和简洁的语言是值得学习的。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这条建议对我帮助很大。对后进生我一直认为这是属于智力问题,但读了这本书后,我的观念转变了,从心底里认可了“后进生是可以转变的”这个道理。古人说得好: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存在着许多美好,也有许多的缺憾,对于后进生,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去直面它,欣赏它。作者认为“欣赏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为理解了生活而升腾起的对生活的挚爱”。虽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可经历中仍难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忆,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阵阵苦痛,但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们足够热爱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点感动,哪怕这感动并不是美好的。

可以说,有缺陷的生活是完整的生活,有缺陷的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书中的那个“费加”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5

合肥市莲花小学:张世红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初入教师岗位的处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

大师的形象虽然模糊,但大师的指引却是那么具体。如何做好教师工作,如何在这一职业中发展自己,我总结了几个必须首先努力的方向:

一、读书,读好书

有句话我一直非常喜欢:“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建议中提到,教师必须阅读、阅读和再阅读,以提高他们的教育质量。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要不断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喜欢泛读,能够在书前冷静下来,善于对书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读好书,读有意义的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二、关心学生

其一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建立师生友谊。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

有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需要带孩子们去旅游,座在篝火旁和他们一起烤土豆,和他们分享快乐。所有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建立跟学生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没有这种精神上的丰富,友谊就会成为一种庸俗的亲密关系,这是一种危险的教育现象。

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交谈,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学生在思考什么、需要什么。

其二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要及时、耐心、细心地辅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相信我们付出的努力总会有回报,洒下的甘霖总会浇灌出灿烂的花朵。

三、赏识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詹姆斯还发现:

一个没有动励的人只能发挥20%-30%的能力。当他受到激励时,他的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动机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欣赏。被信赏意味着被信任和被希望,这会产生被鼓励和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果,会更加美好。可见,赏识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也试着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而不是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我试着从班上的每一点了解学生们的进步,我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

“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能够延续。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

没有这种力量,任何巧妙的教育措施都无济于事。”

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会违背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

“知识就是力量”,确实,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教育好学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会让我的学生们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力量,帮助他们扬起未来理想风帆。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6

内容预览:

记得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女生有书法方面的特长,曾经在班级的书法比赛中得了第一名,老师和同学都夸奖她,她也以此为荣。不过,她生来胆小,没有张扬的个性,脸上只有淡淡的笑容让人记住,她是班上书法冠军。

平时,她并不爱说话,当然上课时也不常举手,只有在自己确定准确无误的情况下才会举起那只难得举起的手。两年级时的一次语文课,老师请学生到黑板上去书写新教的生字,这项任务太简单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想得到这次机会,这个任务对于那位女生来说简直易如反掌,因此,她也举起了手。结果,老师选中的正是她。

我们都能猜到老师的用意。那女孩在全班同学羡慕的目光中走上舞台,手里拿着短粉笔,有点颤抖。老师笑了笑,希望她快点漂亮地完成任务。可不知因为紧张还是害怕,女生怎么也找不准写字的位置,平时天天接触的田字格一跑到黑板上就开始和她捉迷藏,四个小格子把她的眼睛都看花了,而且头越来越晕,写了半天,也没能把字写进格子里,这时的同学们已经开始有了不耐烦的议论声,女生多么希望老师能制止同学的议论,同时给她指点……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7

第四、不要让孩子的时间太充裕。一些家长认为你学习和做作业的时间越长,你的成绩就会越好。其实,时间太多也有负作用。

造成许多孩子对于时间没有紧迫感,学习起来慢腾腾的,本来一小时可以做完的事,二三小时还没完成,而且养成注意力涣散的毛病。时间不多,反而会迫使孩子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率。

第五、训练自我控制能力。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排除主客观因素的干扰,才能专心致志。教师可以帮助孩子从控制外部因素做起。

同时可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加以培养。如聚精会神地下棋,这是集中思想,训练有条理地思维的良好方法。孩子学会专心致志,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注意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是通过父母和教育者不断培养的过程。只要能对孩子坚持要求,不断激励并加以督促引导,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就容易培养孩子注意力的集中。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8

暑期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书中关于小学阶段教育的某些内容未必适用与我,还有20世纪70年代苏联特有的工农业劳作和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也让我望尘莫及,所以书中有些内容的确是跳跃而过了,即使如此跳跃着读着,书中深深沉淀下来东西还是让人无限感慨,万分受用。书中无处不流淌的作者对学生,对工作的满腔热爱。无处不沉淀着教育的温暖与艺术。

放下书,感觉自己也追随着这位淳淳善诱的教育家的精神境界变得亲切和蔼了许多,耐心平和了许多,细心智慧了许多。

书中100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就象一位智者给教师排忧解难,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博学的长者,谆谆教导,引人深思。每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深入浅出。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最需要的能力是善于掌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的确,碰到生气的事或突发的事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我们教师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如果我去年在高一的班级管理中有太多的愤怒和愤怒、挖苦和辱骂,读完这本书,我决心在新学期即将形成的新文科班面前,塑造我温柔、大方、充满爱心的形象。作者说,如果你有幽默感,最强烈、有时持续时间最长的愤怒就能得到缓解

学生喜欢和尊重快乐、不气馁、不悲观、不失望的老师,原因在于他们快乐、有幽默感。他们会从每一举动中,每一生活现象中看出很小一点可笑的事。善于无恶意地,怀着好心地嘲笑反面的东西,用笑话支持和鼓励正面的东西,是一个好教师和好的学生集体的重要特征。

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苏霍姆林斯基的第一个建议是“记住:没有抽象的学生,也没有抽象的学生。”

其中,主要探讨如何在课堂上对待贫困生。”学习成绩本身是一个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绩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是伟大的成绩。教师应善于确定:

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观点,每个孩子的成功都是相对于自己来说的,教师应该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各个方面,知晓学生的各种特点与个性,任何时候不拔高,不低估,这样才能中肯地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较好地把握学生的生长发展方向.这段话,给我的启发很大,无论是对待优等生还是学困生,要帮助他们学习,首先就要了解他在学习中处于怎样的阶段,了解他的个性特征,这样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

如何对待学困生?每一年,无论是接哪个班,都会遇上一些习惯不好进取心不强的问题生,这往往是教师最伤脑筋的事。对他们,平静时,苦口婆心地劝说,烦躁时,喋喋不休地抱怨,生气时,会毫不留情地训斥……结果,学生信心全无,往往破罐子破摔。

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对待这些学困生的呢?他倡导的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他说:

我们的崇高使命是让每一个学生都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和专业,这不仅是给他提供一块吃的饱的面包,更是给他生活的快乐和自尊。这段话,我在深深地思索着。

正像新课改所倡导的精神一样,“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要完整,有自尊,有自信,有个性。我们要用真诚和爱心去呵护他们,激励他们 。

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时,一定要细心耐心,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自私自利。

苏霍姆林斯基以自己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阅读是对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智力教育的重要手段。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大脑也需要科学知识的光芒,才能焕发出更明亮、更长久的光芒。

不要靠没完没了的补课,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因为阅读可以教会学生思考,而思考可以成为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们在周围世界看到的他们不理解的东西越多,他们对知识越敏感,我们做老师就越容易。这不禁让我想起身边发生的事。有些家长极力反对孩子看课外书,只让孩子去捡书。

认为把教过的东西反复地教会了,学习成绩自然会好。也有教师把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工作范围缩小到最底限度,只让他们记住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原先我也这样做过,不惜浪费自己的休息时间把他们拉来补作业、背书、默写,自己弄得心力交瘁,学生学习效果也不好,要么是不理解去死记硬背,今天会默,明天就忘,要么就是记住了不知道怎么去用,成为一种“死”知识。

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产生逆反心理,最终成为后进生。实是上,我们做为教师所做的就是阻碍和影响学生的发展。想想看,我们很害怕。为了孩子们改变主意!

用一生去备课!书中提到了一个教学案例。其中一位老师问历史老师这门课要多长时间。历史老师说:“我为这门课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这位历史教师的回答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用一生的努力去掌握,去理解,只有教师拥有丰厚的知识,才能自由应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状况。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些优秀教师教育技能的提高,正是因为他们不断阅读,不断补充知识。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

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

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读完这些,我不知所措。教师的时间问题与教育过程中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怎样使检查家庭课业成为学生有效的脑力劳动?书中写到 “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很熟悉这种情景:当被提问到的学生刚刚开始回答问题的时候,所有其余的学生就各干各的事情了;对回答进行思考的,顶多也不过是少数几个有可能被提问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就像看到我的课堂一样,使我突然间脸红,羞愧溢于言表。

细细聆听大师的指点:“怎样才能在检查功课的时候,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以便使教师对全班的工作都能检查到呢?”答案是——“草稿本”,多么熟悉而又遥远的名字。

这让我突然又回到了我上学的那个年代,一本薄薄本子正面用了,反面用,有时候再见缝插针,在本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运用草稿本的方法就是每到上课的时候,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前一天所学的知识提出一些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不是重复的,而是将知识点融入问题中,使学生能够重新理解知识点,学会思考,并切实加以利用!细细品味苏霍姆林斯基大师的每一条,都让我感叹,教与学都要学会思考。

思考课前的每一个出发点,上课的每一步进展,课堂的每一个孩子,课后的每一处失误。思考,要让学生灵动起来,首先自己要学会思考。

“如果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和情况而没有能力掌握知识,不要打不及格的分数。” 苏霍姆林斯基好像看透我们很多为师的做法,直击要害。各种考试中我们总是忙着批卷子,从来不吝啬我的臂力用红红的笔在所有孩子的卷子上打上分数。

特别是对知识掌握差的孩子更是边骂边画上一个个低的不能再低的数字才解气,有时候还气呼呼地把他们叫到跟前训斥一顿。今天面对大师,不得不承认我的错误。我没有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进行帮助,没有让他们的心情乐观起来,没有让他们感觉到快乐。

是呀,我应该让小溪有生机,应该让他们的大脑活跃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我应该学会帮助,而不是放弃。“如果学生愿意学习而不会学习,就应当帮助他哪怕前进很小的一步,而这一步将会成为他的思维的情绪刺激的源泉。”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的空间,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走进他们的内心去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在成长的精神思维中助他们一臂之力,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行。

相信在他们的人生轨迹中,这种付出是一本万利的。

2015年8月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9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可以说,他一生的教育思想和经验都集中在这100条建议中。尽管他所谈的经验和观点更适用于小学以上的教师,但在许多教育建议中都能找到许多与幼儿教育的共鸣。

他在书中谈及了脑力劳动、发展思维,阅读的重要,个性化教育,教学大纲的使用,学习兴趣,自然教育,教育计划的撰写,评课和分析课的角度等等问题,与我们当今的《纲要》和倡导的教育思想都有不谋而合的地方,同时也给了我新的启发和思考。

首先,他在许多教育建议中谈到了儿童思维的发展。他甚至给学生们开设了“思维课”,带领孩子们去大自然中去旅行,这不仅让我想起《窗边小豆豆》中,小林校长把大自然当作孩子们最好的课本,他说:“过于依赖文字和语言的现代教育,恐怕会使孩子们用心去感受自然、倾听神灵之声、触摸灵感的能力渐渐衰退吧?

”但作者与小林校长不同的是他强调学生们不光要在大自然中感受,更重要的是思考,并且是自己独立思考。作者说“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可见,思考对于学生们学习的重要性。关于思考的方法,作者多次阐述了脑力劳动和动手的重要性,我总结了四个字就是手脑并用。作者在学校了开班了各种兴趣班,让学生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得到成功感,取得成就,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思考的积极性,“使双手成为他的智慧的老师。

”由此我想到,我们在设计教育活动的目标时,尤其是数学科学活动时,最注重的就是儿童思维的发展。我们经常需要为孩子准备大量的操作材料,投入大量的精力,让孩子边动边思考,这不仅是思维发展的方式,也是孩子思维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我很喜欢作者说的下面一段话:

“不要把学习局限在教室的四堵墙壁里,不要机械地把事实和规则从教师的头脑里搬运到学生的头脑里。用形象的话来比喻:在教室的旁边,还应当有一块田地,让学生在那里从事智慧的、被某种思考所鼓舞的劳动。

这块地可以很小,甚至一个有土的小盒子。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同时看见、观察和动手。

**能做到这三点,**就有生动的思考,使智慧得到磨练。”

作者还在书中阐述了他对“知识”这个概念的理解:“但是必须考虑到“知识”这个概念的复杂性和多方面性。第一,我们认为这个概念包含的意思是,要把那些基本的真理(事实、规则、数据、各种各样的说明、依存性、相互关系、定义)经常地保持在记忆里,因为这些东西在生活里是随时随地都要用到的,如果不会运用它们,不能在必要的时候从自己的记忆里找出需要的东西,那就不可能有进一步的学习,不可能有智力发展和智力劳动。

第二,知识的意义是理解那些不必记忆的东西,善于运用人类积累的、保存在书本中的浩瀚无边的知识宝藏。”“使知识既是最终目的,又是获取新知识的手段或工具。”作为老师,我们往往习惯性的认为孩子们记住了我们教给的知识就算学会了,实则非然,没有理解所记住的知识无异于大脑中的垃圾,即无用又占地。

只有当孩子们开始用自己的大脑知识来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即独立思考时,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有句话我们常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现在,我觉得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一个人一生的学习过程。老师只需要把必要的本领和技能教给学生,以后的学问和能力就需要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获得。就好比老师把一件行囊交给了学生,学生需要靠这件行囊铺设自己学习之路。

正如作者所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我们知道发展思维的关键是思考,我们也知道学生必须独立思考,那么如何才能支持孩子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呢?作者也谈了他的想法:“关于学生脑力劳动的积极性问题,人们谈论的很多了。

但是可能有各不相同的积极性。一个学生记住了他读过的东西,虽然他不完全理解,但他能流利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这也是一种积极性。

但是这种积极性能不能发展学生的智慧能力并同时加深其知识呢?当然不能。我们要努力追求思维的积极性,使知识在深刻理解和应用的条件下不断发展。

作者讨论了两种积极性。至于前者,我们细想一下并不奇怪。有时我们会下意识地把课堂上的答案当作孩子积极思考的标准。但当我想起来的时候,学生的答案都是老师教的答案。他们没有理解和思考。他们储存的知识对大脑发育毫无用处,这是老师的错。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是要调动孩子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我们研课的时候常讨论教师的关键提问,怎样的提问是适宜的?我想,现在可以说能够促进孩子们独立思考的积极性,给孩子们思考空间和机会的提问就是适宜的。特别是大班时期,我们还应该赋予孩子提问的权利,给他们创造一个提问的环境,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而不是回答问题。

值得我注意的是作者还谈到了阅读对思维发展的影响,他认为“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由于有思考书籍的能力,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材。学生对书的思考越多,内心对书的热爱越强烈,学习起来就越容易。

”可见阅读对人的学习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们非常关注早期阅读,因为早期阅读是儿童写作前和识字能力的基础,也是儿童将来自主阅读的意愿和能力的基础。记得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说过:

“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能扭转局面的神奇力量是课外阅读。

”周兢在《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写道“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早期阅读是儿童成为成功阅读者的基础,同时也是儿童成为终身学习者的开端。”因此,早期阅读对幼儿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最近从国外引进的“绘本教育”我认为就是极好的早期阅读材料,绘本通过自身的有趣的画面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从情感上首先使得幼儿喜欢阅读它,并愿意反复阅读。

这为儿童阅读其他书籍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应该在阅读活动中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

本文网址://m.968OK.com/fanwen/189551.html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