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语录 > 范文 > 导航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本10篇)。

立刻开始阅读下面的内容了解更多关于“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的信息,在看完作品之后,内心有诸多感触,忍不住用文字表达出来。 读书是一种享受,写下读后感是我们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请认真分析本文中的数据和统计!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1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衡量一所学校的标准是什么?升学率,在合肥就是每年中考上一六八的人数;衡量一个老师优劣的标准是什么?也是升学率。

这一要求明显超出了部分学生的能力水平,使教师在教学中显得急于求成、急于求成,尤其是对后进生。因此,教师应该在工作中保护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感,这取决于教师对学生个人表现的看法。而教师能否做到这点,取决于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只有对教师的评价更科学,而不是唯一的升学率标准,才能吸引教师在教学上自觉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学***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所发现的快乐。

但从目前的国情来看,要改变教师评价机制,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改革过程。作为教师,没有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我们就不能改变自己吗?在学***得成就,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一条蹊径,对于这一点,我认为应成为育人的核心问题之一。所以我认为,无论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机制如何,一个有良心的、有责任心的教师,都应该从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做起,更新理念,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科学评价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尽可能依据学生自身的材质来培养学生。

三、备课时要注意我们工作对象的特点

第63条建议“上课并不象把预先量好裁制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我们工作的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有着敏感而娇弱的心灵和精神的儿童。对一个好老师来说,好的一面是他能感受到班级发展的逻辑,使班级结构服从思维规律。”

“预先量好裁制好的衣服纸样”就是我们的备课,有一天我听了一节政治课,课堂上笑声不断,学生也很活跃,你一定认为这是一节很成功的课。可它存在的问题是:笑声有,笑完了,与课程有关系吗?

学生不知道;学生很活跃,很活跃,明白什么?学生们也不知道。最重要的是第三个问题还没有讨论。老师让学生们欣赏一首歌,突然宣布下课了。我惊呆了。一眼望去,啊,还有七分钟就要下课了。怎么能下课?我满腹狐疑的一问,上课教师说:

后面已经没有内容了。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所以我说完了。我明白了,他的课都是按他自己的思路预设好的,把学生当做是他手上没有生命的裁剪布了,所以,当他裁制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后,即使不合适,他也不知道该如何调整。这样的备课怎能上出好的课堂质量呢?

今天上午是政治教研活动的时间。讨论氛围和讨论后解决问题的效率让我感到教师准备的重要性。

备课是教学的起始环节,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前提。因此,教师应该在备课上下功夫,而不是在毫无准备的课上下功夫。老师在上讲台之前必须对这本教材的全部内容融会贯通,最好还要搞清楚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关系。

老师准备的内容就像一桶水,一堂课只给学生一杯水,准备就足够了。

备课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练习,备作业。要在充分了解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如果教师备课能从这几个方面着手,那么,他的课就不是衣服样子,而是裁缝灵巧的双手,会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型特点,量体裁衣,从而依据课的发展逻辑,使课的结构服从于思维的规律性;从而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逻辑,使课的结构服从于学生的思维规律。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备课实践的长短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漫漫三尺讲台路、白笔黑板写春秋。自从我们担任教师以来,备课与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教师的生活因学生而精彩,教师的生活因教学而丰富。教师的使命是神圣的。那么,请用昨天认真的备课,面对今天勤奋的学生,培养明天的栋梁。

古人云:“开卷有益”。不断的阅读和思考,会使我们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严格的反思,也会使我们教育思维的火花更加活跃。

读《给教师的建议》后,我的体会不只一百条,话长文短,现在我只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使人明理,所以老师们我们一起读书吧!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2

最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着作《给老师的建议》,感触很深。终于知道当一个老师是多么不容易,特别是当一个好老师尤其不容易。一个好老师不仅要有高深的学问,还要有许多教学技巧,老师要不停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使学生不停地进步与发展。这本书里有几条建议对我影响很深,虽然我还是一名学生,还没有走上教师的岗位,但我想这对我以后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作用,它教会我怎么去做一个好老师。

首先,书中大量写了阅读的好处。在谈到后进生的时候,如果老师只让他们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这样是特别有害的,这样只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坏习惯,让他们变得更加迟钝。而改变他们学习落后的最有用方法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尽可能地让他们多看些书。老师要挑选一些适合他们的书籍,这些书籍要引人入胜,要让学生尽可能自己去发现这些书与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联系,让他们发出更多的疑问。随着阅读量的扩大,这会对他们的智育起到很大作用。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们的思考就越清晰,他们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老师要激发学生对阅读科学书刊的兴趣,这在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例如老师在讲一个很难懂得概念时,学生没有接触过这种东西,他们会很难理解,但是如果老师在上这部分内容时能让学生先看一些有关的书籍,让他们先通过这些新奇有意思的书籍去了解这些深奥难懂的知识,我相信他们看过之后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与感受。甚至在上课时他们会提出许多不可思议的问题,会把看到的知识与教材联系起来,融会贯通。他们还会为自己能提出这些问题而自豪,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果一个学生广泛地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的体系里去,学生感受到这些知识能把他头脑里已有的东西变得更清楚。在教室里搞一个小型的图书角,这是作者对老师的建议。只有老师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书,应该看什么书,把这些与学习有关的书籍介绍给学生,让他们把课本的知识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

其次,书中还谈到了教师的时间问题。许多老师总是抱怨时间不够,除了上课以外,老师要备课,批改作业,要管理学生。但是教师跟其他人一样,也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也需要时间。书中提到一位历史老师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他上的课非常出色,以至于来听课的人都忘了记录,听得入了神。他在回答一位老师的提问时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说来,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听了他的话,我内心得到极大的震撼,他不抱怨时间不够,却用了终生的时间在准备着每一堂课。所以说一个老师要不停地读书,不停地积累知识,不停地积累经验,这样才能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像小河一样流淌不息。一个有着经验与知识的老师能把课上得那么有趣而生动,如果你缺乏知识,只讲书上的死知识,这种课是没有意思的,学生也会听得失去了兴趣。像给我们上教育学的陈老师,他上课幽默风趣,经常给我们讲他的经历与见闻,不仅给我们讲了课本上的知识,还教给我们许多人生的道理,得到了大家的喜爱。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要使这些小溪流永保活力,读书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不要把打个分数作为检查知识的唯一标准。在检查学生作业时,老师习惯于给学生评分,有的分数很高,有的就会不及格。作者建议老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如果你给学生打了不及格,它很有可能给学生造成极大的伤害,以致于他们觉得自己很没用,从而自暴自弃,放弃自己的学习。评分是一种很有分量的手段,老师给学生的评分应当包括学生一段时间的劳动,要包括学生的回答、对同学的回答的补充、书面作业、课外阅读和实际作业。要让学生知道老师的评分方法和评分时间,这样学生就可以知道自己是逃不过老师的眼睛的,他们就会根据老师的要求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这样老师对他们的评分也会使他们自己满意,不会出现不及格的情况。我暑假在辅导班带班的时候,每当给学生批改作业时总是会再他们的本子上写上分数,如果错的太多还会出现很低的分数,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真是太幼稚了,殊不知在不知不觉中会不会伤害了某个孩子。不管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不愿意看见这样的分数,所以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学习作者那样的方法,给学生一个恰当合适的评分。当然这是平时的评分方法,在正式考试的时候还是应该给予正常的评分,给高分者以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更上一层楼,给落后者以警戒和鼓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地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教育学着作给我们的建议远远不止这些,它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品读和学习。要当好一个老师,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我会向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去拼搏。虽然这很难,但努力了,结果是不是会还一点呢?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3

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深深地被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折服了,真的有些惭愧,以往认为自己参加工作也有段时日了,在教育教学方面做得不错了,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也够了解的了。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意识到我在许多方面所做的远远不够。书中的每一个建议都充满了教育智慧,生动的例子,精辟的分析,启发性。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好庆幸,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本好书。

书中每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它以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渗透着教育大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虽然教育的现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苏霍姆林卓越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工作者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他用30多年的时间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他闪烁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教育工作者干渴的心灵!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思。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4

读张忠诚老师对《老师,您好!》的解读一帖,非常激动:张老师品文析句的功力大长呀!之所以这样说,首先是张老师对课文的关键词句抓得准。课文中的“崇高”和“美好”确实是对表情达意至关重要的两个词语,是突显前后两段中心意思的词。抓住了这两个词,就会使全文的精神一目了然。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画龙妙笔,全在点睛。其次是张老师不但注意了课文表达了什么,而且注意了课文是如何表达的,正如张志功先生所说的那样,张忠诚老师实实在在地在课文中“走了一个来回”。如果还要我饶舌几句,这里有三条建议供张老师参考。

第一、要关注课题,因为课题往往是课文的“眼睛”,透过这个“眼睛”,我们常常能发现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它的中心思想。所以,课题也应是课文的关键词句。这一课的课题看似平常:从字面上看,好像只是一个招呼,一声问候,但实际上,由衷的赞美和崇敬之情皆在“老师,您好”这四个字之中。这很像是上个世纪粉碎了“--”以后,北京的大学生在天安门游行时打出的那条浓缩了成千上万人情感的横幅----“小平,您好!”

第二、要关注每一个段落内在意思的逻辑结构。你看,课文的开头先是用两个对偶的句式,比喻的手法概括写了老师事业的崇高,然后以一个感叹句----“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作小结,随后的课文具体地写了为什么说它“崇高”的具体缘由,最后回复到全课的课题----“老师,您好!”应该说,这种分----总----分----总,前呼后应的认识结构,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完整而严密的感觉。

第三、要在紧紧抓住“崇高”和“美好”这两个要点的同时,关注此二者的内在联系,关注前后两段相似结构形式的反复。仔细地阅读课文,你马上就会发现:课文的前后两段就像两段歌词一般,无论是字数的多少,句式的运用,还是结构形式都高度相似。给人一种回环的美。可以说,这两段的反复,是前铺后展的两段。为什么这样说呢?翻检工具书,就可以知道,“崇高”乃是美学范畴之一。它与“优美”相对。原来是指形体上巨大有力或精神上雄浑伟大,令人惊心动魄的现象。它是崇高感的源泉,人们在观照崇高事物时,总有一种先感到压抑痛苦,而后崇敬奋发、心向神往,从而获得一种矛盾的、激动不已的愉悦。因此,这里先是以“崇高”作“引子”,一方面对全诗的中心意思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后一个中心意思----“美好”做了很好的铺垫。所以,“崇高”乃是“美好”的前因,而后一个“美好”则是前一个“崇高”的余韵和提升。此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5

老师是无私的——“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制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老师是伟大的——“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读着《老师,您好!》这首诗歌,回想起教育我、关心我的一位位老师……

刚转学来到这所学校时,我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由于这个原因,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我总是显得无精打采的,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座位上,细心的老师觉察到了,走到我的身边,微笑着询问我以前的学习生活情况,老师的和蔼可亲让我感到了温暖。课堂上老师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让我增加勇气。举手回答问题,虽然答得不怎么理想,但您还是微笑着表扬了我。慢慢的我变得活泼了,与同学们嬉戏玩耍,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

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老师您总是及时的帮助我找原因,解决学习上的“拦路虎”;当我攻克了一个个难题时,当我取得优异的成绩时,您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当我做错事的时候,您轻声细语地问清了事情的原由,帮我解决问题……

每当我想起每一位老师,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老师,您好!”我要更加努力学习,长大以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把学的知识传给我的学生,让他们长大后也能做个有用的人。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6

每一次看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近一段,我又一次打开这本书,又一次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孩子,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一、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孩子,孩子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犹豫地,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因为当我自己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孩子们总是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孩子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二、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现代的老师,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理念。

首先,我要学会研究教学——怎样让自己在课堂内最有效的发挥——我的孩子能有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还要有学习的热情、有主动学习的渴望、有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内心世界的愿望。

课堂之前,我应该怎样做呢?积极思考以下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孩子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孩子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难接受的是什么?”“我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幼儿求知的渴望?”“我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幼儿有一个美好的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应该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之间,是我开始展示自己才识的时候了。当我开始进入角色时,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讲学,那是必须的,但我不能死抱设计而不知灵活应变。我还要仔细的观察孩子,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声音、动作和他们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评价这是否与预期效果吻合。经过大脑的快速运转之后,及时适当地调整我的教学设计。……总之,我的课堂应该有一种协调、融洽、轻松、互动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给我自己、我的孩子们最大的空间——教学的、学习的、思考的、创造的、自由的——以达到一种共同的进步。

三、我要爱我的同事们,我要虚心地向他们学习,我要主动地与他们交流探讨合作,我要始终有团队精神。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是伟大的。课后,我会和同事一起反思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教学当中,遇到的事件很多,但可以分为常发事件和偶发事件,常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依靠一种经验积累;偶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取决于我的智慧、机智、应变能力的高低。所以,在不断总结经验之后,还要进行教学的研究。和同事一起,一边教学,一边搞研讨,一边反思,坚持不断的学习,坚持不懈地钻研。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7

《给物理教师的101条建议》读后感

作为一名新老师,这学期是我教的第一年。在教学中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比如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等等。迫切需要一本有教育意义的书来告诉我如何做,以及我的做法是否合适。《给物理教师的101条建议》正是我寻找到的适合我现在状况的一本好书。

物理课应该怎么教?新课程怎样设计?新课程下的课堂是什么样的课堂?

新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

太多太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刚开始教学工作遇到的困惑。本书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化和可操作性,展示一线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获得和产生的宝贵经验,增强经验的启迪,从实践中揭示规律。

从这本书中我吸取了不少有利于教学的经验。

一、如何与学生共同分享学习物理的乐趣

物理学是一门有趣、实用、无所不在的学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很多学生经常苦恼,物理难学,问题难解决,考试成绩不理想。

影响物理学习效果的因素很多,包括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计算、推理、分析和归纳能力、生活经验、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兴趣、志向和抱负。这些因素对学好物理也有很大的影响。

学好物理的方法包括:学会阅读;走进生活,丰富经验;培养敏锐的问题意识;树立理想,矢志不渝。

二、教师应具备必要的素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现行的课程标准和当年我们要求学习物理的课程标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年前的概念现在已经非常过时。在新时期,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要有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有教研能力和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科学精神。

三、让自己变得不可缺少

这是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让自己不可或缺,就是让自己在学校和学生心中不可或缺,也就是成为一名好老师。要成为一个好教师,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首先应该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敬业精神;

2。我们要有博大精深的科学知识,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科学精神

3、要有优秀的人格

4、应该懂的表扬和鼓励

5、最大限度的尊重、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教师把学生当作什么样的人,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标志。

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

6、充满爱心。教师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教育才会爱你,你才能得到事业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才会爱你。

四、享受教育的乐趣

把教育当作一种享受,不仅可以使工作生动有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教育的效果。当然,要使教育成为一种享受,前提必须是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能够为教育买单。

只有当学生觉得教育是一种享受时,教育工作者才能感受到。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接受教育是一种享受,方法有很多,如:老师上课时声情并茂的讲解;老师本身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榜样;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让学生享受到物理中的各种美感;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常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等

五、备课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进度统一、任务相同的课堂必然会让位给类似复式教学的课堂,不同组别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完成不同的作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或许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而统一的讲解、答疑、点拨、指导,只能是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必要补充,是应学生的实际要求而安排的活动。当然,在统一考试的情况下,这样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每个学生独立活动的空间也受到限制。我们的观点是,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差异的发展,而不是增加对学生的限制。

六、要想方设法多设计探究环节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但必须遵循一定的思维程序,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探究的思维程序及其各个要素可得到极好的培养;同时在探究的各个环节、要素的操作中,还需要运用各种具体的思维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

七、课堂纪律与课堂氛围

今天的课堂需要纪律,但过于刚性的纪律会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活跃的心灵、智慧的火花、涌动着的潜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激发和释放,课堂氛围压抑,阻碍了师生双方信息与情感的交流,直接制约和影响教学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实践中多磨砺,才会有属于自己的方法。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8

——世茂崇文小学科学范豪杰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李镇西校长给新老师的建议书,受益匪浅。作为一名2016年的新老师,此时读到这本书,对于即将开始的新学期,工作,学习,生活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书包含四个章节,分别是关于“基本素养”的建议,关于“师生关系”的建设,关于“课堂教学”的建议以及关于“修身养性”的建议。 全书系统、全面的阐述了一名新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以及和学生和谐互动、实现角色互换等问题,给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指明了工作方向,规划了美好的前景。很庆幸我能进入一个有着理智和科学领导团队的学校,在我即将踏入教师岗位的暑假伊始发给我这本书,让我能提前在心里预演了一下将要面临的工作。

李镇西在书中序言部分说:“我认为,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孩子,忘我地工作,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

”可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崇高的师德情感和积极学习思考都将成为我们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的关键。

那么崇高的师德情感如何获得,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要做到较高的诚信度,以诚待人,同时自身做到夯实而又磊落。一个人是否诚实守信,最有可能影响到身边的人。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只会夸夸其谈,结果却了无事事,诚信度就会受损。

学生不信不服,工作起来就会困难重重。同样,教师本身行为拖沓,必然给自己形象大打折扣,这样怎么可能做好教育工作。所以无论大小事,都要言必信,行必果,求稳求实,有了良好的影响,学生才能被折服。

因此,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尤其在授课与学生沟通时,教师应该以“诚”和“信”作为立身之本,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配合,听从教育,达到教育育人的目的。

其次,教师必须有相当的文化修养,才能为文化素质高的人服务。当然,高涵养并不意味着高学历,学历与涵养并不能划成等号。一般来说,教师受教育程度较高,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无法表现出较高的宽容度。

我说的高尚道德修养,是一种文化品位,一种高雅而不庸俗的思想境界。如果拥有这样的思想境界,必然会受到追捧与敬慕,不用说教式教育,学生自然而然就能被感染,要知道,在教育过程中,感染是一种深远的影响力。教师是学生直接模仿和依赖的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渗透到学生身上。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一个老师“上梁”不正,必然这种无涵养的举动就反射到学生群体中去,这个班级必然乌烟瘴气,不讲服人,这样的教育工作者怎么能教书育人?再有很普遍的现在,仗着自己是老师,处处显得高不可攀,不与学生亲近,爱理不理,甚至言辞粗鄙,这样怎么好好育人?育人先正己,“常三省吾身”,想要学生诚服,就要时时注意修正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文化涵养,并且时刻接受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卑不亢,坦坦荡荡,磊落做人,才能收到“服人育人”的效果。

第三,教师本身的人生价值取向同样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师德”的细节。作为教育者的老师,要学而不倦,要喜于学,乐于学,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风气,影响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达到育人的目的。其实,教师不断加强各方面技能学习,还有一个极关键的作用,就是“博才多艺”服人,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学生接触的东西越来越丰富,作为教师如果不汲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就很难满足教育的需要。

平时就不难发现,越多彩丰富的老师越是受欢迎,作为老师不能只拘泥于书本中的知识,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落伍,起到长期育人服人的作用。

在李校长的书中,也相当重视老师的积极学习思考,既然反思型教育是全书阐述的重中之重,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我以为应做到以下一点。首先,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孩子是家庭的寄托,而人才是社会进步的寄础。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责任,那么我们是否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的素质呢?俗语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教书育人亦如盖楼。如果我们有建筑知识大厦的志向,那么首先我们要保证自己手上有足够多的知识砖块。

如果我们没有像大海这样的头脑,我们怎么能带我们的学生欣赏广阔的美景。如果我们只是用自己仅有的那么点万古不变的老知识,囫囵着学生的课堂,那我们是不是就辜负了国家的寄托,家长的叮咛,社会的期待?

所以,在踏入教师队伍的时候,我们就要有意识的参照优秀的老教师,反思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查漏补缺,不断的填补自己的短板。就像书中第一章的内容一样,我们要在不断学习中追求我们的理想,包括合理安排工作,保证阅读时间,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工作中继续锤炼教师的基本功;用教育随笔记录丰盈而真实的教育生活等。好学为要,我们只有不断增加自己的学识,对于学生、对于教育,我们才能称得上尽心尽力了。

第二,在今后的教学事业中,伴随我们一生的朋友,除了教导我们的师长和共同成长的同事,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我们去爱、去教育的学生。而我们与这些朋友交往中的“信”,更多的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我所理解的教学实践,即为在对学生深度研究的基础上,全身心的投入到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投入到学生关怀当中,认认真真的做好日常事务。

“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不是一句空话,“一生奉献”也不仅仅是一句高声的宣言。我们在坚守教育这份事业的同时,更要坚守本书中的老师给我们的真诚建议,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不仅要有一颗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心,还要坚守自己对学生的“信”、对家长和学校的 “信”,更要坚持自己对社会、对国家的“信”。

第三,反思型教学是反思型教师的主要特征。我们应该随时反思:我所传授给学生的东西,是不是都是经过自己反复思考、演练确定为真的东西?

我的教学准确吗?即使我所教授的知识是正确的,那么我所教授的知识适合我的学生的个性特征吗?即使是适合的知识,那么我所教授的方式,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吗?

我的备课能更好吗?我的教学能更好吗?这些问题可以用书中的一些标准来衡量,例如: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精心备好每一堂课,上好第一堂课,怎样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把讲台让给学生等,但更多的衡量标准,需要我们深入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不断的进行有效反思,才能总结出来

在书中,李镇西老师还向我们解释了什么是反思型教师。他认为,反思型教师是通过对日常教育实践的思考和剖析,不断超越和提高自身教育境界的教师。一个真正的反思型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四个“不停”:

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而且,这四点绝不是互相分离的,在反思型教师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完全是融为一体的。其中,思维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的反思主要体现在,能够坚持对教育失误的反思、对教学实验的反思、对教育行为的反思、对教育现象的反思以及对教育理论的反思。正是这种“反思”,才是我们成为一个合格老师所必备的精神素养和职业品质。

我曾经幻想过很多具体的老师形象,或端庄儒雅、娓娓道来,或光芒四射、谈吐幽默,也幻想着将来自己的学生对我的评价都是积极向上的。然而究竟要以怎样的姿态走上那光荣而神圣的三尺讲台,又将以怎样的心态迎接自己一生的事业,我一直在思索,很庆幸我在李镇西老师的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在反思中成长。

因此,品读完本书,我在今后后的教育教学中,努力培养崇高的师德情感以及时时进行反思,为教育事业奉献力量。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9

近段时间,我认真拜读了苏联当代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读后感触颇深。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 30 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你排解烦恼,给你指点迷津。很难想像几十年前的教育理论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还有如此深刻的教育实用意义。难怪他要成为广大教师心中追寻的偶像,成为心中的指明灯。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都有生动的实际事例,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

一、用一生的时间来思考,来备课。

一位有30 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 不止一个小时吧?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 分钟。”?

十多年来,我一直兢兢业业的工作,尤其是对备课,我一点都不敢马虎,因为我觉得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注重的是人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深入的理解,每次备课我都是琢磨了又琢磨,生怕其中的.哪一点讲忘了,讲丢了,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致于没有空闲的时间静下来,细细回味学生是怎么学习的。把备课看做一个独立的环节,备好课就觉得事情就好了。看了这个故事后,我对自己的做法感到惭愧!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 大师告诉我要――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打造教师的专业底气,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对学生来说教科书的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

二、 学习以思为起点,也是后进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的关键。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抱怨某某的学习成绩如何的不堪入目,教的我们老师发疯了,可他的成绩还是依然如故,甚至有的老师拼了命似的给这帮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讲解,一题又一题的练习,希望他们能从中受到一点点的启发。可是,整天把自己搞的愁眉苦脸,疲惫不堪的,还是没达到自己的目标,为什么会这样的?对于后进生,我们一直以他们的智力水平不够好才学不好数学为理由,一次又一次的帮他们讲解,但我忽视了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们班有一名同学叫王怡深,刚接触时觉得他不会听讲,成绩也差,没什么好感。时间久了发现这个孩子读书的声音很好听,就发自内心的去表扬了他。从此,他在语文课上,常常举手回答问题,也常常听到他悦耳的读书声。没想到期末考试时,他竟然比期中时进步了十几分。年前放假时,他不仅领到奖状,还领到了奖品,我想这都源于他已经具备了学习语文的能力。

有时候我在想我对学生已经是仁至义尽了,我做到了别人都无法给予的关怀和帮助,看了这块内容后,我才明白任何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能力,只不过,后进生的学习能力是隐藏着的,需要教师去发觉,去培养。

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自身素质的首要途径就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也许有些教师会抱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还要组织参加各种活动,教学工作整天忙得团团转,身体已筋疲力尽,哪有时间腾出来读书?”对此,我也有同感。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古人云“善读之可以医愚”,因此,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读书是很有必要的。读书不光要读所任学科的有关书籍,还要读学科以外的书籍,要做到博览群书,因为现代教育不光需要懂得学科以内的知识,现代课程是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也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有丰富、生动的语言,敏锐的思想,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熠熠生辉。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教育家,不正是由于他广泛阅读的缘故吗?所以,我相信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真正具备“活水之源”,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书中还有很多好的建议,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细细品读,用心去体会,用心去领略书中的精髓,用大师的教育精神来鞭策自己,用大师的实践经验来指导自己,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和自身的教育素养。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10

看见这本书的题目——《给老师的建议》,一瞥见作者又是苏联的教育家,心

中就不禁多了几分敬仰。苏联作为曾经的社会主义大国,在教育领域有着独到

的见解和探索,很值得我们年轻的教师赏析和学习。怀着这一份憧憬,抱着谦

虚的态度,认真的把这一百条给老师的建议读了个遍,觉得很有一些感悟。

一、认同的观点

一。学习的教育方面表现为:用形象的方式表达,就是让每个学生在基础课学课程的有序乐团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乐器和喜爱的乐器

旋律。如果一个学者不爱上一个特定的学科,一个特定的科学知识领域,那么就没有个体的智力充实和精神生活的丰富。

2。对资深同事的经验研究和观察越多,就越需要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

三。教育学无论从教育的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没有充分重视人的个性,重视人的创造力和能力的培养,重视人的理想、兴趣和爱好的形成。如果说在对年幼儿童的教育上的缺点还不是特别的显眼,那么在对少年的

看法上,忽略人的个性则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4、我们深信:如果学生在少年期没有遇到一位脑力劳动的真正的指导者,那他就永远不能学会真正的思维。

二、联系实际

中职生的思想、观念是客观社会现实影响的产物。他们的思想很潮流,但是他

他们的思想不是很稳定,他们想要进步,但是他们的毅力不够,他们有很多价值观

元化,但是理想信念淡化。

现在我们的身边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主题是“学习上的后进生、

品德上的后进生和行为上的后进生”。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

视的弱势群体。当他们原有的美妙理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脱节,从而养育了

逆反心理。严重失落感,学习成绩差,家庭冷漠,加上缺乏

合理恰当的表演机会,使许多中职生试图突破叛逆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

从我的存在,我试图吸引别人对我的关注,从而获得异种不正常的自我满足感。

三、反思与重构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肩上担负的任务很重。我们面对的中职学生正

在青春叛逆时期,自力更生能力强,新生事物被迅速接受,但面对各种社会诱惑,缺乏理性的歧视,容易上当受骗,甚至误入歧途。所以我们学校旗帜

本文提出了从成人到成人的教育理念,有助于中职学生区分好坏。

《给老师的建议》一本书中,第27条说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的事”。就是让书籍填充学生的课余时间,我觉得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因此,一方面,我们在自我加压,不断更新和改变我们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以及

一方面,我们也关心学生,让他们有所作为,在关爱中成长。

本文网址://m.968OK.com/fanwen/231975.html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