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语录 > 范文 > 导航

遇见读后感

2024-05-30 遇见读后感

遇见读后感推荐7篇。

OK语录网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遇见读后感”。我们常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获得进步,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的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为了更好地加深阅读的印象,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我认为这会对你有所启迪!

遇见读后感 篇1

一、认同观点

这几天,碰到些烦心的事情,情绪十分差。随手打开《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的书,突然发现自己的情绪差的原因了,原先积压的情绪就是堵塞的能量,我们就像一根火柴,如果想要点燃起来的话,和另外一根已经焚烧的木柴放在一齐会容易些。看来我们的情绪差就是由于受到了外界的人和物的影响,才会变好或者变坏。因此当情绪升起来的时候,与其把注意力放在外面激起你情绪的人事物上,不如把注意力拉回来,放在自己身上---身体上。

二、联系实际

作为班主任,要管理六七十人的班级,人的情绪难免会出现问题。我们会经常担心学生这天会不会抽烟,会不会被抓,我们也要担心学生上课会不会睡觉,回家会不会去上网吧,家长会不会对自己的管理有意见,总之很多烦心的事情会影响我们的情绪,一当有事情发生,就会觉得自己做的不好,自我价值低落的感觉,情绪难免会很差,那工作效率就会低下,也许自己就会犯下低级错误。

三、重构

阿南的经历告诉我,当痛苦的回忆和不舒服的情绪不停涌现,我们就应要慈悲的关照他们,不带决定或喜好地去关注他们。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静坐,让静坐平静你的内心,让你关照你的思想,进而培养你自我觉察的潜力。当有些事情无法避免的时候,我们就要去应对他,全然的去经历他,创造出空间,好让新的东西进来。

遇见读后感 篇2

心想,事有可能成吗?

有人会说,难道空想就会事成吗?其实,在我阅读《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之前,我会说,心想不会事成。但现在,我会说,心想,事有可能成。

我们心中所想的那些事,就好像是一个美丽的花骨朵,而所成之事,则似那已然绽放了的鲜花,由花骨朵至鲜花,这一过程,必将经历些什么,对吗?

然后让我们冥想,跟随我的脚步,慢慢感受生命从一朵花到另一朵花的领悟和成长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什么样的花会开花,花是否会是我们想要的,而不是经过多次考验或美丽的花。就比如说,你心想之事是做一名教师,因为那样可以教育别人,但你本身确是一名警察,你每日都需做着同一件事那就是维护正义,那么此时的你是不是就是在教育别人不可以逾越法律所限制的事呢?那么你心想之事和你现在所做之事又有何区别呢?

这样岂不是回到了原点吗?这样大费周章,还有意义吗?

其次,我们要想,我们为什么会想成那件事,要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想,真正的原因何在。

有一次听说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穷人,他饿死的时候看到了上帝,上帝看到他很穷,他对他说:你许个愿,我就让你实现。

那穷人想都没想,回答说:谢谢上帝您的救助,我希望我能成为一位富人,过着吃喝不愁的生活,我就心满意足了。上帝满足了他的愿望,他真的成为了一个有钱人,他的生活真的食无忧无虑,但时很长一段时间,有钱人都厌倦了这样的生活。

他想到过去他的生活虽然拮据,他虽然生活在穷困之中,但是很有意义,所以,他每天都很快乐,直到将死之时,他都不曾有遗憾。现在呢,他每天都浑浑噩噩,不知道做什么,没有目标,懒懒散散,过着这种衣食无忧的生活,这不也是他自己选择的吗?

所以说,我们在发愿之时,就要问清自己,到底为什么发愿,不要以后留下遗憾,让自己后悔。

这是一个重要的愿望。就像爬山时需要带的工具,花开时需要补充的露水,开车时需要系好的安全带

那么,发愿结束了,我们又该做什么呢?

这下一步我们就应该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那些影响鲜花绽放的不利因素,我们要把它们罗列出来,然后把它们从心中抹灭掉,从而让它们变成自己在这领悟过程中的有利因素,这样就会更加推进事成。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缺点变成自己的优点,让这些所谓的缺点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可如果,那些不利因素自己本身的不足,使得自己的愿望无法实现的话,我们也可以朝着愿望的本质,重新确立我们的所想之事。比如说,我们想要乐于助人,梦想着像那些富人一样去乐善好施,举办慈善会,但眼下我们没有这么多的资金,而那些穷苦的百姓也是急着需要救助,我们也只能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去为他们捐点钱,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这并不违背我们的初衷。我们还准备帮助别人,对吧?

用当下的流行话说,我们也没有必要在同一块石头上被栽倒无数回吧。

做到了以上几点,仍然不够,我们还应该学会自信,要相信自己能行,梦才可能实现。

这相信后,便是接受。

当我们做完以上的事后,我们就要学会放手,不能成天想着那个至少现在还是虚幻的梦,否则这就会让我们功亏一篑的,我们的情绪则会变得很着急,着急着这个梦为何还未实现。在这个时候,我们为什么不选择等待一个好机会并抓住它呢。这样,我们就有可能实现我们的梦想。

是的,只要我们这样做,就离我们的梦想不远了。

所以,让我们为梦想而努力,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做到!让我们征服世界,征服我们的梦想,让我们的梦想成真,让我们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让我们相信自己,相信梦想,跟随我的脚步,去寻找那美丽而明亮梦想的结晶!

遇见读后感 篇3

炎炎夏天,掀开书喷鼻的书本,望见了灵动的文字在字符间腾跃。无论是曩昔照样目前,只要常识和思维是永久的。张德芬作家叙说的良多话,都是惹人沉思的。

一、认同的观念

1、我们的行为和思维都只专注在外表:只去看我们看得见的器械,只活在肉眼可见的世界里,而不去存眷阿谁主宰一切的无形世界。

2、情绪是我们举动的原动力,决议我们接纳什么方法来应对那时的状况。当然,你的行为就会构成一些结果,行为就是衔接内涵世界和外活着界的桥梁。

3、思维会决议你的频率,而情绪则会通知你,你是位于什么样的频率上。

4、愈是看不起有钱人,妒忌有钱人的人,本人永久不会有钱。

5、假如你以为,你要的器械非到手不成,其实你是在推开这个器械。

二、联络实践

自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开端,我们都是从头开端的,都是从头开端感触这个世界的。经过小我的察看、思考、领会,然后得出本人的结论,晓得我们的举动。这种感悟就是聪明。

良多人都在埋怨本人没钱,其实你在埋怨的还也把时机给溜走了。我们的成功都是小我生涯经历的结晶,是经过苦楚的思考,甚至是已严重的价值来换取的。

依托别人,感觉老是会有他人为我们做任何工作,所以不用起劲,这种主意会垂垂磨灭你的雄心勃勃,事莅临头,你想的不是怎样处理它,而是若何依托别人,一个身强体壮、背阔腰圆的年青人居然两手插在口袋里梦想着成功,无疑会成为世界最傻的笨伯。

三、反思与重构

不要为薪水而任务,任务虽然是为了生计,然则比生计更可贵,就是在任务中充沛开掘本人的潜能,发扬本人的才干。假如任务仅仅是为了面包,那么生命的价值也不免太低了,不要麻木本人,通知本人任务不只仅是为了赚钱,人就应有比薪水更高、更远的目的。

想要攀爬上本人的成功之阶,最明智的办法就是选取一件即便酬劳不多也能充沛发扬本人专长的任务。假如你一旦酷爱它,金钱也会跟随而至。

时机良多时分总会乔装成为题的样貌,当你碰到一个难题的时分,也许正为你发明了一个珍贵的时机。

遇见读后感 篇4

信念思想

情绪行动

结果1解除2发愿3感恩

4接受1观照、觉察,重新设定;

2找到真正想要的,愿望宣言;

3观想细节,身临其境,注意迹象,谢恩;

4给予,放下。

信念很多已经固定了,或者说已经旧了,不适用了,要想更加突破自己,必须得打破这些信念,重新构建新的。

这必须先觉察自己有哪些旧的信念,或者是限制,固有的想法。比如某一次的经历印在了脑子里,就认定了这个理,以后再也不变,心里拧。

真正想要什么?目标是什么?短期目标容易设定,人生目标很难,你愿意做什么?做的开心的?

真的很难抉择,读后感《》。一旦短期目标明确,就会有很多动力,但一旦这些事情完成,就没有权力感。

潜意识怎么挖?很多梦,瞬间的反应,忘记事情,忘记西方等等,都可能是征兆,或者当事情发生的时候,你心里瞬间的心情是什么?感恩,感谢每一个人,或者给予容易的功课,或者给予困难的功课,其实都让自己有了很多成长,这个很明显,自从开始观察情绪后发现,自己处理事情和沟通的方式心情不一样了,比较容易控制,自我暗示也比较积极,但是最后的那堵墙却还在,碰到墙,心里也还是不舒服。

臣服于现在,发生了就发生了,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只能问怎么解决。这一点也接受的比较快了。

自己的心情怎么样,会有个相应的振动频率,会把相同振动频率的东西给吸过来,有点像相似相容的原理。

所以什么结果都是自己创造的,看似跟自己无关,但冥冥中却是某个时候自己种下的因,才收了这个果p>

遇见读后感 篇5

《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书中通过一个神话故事,给我们讲述关于心想事成的提示、探索、引导等。故事大致内容是关于一个农夫阿南为迎娶公主踏上了一段寻求“秘密”的旅程,在一个神秘学院学成“心想事成”,之后又遇见了“心想事成”的创始人“王子”,在“王子“的指引下,他最终学会了心想事成的真正的秘密,而他也明白了,其实他真正所爱的人其实并非公主,而是那个对他无微不至的宫女。

心想事成,我想是每个人的愿望吧。要如何使人相信,真的可以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呢?我带着这个问题看完了全书以后才知道,这个心想事成的方法,是不能转让的,要本人亲自去实践。

一边看,我一边将这本书与我自己所有的知识(包括宗教、哲学,甚至武学等知识)融合贯通在一起,用多个不同的角度去联想和分析,尝试以自己最易接受的途径去理解这里所阐述的观点。

一、认同的观点:

从科学的角度讲,这本书讲的世万物之间的频率共振和宇宙正负能量的吸引原理,很容易理解:有形世界也受无形世界的控制,无形世界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因为宇宙万物都有各自不同的频率,频率相近的事物就会产生共振,正面的能量能聚集吸引过来,负面的能量也互相吸引,所以掌握了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趋吉避凶”了。

对于张德芬老师的这一观点我很赞同。

二、联系实际:

我们的思想影响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行为影响我们的结果。所以,要想有所成就,首先要改变思想,更深刻地说,首先要形成坚定的信念。这个信念必须是正面的积极的,正面的东西才能产生正面的能量,向宇宙不断地发放这个强烈的信息,将美好的事物吸引过来,通往心想事成之路。凡是我们所关注的,一定会因我们所聚焦的能量而扩大、增强,凡是我们所抗拒的,亦会更加地持续,因为抗拒而赋予了它能量,它的能量会因我们的抗拒而增强,形成一个像钩子一样的东西,从周围招引这些事物来到我们的生命中。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显然不喜欢消极情绪,但我们总是在生活中挑起它。嫉妒、怨恨、愤怒等等都是消极的能量。当我们提高负能量时,我们实际上会使我们想要的远离我们自己。消极负面的思想只会吸引到不良的人和事到我们的身边,我们身上积压的情绪是一种堵塞的能量,它们会阻碍宇宙的能量流向自己,因此,我们要关注所有正面的事物,时刻保持积极的思想。

遇见读后感 篇6

这是一次心灵的旅程,《遇见未来的自己》,让我有机会暂别纷乱的尘世,回归最本真的自己。

《遇见未来的自己》的作者是曾经的台视知名女主播,美国加州大学mBA张德芬,它以小说的形式从一个都市女白领所遭受的种种困境与所应对的悲观态度入手,深刻阐述了女主角在一个老人的启发下顿悟,重新审视自己生命的本质及其意义所在,回归本心,拯救自我,并积极地去应对外界的一事一物,最终求得内心的平和与欢悦。

并不是每个人每段路程都是那么平坦顺畅,并不是每个人在遇到挫折时都会有智慧与友善化身的贵人出手相助,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从内在的心灵出发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当你的心胸足够豁达,就不再畏惧苦难的到来;当你的心态足够乐观,就有足够的勇气去应对挫折;当你了解到自己究竟是谁,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能在问题面前轻松做出抉择,而这个抉择所给你带来的后果也必将是你最愿意也最轻松去承受的。

这本书有一段话我是挺喜欢的,“记得,每一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很难看,让我们心怀 怨 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换句话说,苦难只是带着丑恶面具的天使,它一心要给人磨练,促人成长,而愚钝的人却被表面的假象吓到,畏畏缩缩,不敢向前迈进,自然也看不到内部的美好;聪慧的人则从容淡定,审时度势,找准方法,攻克困难,在掀去面具的那一瞬,正如拨开乌云的那一刻,艳阳直射,一切豁然开朗。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名连任4届的总统,然而在他还只是一个议员却正处于事业上升期之时,一场意外让他患上肌肉萎缩症,妻子的悉心照顾与细心抚慰让他从病痛的折磨中冷静下来,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为目标继续奋进。这次病痛让他觉悟让他成长,让他决心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实现梦想。前进的道路总是曲折坎坷的',在苦难面前,罗斯福更坚信这是一种磨练,促他向前的动力。事实也证明了他的坚毅与隐忍、刚强与果敢为他添增了不少魅力,他强大的能力所散射出的光芒遮掩了他身体上的缺陷。他真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刚怎样获得,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又该拥有什么样的心态。他是为了追随本心而去,为了实现梦想而行。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遇见读后感 篇7

13级 杨小卜

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原以为是本单纯的言情小说,但还是对它的书名很感兴趣,便拿起它随手翻看了一眼,结果这一看,就让我对它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遇见我的前世今生》是高原的著作,高原是一位学贯中西的潜能开发大师,中国图书“潜意识”类题材最畅销的作家,他继承了全球著名的励志大师、潜意识专家如詹姆士·艾伦、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托尼·艾宾斯等人的思想理论与实际经验,在潜能引导、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改变上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 本书的序言有个题目《与另一个“我”不期相遇》吸引了我的眼球,我认真地一字一句地读完了序言的内容,其中,我颇有感触的话有以下几句: “每个人都对于另一个自己怀有两种复杂的态度,莫大期待,或是深层的恐惧。” “心灵就像一面坚实的铜镜,它总是给你一具模糊的映像,使你似妖,又如智者;让你坚强,又不停是把你摧残。你看到的是什么?并不取决于它给你的,而取决于你自己的理想和方向。” “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魔鬼’。当你战胜它时,你就成了自己心灵的主人;但当你失败时,你就成了它听话的奴仆。它在你软弱的时候侵蚀你的灵魂,在你害怕和无助时让你丢掉前进的方向,失去所有强大的积极而正面的力量。” 作者在最后还说,“希望我的这段充满幻感、痛感与释放的旅途,对所有读到这本书的人都会有所帮助。”的确,在读了这本书后,让我学会了思考这样的几个问题,同时,我也开始试着回答这几个问题: “我该怎样面对自己的人生呢?另一个我是什么模样的?它是天使还是魔鬼呢?”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知名人物的禅修案例,以及丰富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示了各种自我疗愈的神奇方法以及自我苏醒、自我觉悟的心灵过程。这既是一本非常具有可读性的身心灵的对话,故事体的小说,又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心灵励志经典。 本书是高原在面临人生困境之时一次心灵和身体的双重之旅--公司的破产、妻子的离弃、身体的疾病……在遇到事业的重大挫折和人生的重大变故时,作者曾一度迷失了方向,为了使自己的心灵得以解脱,作者选择了旅行,从洛杉矶到印度,从孟买到中国西藏,从东京再到南美,在路上,作者遇到了各色各样的人,包括企业家、律师、小老板、修女、僧人、不得志的小职员等。特别的际遇给了他特别的启示,最终作者站在生命的十字路口,苏醒、觉悟、豁然开朗,这种感觉,或许,一生只有一次。 在“遥远的呼唤”这一篇中,有位高僧的话让我沉思:“人的一生,就是不停地追寻的过程。人到一处去,总有追求。但是,人们所拥有的正在追寻的额呵即将经历的事物,它们都存在于内在,人们的内在富有原生的强大力量,它直接听命于自然和宇宙。就像你,你的欲望和野心,迷茫和困惑,并不轻易受你自己的控制,却在你的身心和灵魂之中。如果你想改变任何事,就要从自己的内在灵魂做起,而不是外在的皮囊。每个人要对自己的生命中经历的一切负百分之百的责任,不能怪罪于任何人,因为一切都是因你自己而起,所有的业障不过是自己作为的结果,这个果实是属于你自己的,不应该有任何人分享,即使他的味道是苦涩和罪恶的。” 读到这里,我震惊了,我是第一次看到过这种观点,我想,他的话说得很有道理,他从完全相反的角度审视世间事物。其实,许多人是自己杀死了自己,他们不想发现真实的自己,他们对于未知的自己怀有持久的恐惧,只是关注着问题本身,而从不追问自己的内心。 我发现,我们总是不断地对他人重复定论,总是在要求别人,而不是要求自己,我们总是希望他人改变事情,达到我们的期望,我们希望世界以自己为中心,世界要自如地依我们的意志运转。所以,当发生问题时,我们把责任归于外在的时候,我们就输了,人生的本质就是战胜困惑,对于所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我们应该感到万分抱歉,而不是愤怒和绝望。以这种看待自我的新方式去面对挫折和困难,在某种程度上,是会帮助我们治愈我们的精神困惑的。 同样的,怎样才能减轻自己的痛苦呢?唯一确定的有效的方法就是爱自己,这将是开启治愈之门的密码,这个方法是要用在我们自己的身上,而不是别人身上,只有热爱自己并拒绝抱怨和逃避,才有机会打开未知的能量之门。 心理学中的“意识”是指与物质世界相对立的精神世界,是一种觉知,一种心理状态。一个人的意识内容包括了他的思想认识、思维、情感、意志等内在的心里活动,心理学研究意识的目的在于揭露心理活动的规律。而本书中,作者从普莉塔娜修女口中得知的“意识”的解释是: “意识是我们的魂魄和灵性,是生命的终极力量,它有很多面具,就像你现在戴的这张忧伤的面具也是属于她的一种能量。你的痛苦、欢乐、悲伤、兴奋、绝望和冲动,都在它的掌握之中。”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赶紧开始回想学过的关于“意识”的相关内容,拿出课本,仔细地回顾了一遍,顿时觉得心理学的知识很是抽象,会让人萌发出各种问题。突然想到了“潜意识”这个词,在看作者简介的时候,就看到了他的图书标签是“潜意识类型”,这不禁又让我有了感叹,心理学的知识无处不在,以各种方式给这个迷茫的世界呈现着它的神奇力量。 书中写到“凡事在成熟之前,都必有苦涩之味。无人可控制一切,有优必有劣,有强必有弱。虚弱是智者的坦诚,强大却是愚者的虚荣。” 读完这段之后,我一时没有明白,考虑了很久,才又所会意。()正如作者所发出的疑虑一样,我也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我有很多的缺点,每天都在发现新的缺点,为防止敌人抓住并置我于死地,我该把它们藏起来吗?可是,我作为一个公司的领导人,为了表现自己胸有成竹,百战百胜,我不能让手下和对手看到我的缺点。我一直试图这样做,但我的压力很大,因为做到这些实在是太难了。” 其实,对于这种拥有这种想法是让人可怜并且同情的。我们应该勇敢地告诉别人你的不足,包括你的对手、敌人以及所有让你有警惕心的陌生人,这样反而会释放自己的压力,要知道,有时候缺点会因为我们的坦诚正视而变得可爱起来,转化为优点。 是啊,为什么要掩饰客观存在的事实呢?人们不是将内在暴露的太多了,而是掩饰得太过泛滥。其实,我们并不需要问自己要什么,也不需要管别人怎么看自己,要学会问自己还能做什么?为自己,为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们。有些时候,当我们有问题的时候,应该好好地问一下自己的内心,有些答案和真相,是需要我们自己给自己的。 每个人都会遇到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迫。许多人因为承受不住事业、婚姻和疾病的连续打击而选择轻生,还有一些人精神崩溃,每日流泪,悲哀度日。当然,还有很对的人,他们面临这种绝境,突然就会迸发出强烈的求生欲望,拼命地寻找治疗方法。有时候,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发现开始抓不住自己的思想,感觉,体内的能量四处游荡,我们想要倾诉和释放,但是找不到一个出口。 在这种时候,我们需要找一个自己最信任的人,比如说最好的朋友或是心理医生去让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彻底地放松,或者是去旅行。没错,强者的人生总会经历大大小小的希望或绝望,重要的不是你经历了什么,而是你能为自己做些什么? 事实上,我们平时为之惧怕和恐惧的事物,有时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可怕,区别就在于我们有没有勇气去面对它。只要我们拥有了勇气和力量,成功的力量已经紧紧地追随在我们的左右,它会让能够推动我们成功的信念进驻到我们的内心,我们也会体会到生命的全新改变。 作者说要清楚体内的“坏苹果”,他在经历了破产、离婚、疾病等一系列的重创之后,每一天都在坏苹果上面附加新的苹果,他希望能够掩饰掉发生的所有不幸。其实,用对未来的期盼遮掩昨天的失败--如果我们不拿出有用的解决措施,没有放下包袱的决心,那么不过是掩耳盗铃而已。结果就是,我们的脾气越来越坏,身体越来越差,朋友越来越少。很显然,只有慢慢地挑选苹果,逐渐地把这些无用的能量清除出去,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遗忘是我们说无法控制的,它是心灵的绝症,很多人就选择这样的方式来逃避痛苦,就算艾宾浩斯发现了记忆曲线,可我们还是不能控制遗忘,不知不觉间我们忘记了家中的电话号码、银行卡密码、亲人的生日、童年趣事,朋友的姓名,这些或简单或严重的记忆遗忘,使我们在重要的时刻面临危机。 作者对于“遗忘”的描述,让我想起了学过的对遗忘原因的解释,衰退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所致,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压抑说把遗忘解释为动机性的,是对痛苦的、令人尴尬的记忆的压抑;提取失败说认为,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可以被长久地保存,发生遗忘主要是因为存储的信息不能被提取,而许多记忆之所以不能提取,是因为在回忆时缺少适当的记忆线索。 课本中的对“遗忘”系统地讲述让我想着如何在生活和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记忆力,能够做到更好,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想拥有一个好的记忆力,想要遗忘一些不好的、痛苦的事,可是偏偏就是忘不掉,或许这就是在无意识中的强化吧,不知不觉间就将其深入骨髓,难以遗忘。 我们的人生就是一场接一场的表演,与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人生一模一样。社会的本身,就是一个人参与同时进行表演的舞台,人们默契地相互搭档相互配合着,将心灵的真相掩盖起来,穿上道具,演出剧本设计好的情节,一切都貌似很正常,看不出任何表演的痕迹。令我感到悲伤的是,我们一直在整治着别人的心中对自己的既定印象,使自己尽可能完美化,我们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努力期待通过大的活动争取到更多的荣誉和美好的结果,期望他人能按我们的看法描绘自己的形象。 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为了在他人眼中增加自己的色彩,在他人眼中增添自己的伪装,去塑造一个他人眼中非常有价值的“镜中之我”。这就是心灵的欺骗与伪装,我们不断地掩饰自己的内心,忽略自身的真实要求,隐藏自我的真是面目,一味地迎合他人,然后逐渐地迷失自己。我们已经迷失在虚伪的陷阱里,不能自拔,这仿佛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一个欺骗的开始代表着更多欺骗的到来。 不过,我们的摆谱和表演就是想让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有所改观,这个过程也是不断地壮大自我、晋升自我的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说,摆谱和表演的本身也有它积极的一面,他的存在可以使我们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敬,从而打造出一个更具“价值”的“镜中之我”。 作为在地球上最为高级的生物,人的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包括正面和负面的能量。在我们的躯体中,包含着两部分思想:一是意识,而是潜意识。意识和潜意识并非势均力敌,潜意识的力量要比意识的力量大数万倍,更能助我们实现愿望。不过,在大部分的时间中,我们并没有唤醒自己身体中的潜意识。 有些人总是抱怨他们不能好好地运用潜意识,问题就出在他没有领悟到它的形成过程:潜意识产生于我们的内心,它会把我们心中所想变成真实的事物。潜意识也存在着缺陷,它无法分辨事情的真假,对于谎言或真诚并不理会,潜意识对我们的大脑过于忠贞,它一旦接受了一个想法,不会对你提出的要求变为事实,而且不会问你真假如何。所以,我们可以欺骗任何人,就是不能欺骗自己的潜意识。 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会自我欺骗。我们之所以会选择自我欺骗,源于不愿正视自己逃避的现实,当我们习惯于自我欺骗的时候,就再也意识不到自己是在自我欺骗了。一旦这种状态成为定式,我们便无法自知和自省。换个说法来讲,我们每个人都喜欢自圆其说,我们找着一种合情合理的理由来将自己的不诚实、不想面对和逃避的现实轻松地抹杀,掩盖住内心真正的价值观,来给错误的观点和想法披上一件合宜的外衣。 有人会将这种心灵的自我欺骗称为“内省”--他们甚至称其为难得的优点。不过,在我看来,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已经在更加严重地自我欺骗了。内省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属于反省的层面,可事实上他在回避现实状况,找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为自己开脱,是他原本的错误合理化。内省的结果是越来越接近现实状况,而自我欺骗的结果是使自己愈加虚伪,脱离了真实的自己和心灵的健康要求。 作者说,长期以往干扰我们和压抑我们的内心潜意识觉醒的本质原因有三个障碍的本质: 1、对什么都觉得习以为常 2、为自己找理由 3、刻意地积极思考

本文网址:http://m.968OK.com/fanwen/250823.html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