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语录 > 范文 > 导航

教育评价读后感

2024教育评价读后感(范例八篇)。

你有真正了解过怎么写评语评价吗?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评语评价不仅体现了他人对我们的观察也是对我们的鼓励。积极的评价是让个体一路向前的支柱,经过OK语录网编辑反复的打磨和修改我们呈现了最新的“教育评价读后感”,我们希望这些文件会对你有所帮助可供你参考和使用!

教育评价读后感【篇1】

摘要: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用,可以说只要一个人能参与社会活动,那么他就已经与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了。

数学来源于生活。

因此,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小学教育更不容忽视。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做伯乐,伯乐意在选拔千里马,这不符合我们教育的宗旨,我们要让所有儿童都得到应有进步和发展。

所以我们要把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重点工作来做。

记得教育家陶西平同志在《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一文中提出:教师是“伯乐“伯乐善于相马,教师也要善于认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个性的差别决定我们教育的迥异。

但是,教师又不能只是伯乐,伯乐相马的目的是挑千里马而淘汰其余马,我们的孩子走进校园的那天起,就是带着一颗求知的心来的,他们就像一张张透明洁白的纸,怎样的绚烂,多姿全凭老师的一颗心、一双手,教师必须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因此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认识班上每位学生的巨大潜能,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以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建设必备的条件。

因此,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应做好以下在方面的工作:

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他们在学习新知之前所具备的已有知识,这一点常常被一些老师忽视。

众所周知,任何人在学习新知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认识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也消除了课堂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教学概念时,教师应可能地从实际中他们已认知的情景引出问题,不要问一些远离他们生活环境的问题。

记得我代表本校参加水局教育集团组织的一次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时,有一位上一年级“统计”的老师就这样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全班高兴地说:喜欢!!),那么,你们看过那届奥运会吗?(极少数学生小声地答:喜欢)。

既然你们喜欢,你们能说说中国健儿在奥运会上勇夺了几块金牌?几块银牌?几块铜牌?(全班哑然)。

这一连串的问话层层拔高,而学生的回答却渐渐消沉。

轻松、愉快的场面被这位老师的大意而破坏了,可想而知,这节课的成败不言而喻。

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人类关于数学方面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建立起正确对待周围事业的态度和方法,学会使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事例中看出数量关系的能力,这两者都是不可偏废的,都是学生是否具备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特别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物中发现数量关系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已具有的能力,认真研究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学法定教法。

这样教学起点低、层次多、要求高,适应了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创造出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教育。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研究重点,我们知道,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识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智力潜能。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搜索和思考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还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搜索和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能力,这是数学改变的核心问题,是要“应试教育”还是要素质教育的重大问题。

一般地说,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是学习的范例,学生要通过例题的学习,了解例题所代表的一类知识的规律和理解方法,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学生学会了书本上的例题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解决与之相似的问题,要能举一反三,就还要学生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甚至要经过若干次错误与不完善的思考,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就更需要我们的学生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发展水平,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反映出学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水平。

学生学习时说出自己的方法表面上看课堂教学缺乏统一性,但教师从中可了解他们是怎样思考的,哪此处于较高的理解层面,哪些还不够深入或不够准确,并从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恰当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这对学生学习新内容,搜索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高的一种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的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 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当然这并不是所有小学生能做得到的,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一个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

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

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却有一定的代表性。

教师要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

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会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

当然,如果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给每一位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帮助,那么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并达到自身正常的学习水平。

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数学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弥补缺陷,转变学生的状况,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常数,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教育评价读后感【篇2】

《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详细论述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我感触比较深的是其中对于有效教学设计的准备性因素的研究,即教学前要对学生特征、教学内容、教师自身、教学辅助和课堂教学的时空特征的分析。我也非常赞同这种观点,因为对于教育者来说,在教学设计之前,首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

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为了更好地研究学生,有效地进行教学,我首先研究了心理学流派关于学习问题的基本观点。

一、教育的对象不是一张白纸

沃森的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曾影响美国心理学半个世纪。他否认遗传的本能行为,认为人类型为的类型完全是由环境造成的。他的经典论断是,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而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这种否定意识,贬低生理和遗传的作用的环境决定论,否定了人的本能的存在、脑和神经中枢的地位,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与之相似的,是经验论的另一个代表洛克,他的“白板说”认为,人类在没有感觉、经验之前的心理状态就象一张白纸一样.上面没有任何字迹.“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他认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来自经验,因此,洛克对教育的作用估计很高,肯定教育在人的个性形成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把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这是唯物论的反映论。然而,他夸大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显然不是万能的。

二、教育不能削足适履。

古希腊神话的典故中,有一个著名的“a procrustean bed”,直译是“普洛克路斯特斯的床”。这是关于一个非常残忍的强盗,绰号prochlostus。希腊语“procrustes”的意思是“拉长者”、“暴虐者”。

他开了一家黑店拦截路人。他特别设置了两张铁床,一长一短,强迫路人躺在铁床上,矮的睡在长床上,拉着身体,使之与床齐平;身高者睡短床,他用利斧把旅客伸出来的腿脚截短。由于他这种特殊的残暴方式,人称之为“铁床匪”。

后来,希腊著名英雄提修斯在前往雅典寻父途中,遇上了“铁床匪”,击败了这个拦路大盗。提修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强令身体魁梧的普洛克路斯特斯躺在短床上,一刀砍掉“铁床匪”伸出床外的下半肢,除了这一祸害。a procrustean bed按其形象意义,这与汉语成语“削足适履”、“截趾穿鞋”颇相同;也类似俗语“使穿小鞋”、“强求一律”的说法。

教育也是一样。我们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我们应该切断学生的个性,把他们变成他们所期望的。

三、做适合学生的教育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完整的人,而不是抽象的学习者,更不是学习机器,教育不能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更应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并使两者协调发展,学生是有独立意识的人,对于没有学习动机的学生,教师不可能将知识强加给学生。不然学生做的只是应付。对学生来说,学习不是他们想做的事情,而是一种痛苦的痛苦。

每个学生都是有自己基因的种子。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每个人从降生的那一刻起,就拥有了他自己强大的基因内核,这个内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性格、个性、气质,甚至是智商,这些因素决定了学生将成长为什么样子的人。

当然,后天的教育、环境也对学生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学生与父母、老师、同伴的关键事件会对学生个性、气质的塑造有决定作用。因此,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远比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更直接、更有效、更稳定。

所以,对于高中老师来说,我们面对的是朝着自己的人生轨迹发展了十多年的,已经在家庭环境中的影响中成长十多年的、个性气质和性格即将稳定下来的成年人。而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有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理想信念等方面的灌输和影响,以及对学生不当行为的批评和纠正。这种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但它不可避免地具有强烈的控制欲。

规定学生不能这样,不能那样。控制学生很容易,但控制不是教育。

我们一直希望学生遵守规则,踏踏实实学习,勤俭节约,一心一意,各门功课都优秀。我曾经对那些上课不听课、不做作业、成绩一团糟、懒惰粗心、没有雄心壮志的学生感到焦虑甚至愤怒。总是从自身出发,或者从一个“好学生”的角度去看学生,认为学成就应该学习、思想、能力等方面都优秀。

为什么它不是一种个人主义?总是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想法、愿望、立场强加给学生。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具有自我意识、独立思考和主观能动性的人。他总是或应该按照自己内心的指引发展自己。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的敦促也好,鞭策也罢,甚至是责罚都只能是引导学生,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而不是具有决定作用。教育是否引能够起他内心的改变,乃至行为的改变,都取决于他自己的内心。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不应该把人和波兰学生改造成他们期望的东西。

教育而应当成就人,按照他本来的样子去培养。高中教育不应该再选择适合的学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而应该是适合学生的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应该是成就人,把学生培养成他本来的样子。就像一棵小树,我们能做的就是扶持和培育他。他只能长成一棵树而不是一朵花。不管是直木还是弯颈树,都是生活和风景。

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过分强调成功,忽视了成长,特别是学生的内在成长。真正成长不是长成我们要求的样子,或者我们眼中的样子,而应该他长成他自己的样子。我们太注重成绩和排名,而忽视了学生的需要。

每一个孩子都是千年莲花的种子。我们应该尊重它的原貌,庄严地给予等待,享受陪伴他的过程。

很多家长常说,孩子小的时候,不听话就不会喜欢你。万物皆有时,如果我们不以他本来的样子爱它,而是以我们要的方式爱他,只能是伤害。而我们现在,过于强调学生学业上的表现,追求第一,强调学业竞争,强调结果,忽视过程,把他不需要的动机从外部强加给他,等于是武断的拒绝了滋养他成长所需要自由和阳光。

好的教育应该让学生终身受用,最终让学生成才,成为自食其力、遵纪守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成功。教育不仅要培养高分,送学生上大学,然后停在高考上。

教育评价读后感【篇3】

黄凯孝感市现在从五个方面来综合评价教育质量问题,有品德发张水平、学业发张水平(包括实践能力)、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五个方面,一改从前为分数来评价教育质量的作风!

我认为教书育人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那么。如何衡量培训目标的实现?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是教师进行教育目标评价的指导思想。这有利于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目标。

我们要重视发展评估,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马克思说,人不是一个事物,而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生命体。在生命的每一刻,他都在成为却永远尚未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学生。教师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就是从动态的角度看待学生,把他们看作是有血有肉、个性独特的活生生的人。善于发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机会和条件。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学生更需要教师的赞美和赏识。

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能够针对学生不同的内在需求和个性特点进行赏识鼓励,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扬长避短,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存在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问题,这把尺子就是考试成绩,这是应试教育下以智力为中心的观念的典型表现。学生只要分数高,就意味着成绩优秀,就以为这是“三好学生”,就能得到许多机会。学校教育很少给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也没有把学生的非智力人才列为评价标准。

用尺子量学生对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和教育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害的。导致学校教育只注重课堂知识和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行应试教育,违背素质教育理念;它会抹去学生的个性,淹没他们的创造力。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人的素质有多面性,也具有不对称性。对于一个人来说,不可能把人的所有优秀品质都融合在一起。

在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名人都有怪才和怪才的称号。文学大师钱钟书考清华大学,语文得了98分,可数学只考了不到5分,但校长发现了他在文学方面的突出才华,决定录取他;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在清华大学数学成绩为0,但仍有机会进入清华大学。爱因斯坦大学入学时有三门课不及格,但校长发现他在数学和物理方面有独特的能力,所以他被录取了。

如果学校只以分数来衡量学生,估计这些历史名人已经被排除在校门之外了。

一方面,人才成长的途径很多,进入只是其中之一。考试成绩充其量只能证明学生的应试能力,但不能代表其他能力,如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另一方面,社会需要各种规格的人才,不是一种标准、一种模式,而是多种标准、多种模式。

因此,分数不能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只是评判好学生和坏学生标准的一部分。学生的好坏是要靠综合评定的。

就拿美国现任**布什来说吧。当他在耶鲁大学时,他的考试成绩总是很差,但你可以说布什不像一个好学生。所以你不介意。只要你继续努力,你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教育评价读后感【篇4】


教育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旨在评估和衡量学生教育成果,并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反馈。阅读《教育评价》这本书,我对教育评价的理解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这本书详细、具体且生动地介绍了教育评价的重要性、方法和实践,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系列有用的工具和技巧。


在书中,作者首先强调了教育评价的目的和意义。他指出,教育评价不仅是一种量化的分数,更是一种对学生个体发展和整个教育系统进步的综合评估。教育评价应该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潜能,而不仅仅是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这个观点让我深思,教育评价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力,而不是仅仅对他们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在介绍教育评价的方法和实践时,作者提到了多种评价工具和技术。他强调了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重要性,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很精彩,让我对如何运用这些评价工具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例如,通过学生自评、同行评价和家长评价,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提升能力。


书中还提到了教育评价的目标应该是为了改进教学。通过教育评价,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学校和教育管理者也可以通过评价结果了解整个教育系统的运作情况,并进行改进。这一点对我来说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时刻关注教学质量,并通过评价不断提高自身和整个教育系统的水平。


阅读《教育评价》这本书,让我对教育评价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育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分数进行衡量,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发展。通过多种评价工具和技术,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提升能力。同时,教育评价还可以为改进教学提供反馈和指导。教育评价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关注,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评价能力和水平。

教育评价读后感【篇5】

作者:舒晓辉

**:《中小学德育》2012年第12期

2012年11月16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21世纪农村教育高峰论坛上发布了《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报告显示,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1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10年农村学校减少了一半。杨东平认为,农村学校日益荒芜凋敝,农村教育出现了“城挤、乡弱、村空”的危局。

当前农村学校的困境让我想起了我在农村教育方面的艰辛而快乐的经历。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在离家200米左右的一个村子——独枣小学读书。当时,每个年级都有两到四个班。虽然没有塑料操场或煤渣跑道,男孩们在泥泞的操场上打篮球,放学后跑满灰尘;女孩们在操场上玩跳绳、橡皮筋和房子。后来,我从小学毕业,每天步行30分钟到村中学-珠中学到初中;后来,上世纪90年代初,我步行一个小时到镇中学——后港中学读高中;最终,顺利考入省师范大学。

应该说,出生在农村,我的学习经历比较顺利。如果我晚出生20年或者30年,恐怕读书历程会艰辛、难料得多。

那时的社会不存在现在三令五申却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择校热,培养的学生也能很好地适应毕业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社会、家庭对学校、对教师都充满了期待和感激,并没有现在那么多的抱怨和怀疑。

那时的生活水平不高,但一个学期三五元钱的学费在农村老百姓的日常开支中占的比例远没有现在高,影响不了生活质量。现在,虽然免了学费,但是改制费、**的择校费、培训补习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不计其数,老百姓怨声载道,教育投诉居高不下。

那时的学校没有现在重点中小学规模大,却成功解决了所有村子里儿童就近上学的问题,而不会像现在,孩子一年四季五点多钟就得起床朝学校赶路,更不会出现如今因为撤校并点形成了所谓的“中心学校”后,学生不得不乘车,而又乘上了问题“校车”而引发的一个个悲剧。

教育评价读后感【篇6】

最近我读了《小学数学教育评价》,现在谈一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教师评价学生。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继承、改进、发展和运用。

1.形成性评价。在认知领域评价中经常采用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课堂提问、课内外作业分析、平时测试、制作模型、整理学习阶段知识等方面进行评价。

2.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师对学生成绩评价的方法。当学生完成某一阶段学***时,可对其行为进行表现性评价测试。

(二)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是使现评价由外在向内在、由形式向本质、由定量向定性、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的突破口。掌握自己的主要标志是能否正确评价自己。

因此,自我评价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它可以分为学生评价卡、数学日记和档案袋评价。

生数学评价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目前,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评价内容片面,只强调对学习的评价,忽视对学生数学的理解。二是喜欢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家长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究其原因,是教师缺乏教学民主的思想。

三是评价方法单一,过程简单,过分依赖笔试,夸大了试卷在评价中的效率。四是评价的作用不大,大部分教师***用定量的方法去评价学生学***绩,缺乏用定性的方法去评价学生的学***,把评价的结果看成是评价的终结,不重视引导学生在评价以后进行反思。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只注重数学评价,采用灵活、科学、广泛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事半功倍。

教育评价读后感【篇7】

《教育评价读后感》是一本由陈教授撰写的教育理论著作,本书对当前教育评价的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观点。通过阅读本书,我对教育评价这一重要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本书对教育评价的背景和现状进行了详尽的介绍。陈教授指出,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状况、教师教学质量以及学校整体发展进行评估和反馈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在现实中,教育评价往往被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个性发展。本书通过大量的数据和案例,揭示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引发了我对教育评价的反思。


本书提出了改进教育评价的一些设想和方法。陈教授认为应该从多个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知识积累、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以更全面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教育评价还应该注重对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关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自主选择权。这些设想让我重新认识到教育评价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同时也让我对未来的教育评价充满了期待。


本书针对教育评价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陈教授认为,教育评价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评价、反思和改进,形成一个良性的评价循环。教育评价还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以提高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这些建议为我提供了一些实践的思路和参考,同时也让我对教育评价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我认为本书对教育评价这一议题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分析,内容翔实而且生动有趣。通过阅读本书,我不仅对教育评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了一次反思和提升。我相信,只有不断改进和创新教育评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教育评价读后感》是一本思想深刻、理论严谨的教育著作,通过阅读本书,我对教育评价这一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时,本书提出的设想和建议对我个人的教育实践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相信,只有不断改进和优化教育评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铺就坚实的基础。

教育评价读后感【篇8】

深知开卷有益的道理,所以我利用教学之余认真拜读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学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评价》一书。本书包括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的特点和理念、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实施的要求与程序方法、思想政治课学生评价的原则与指标体系构建、思想政治课的学生认知评价、思想政治课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发展的评价、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评价、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价、以教学评价促进教学反思等八章内容。

“评价”一词早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出现。教育评价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搜集信息、分析解释,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优化教育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新的教学理念主要是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本,意味着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价值观,学生在道德上受到高度尊重,学生在行为上得到充分依靠。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个人进步和各种发展功能。

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建构了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改变了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惟一标准的传统观念和做法。从评价的指导思想来看,课程评价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从技术角度看,它不是定量分析,而是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结合;从评价的主体上看,是校内外的、综合性的,并由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既重结果更重要过程的多元评价网。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在评价方式上,提倡灵活有意义的评价方法,比如运用学生成长档案袋、小**、答辩、各式各样的小制作等形式,使评价成为一种开放式的、持续的行为,以确保评价自身的不断完善。

在学习了以上的知识后,我不禁想到有人说过,生活是美好的,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每朵花都有绽放的理由。那么教师应该怎样面对学生呢?我们认为首先要关注的是人的素质,而不仅仅是分数。只有重视人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学校教育就是要营造生命成长的空间,关注生命成长的过程,而成长空间要洒满爱心,成长过程应充满自信,要让快乐伴随师生共同成长。

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也借鉴了一些评价思想政治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基本方法。首先是自我评价。平时,我们的老师也需要在工作总结中进行自我评价,那么中学生如何进行自我评价呢?

在关于《新自我新认识》的教学中我向学生提出一个思考问题:“我是谁?”学生乍一看都笑起来,有的还小声议论:

难道我自己是谁我不知道?由此我引入教学,告诉学生认识自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认识自己也要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径,那就是要正视现实生活,实事求是,全面客观的看待自己。比如我常常选择在期中、期末、日常抽测或者一些比赛、活动结束后,让学生从前一段学习生活中选择一些项目进行评价。

对所选项目的自我评价应包括:我在项目中将努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我实际做到哪些?

从中我学到了什么?我为这个项目感到骄傲的是什么?下次我需要在哪些方面改进?

这样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可以如实评价自己的思想品德行为和结果,也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增强自我完善的能力。第二是他人评价。实际上,学生非常关注同伴评价。

一个人从别人那里看到自己,他的个性就是他现在通过别人的反馈得到的信息。所以我请学生制作一张小卡片,主题是“同学心目中的我”,然后请周围的同学真诚地填写上评语。同伴评价是一个相互评价、相互学习的过程。

通过同伴的评价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他人的优点所在,以便更好地学习别人的长处,改进弥补自己的不足。所以别人也是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但是,由于中学生的年龄和发展水平,他们之间的相互评价很容易被形式化。

要么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团和气,要么陷入名次成绩之争相互指责,另外在互相的评价中一些个性内向或人际关系较差的学生,往往获得的评价较低。所以老师要善于引导,注意克服各种评价偏见,使学生通过客观、公正、理智的评价过程学会相互尊重和彼此欣赏。此外我还建议学生尝试去了解“父母心目中的我”、“老师心目中的我”是什么样,由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目的是借助多方力量引导学生从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到社会自我,不断积极完善自我形象,塑造理想的自我。

第三是描述性评语评价。教师要善于欣赏和表扬学生。赞美是一种交往的方法和艺术,学会赞美不仅使人掌握了这种方法、这门艺术,更重要的是使人学会了对别人的尊重、理解和真诚的关爱。

在这样的评语中应该包括:性格、学习成绩、上课情况、作业、学习态度、参加活动、集体观念、工作能力、同学关系、特殊能力、环境卫生、诚实正直、遵守纪律、进取心、、信心和毅力、自我要求、知识面等等。作为班主任我们常常在学期结束时撰写评语,在具体撰写时我通常是先进行民主评议,由小组长组织同学评议,并且由各科课代表参加评议过程,多方了解情况收集信息,再结合自己日常的观察做出评语鉴定。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所以在具体撰写评语中一定要体现渗透关爱。当然过多过分的溢美之词也不足取。

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分别对他们客观公正地评价,在希望中和善地直言缺点,在鼓励中给予明确的指向。

本书还介绍了分数等第式评价、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相结合等各种方法,我们可以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好方法,让思想品德课也变得美丽生动!

本文网址:http://m.968OK.com/fanwen/259828.html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