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语录 > 范文 > 导航

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读后感七篇。

真正的读后感是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按自己的框架对文章内容进行整合,进行更为体系的思考,也许大家都被作品这本书的内容打动。你在网上看到过其他人写的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吗?我们搜集了大量材料终于完成了这篇“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读后感【篇1】

看完《大国崛起》,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荷兰。

印象中的荷兰是一个位于欧洲西北部的国家,陆地总面积超过4万平方公里,靠近北海,与德国和比利时接壤。这个国家以海堤、风车和宽容的社会而闻名。首都设在阿姆斯特丹,****在海牙。

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是因为在影片中,我看到荷兰是一个重视商业**的国家,他们都更加重视商业利润。对他们来说,其他事情似乎无关紧要。他们不关心政治,他们关心自己的利益,他们关心税收,他们关心与金钱有关的一切。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国家,不问政治,只问商业。

当荷兰人得知西班牙占领荷兰时,荷兰人根本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于是向王位鞠躬。后来,西班牙人声称荷兰是西班牙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他们没有异议。在那一刻,我不得不说,我钦佩荷兰人民的忍耐力。当西班牙人派来总督,当他们的国王的时候,他们马上顶礼膜拜,我实在无法用言语形容这个国家,我以为它是软弱的。

但是,当西班牙人提出上重税的要求的时候,荷兰人就不干了,他们马上揭竿而起,奋起反抗,把西班牙人赶出了自己的国土。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很想笑荷兰人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却也佩服他们为商业所付出的那一份执着。

到17世纪中叶,荷兰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确立。目前,荷兰东印度公司有15000家分公司,占全球**分公司总数的一半。当时,全世界2万艘船中荷兰就有1.

5万艘。比英,法,德,诸国船只的总数还多。在东亚,荷兰占领了中国台湾,垄断了日本的外交事务;在南美,荷兰占领了巴西;在北美,荷兰东印度公司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市,今天的纽约。

1648年,荷兰达到商业繁荣的顶峰。

我认为荷兰人民最需要注意的是1656年,荷兰代表团抵达北京,清朝接待了他们。但是荷兰人在遇到皇帝时不得不面对三鞠躬九叩头的仪式。当时,所有来到中国的国家都会遇到这一事件。然而,几乎没有那个国家的外交官愿意接受这一不人道的规则。但是,荷兰人却同意了。

荷兰人不想为了尊严而丧失重大的利益。

从这些我们能够看到荷兰人注重资本,注重商业,已经超过了其他的一切了。当我来到中国,为了和中国人民做生意,我去了三个磕头和九个礼拜的地方看中国皇帝!我相信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为了商业而做出这样的事情,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荷兰人可以放弃我们所一直秉持的尊严,或许在我们看来这匪夷所思,这是对自己的侮辱,然而或许巨大的利益对于荷兰人来说是高过一切的,面子如何,尊严如何,别人的看法又如何,只有足够多的金钱才能不断发展,不断壮大自己。

如今的荷兰已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达,是世界造船大国之一;农业发达,是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旅游发达,每年接待游客260多万人次。并且花卉也是荷兰的支柱性产业,正因如此,荷兰享有“欧洲花园”的美称。

我喜欢荷兰的与世无争,喜欢荷兰的宽容,喜欢荷兰的注重商业,喜欢荷兰能够为自己所注重的东西而放弃常人所不能够放弃的东西,喜欢荷兰为了商业所呈现出的大大的执着,喜欢这个有经济头脑的国家,喜欢这个把美丽输送给各个地方,享有“欧洲花园”美称的荷兰。

大国崛起读后感【篇2】

《大国崛起》对美国的“西进运动”也是极度赞赏。“那是一段历时近一个世纪、漫长而艰险的历程。到达西部的人们面对的是一无所有的荒漠。他们必须在这里学会生存,而且要一代代地生存下去。”“西进运动毫无疑问是美国历史上充满开拓、勇气与冒险精神的一页,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正是它,塑造了通过自我奋斗、实现个人梦想的美国精神。”“19世纪末,经过开垦和耕种的大草原变成了沃土桑田,曾经荒无人烟的西部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粮仓。”(第10集)这里提请读者注意《大国崛起》反复强调美国西部曾经是无人的荒漠。这样的话,老实说,连严谨的美国资产阶级学者都不会讲。

让我们看一看尊重史实的学者们是怎样写的。“西部的开拓是在剥夺印第安人土地的过程中实现的。对特库姆塞领导的泛印第安人运动的镇压,结束了东部印第安人联合抵抗白人侵犯的历史。在1830年代,杰克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中西部农业商品生产和南部棉花种植园经济的扩大使白人扩张主义者急切地夺取印第安人的土地。1830年国会通过了《迁移法》(Removal Act)。这是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法律依据。印第安人部族如索克斯(Saux)和福克斯(Fox)人在酋长黑鹰领导下进行了反抗斗争,于1832年试图返回伊诺斯西北部的家园,遭到伊利诺斯州长派出的民兵的杀戮。住在佐治亚西部至密西西比河和向北到北卡罗来纳西部和田纳西东部的四大印第安人部族奇卡索人(Chickasaws)、克里克人、乔克托人(Chocktaws)和切罗基人进行了抵抗。佛罗里达的塞米诺尔人也一直顽强抵抗,但都遭遇到失败。1844年,美国东部的3/4的印第安人被迫迁往密西西比河以西,而未迁走的30000印第安人大多留在苏必利尔湖的偏远地区。印第安人在迁徙中约减少了1/3的人口。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

这段文字摘自杨生茂、陆镜生著《美国史新编》的第160—161页。这本书是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以上史实大学文科生是应该知道的。为什么《大国崛起》的制作者们就不知道呢?《大国崛起》这种无视历史事实、美化殖民主义的地方不胜枚举。

大国崛起读后感【篇3】

软件学院软件11-1李晓川学号***

看完了《大国崛起》,在惊叹于发源自大航海之路的世界发展史的辉煌壮丽之余,心中突然生出一个问题:九个各不相同的国家,前后数百年的历史长流,它们先后矗立于世界之巅,是偶然还是必然?这些各领**的世界大国,它们究竟都崛起在何处呢?

这是一个难解的问题,也是一个多解的问题。一个大国的崛起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谁也无法用一句话说清楚一个国家崛起的全部原因。而不同的国家的崛起情况总是不一样的,只要找到适合自己国家崛起的方法,解决自己国家的问题,这个国家就会很快崛起。

综观过去500年中崛起的9个国家,我认为这些因素对一个国家的崛起起着重要作用。

一、抢先和创新:葡萄牙抢先登上非洲,便霸占了非洲;西班牙抢先登上美洲大陆,便第一个拥抱了这块陆地;荷兰抢先在**上航行五大洲,便给它带来了无尽的财富;英国抢先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便使它统治世界一个多世纪;美国抢先进行以电力为主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便使美国取代英国,主导世界很长时间,直到现在。另外,“创新”也是大国崛起必不可少的。

荷兰在**上一次次创新,才得以战胜欧洲列强,成为17世纪的世界**中心;英国以瓦特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的发明,使英国很快成为“日不落帝国”;美国以爱迪生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的创造,使美国在二战后迅速成为世界霸主;德国和日本的借鉴和创新能力也是世界有名的。美国现在又抢先占领了信息技术和太空,这无疑使它在下一轮的竞争中处在了非常主动的位置。

二、政治体制上的进步:英国早在1215年就签署了一份宣言——《大宪章》。《大宪章》有两条最著名的条款,一条是:

国王要宣誓“向任何人施以公正,不能剥夺他人的权利”;另一条:如果法庭没有判决,国王也不能逮捕和剥夺他人的财产。在英国的历史上,还形成了“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两大原则,这使英国很早就形成了“民主、法治、平等”的社会制度,避免了昏君、暴君对国家的危害。

美国的**体制使美国每次都能选出聪明能干的领导人,这也是美国能够长盛不老的原因之一。

三、思想文化上的进步:1789年,法国大革命形成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进步思想,影响了整个欧洲,使整个欧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也加快了法国的崛起,连德国也是受“自由、平等、博爱”的进步思想影响而崛起的。一个国家的崛起,必须接受新文化,抛弃旧文化,重新诞生。

美国从它独立的时候起,就受着欧洲新文化的影响;日本的明治维新也是在它的传统文化中融进了西方文化;俄罗斯的彼得一世学习西欧时,也使**融入了西欧的文化。****提出“八耻八荣”,我认为是想营造一种先进文化,引导国家向前发展。受落后思想禁锢的国家是无法崛起的。

四、教育与科技的进步:这一点似乎是无庸质疑的。在德国崛起之前,教育令我们吃惊。早在德国统一前夕,适龄儿童入学率就已达到97人

5%,这一点令我国望而生畏。崛起时,英国、美国、苏联的科技进步都让他国望尘莫及,瓦特、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名字如雷贯耳,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加加林的太空行走,给人感觉苏联已在“天上”。

5、 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既然要崛起,就应该是落后国家,至少是不发达国家。我们是不发达国家,肯定有很多方面不如发达国家。要崛起,就要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英国崛起前学习了荷兰,德国崛起前学习了英法,**的彼得一世更是匿名到欧洲学习,日本的明治维新是“翻天覆地”的向西欧学习,我们可以看见它的发展之路都是延着一条有规律可循的轨迹伸延前行的。

这些大国的崛起,不仅对其它国家,而且对任何一个组织,甚至对每一个人都有着非常现实的借鉴意义,并给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启示。

大国崛起读后感【篇4】

大国崛起观后感_高中观后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片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本来西方大国还应该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可能这些国家的历史还不够典型;而像荷兰那样的小国,却被列入大国行列,显然该片对大国的定义,并没有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

那么这部电影中定义的大国有什么共同点呢?

一、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历)对外扩张的历史或现行;

二、曾经或正在称霸世界、或进行殖民统治;

3、 曾经经历过推翻封建帝制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4、 他在工业、技术、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五、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包括正反两方面)。

纪录片中介绍的9个国家基本符合上述要求。相比之下,我们中国虽然是个东方大国,但却不能“入围”,大国之列,连日本都不如。什么道理呢?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我们几乎没有任何上述大国的标准,只有大国和大国的目标和殖民地。那么,中国为什么不能像日本一样,学习、追赶和超越西方呢?

有人说我们的制度不好,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没有中断,国家也没有****,这证明历代的制度在维护主权和国家统一方面仍然发挥着作用。说我们的人才和技术不好,但四大发明是中国的。没有火药,就没有热火朝天的**和火箭,就没有指南针,就没有新大陆,就没有纸和活字印刷,就没有信息产业,这说明中国古代文明是辉煌的。

那么,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教育有问题吗?我同意从这两个方面来寻找落后的原因。首先,我国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这是不争的事实。

无论是西方大国的崛起还是德国和日本的迅速复苏,都是德益于教育的坚实基础。但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大的差距。一是教育普及率低,二是教育效果不好。其次是,再教育水平低。

可以说,九大国的崛起充满了鲜血,主要是建立在掠夺和侵略别国的基础上的。今天,中国走和平崛起道路,这是由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决定的。

从中国的国情来看,中国有着爱好和平的历史传统,中华民族是一个温和的民族;近代倍受列强的侵略,中国不会再去伤害别的世族;中国目前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大国非和平崛起及其衰落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从时代需要看,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我们只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随着经济全球化,我们可以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逐步增强综合国力。

一台12集的电视给了我很多灵感。如何理解中国?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也许只有片段不能给出完整的答案,至少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大国的兴衰风云变换,也让人感慨万千。但真正感动我的却是一些细节。荷兰载物船出海,遇大风暴被困,在生命垂危之际也坚决不动用客户的商品,拼死把客户的商品安全送到了指定地点,树立了良好的信誉,铸就了荷兰大国的崛起,也告诉了我们什么叫“人无信不立”。

还有那德国总理的一跪,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国领导人风范,更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大国的责任感,从那一跪开始,德国得到了全世界的谅解,也开始再一次踏上了统一和强国之路。德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正视错误,敢于承认错误,才能不断增强自己,赢得对手的尊重。

大国崛起读后感【篇5】

《大国崛起》的观后感

在发展哲学课上,看了两集《大国崛起》感触很多,变革、发展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无论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发展都是其生存的必要条件。

这次主要看了**和美国的崛起,现在我就**为例谈谈我的感受。**的崛起,之所以不说是苏联或俄罗斯的崛起,而说**,是因为我觉得那个国家真正走上强国之路是从农奴制改革开始的。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废除农奴制,导致资本主义的发展。

此后**经济迅速发展,但改革后**封建势力依然强大,导致**社会不稳定,资本主义道路岌岌可危。于是,1917年**爆发了十月革命,以列宁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因为内战、自然灾害等一些因素,当时苏联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为此,1921年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并且引进了一些外资,促使苏联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毫无疑问,这一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列宁根据当时苏联的实际情况领导苏联出去,是正确的。列宁死后,斯大林上台,苏联开始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此后,苏联始实了两个五年计划,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使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但是,弊端也伴随着这些成就“孕育而生”,官僚主义,****,重工业比例过高,文化封锁,对农民过于伤害等问题,也让苏联的经济文化静止不前,高度的集权也是和现代社会的法制、民主相违背的。

在这里我不想说,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就一定是好的改革,而斯大林模式就是不对的。我认为一个国家在每一个历史阶段所需要的政策都是不同的,一个能发展的好的国家,必须需要领导者审时度势,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和外在的大坏境来制定本国发展的政策,当然这些政策也要随着坏境的变化而调整、创新,这样一个国家才能永续发展。就像斯大林模式一样,在初期它是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的,只是在二战结束后它的弊端日益显现,苏联几任领导人就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虽然没有墨守成规,但是还是没有跳出斯大林模式,最后戈尔巴乔夫想仿照资本主义国家,引入**制,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导致苏联解体。

写到这里,让我想到了美国,那个世界第一大国,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我觉得美国为了更好地发展,不断的创新。最成功的就是“罗斯福新政”,罗斯福借鉴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改变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用国家的力量适当去调整市场,促进市场有序发展。美国成功地运用了苏联模式的有益部分,走出了经济危机,走向了经济繁荣。

看了这两个国家的崛起,让我想到了我们自己。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如何发展?发展经济是毋庸置疑的,但现在我们的gdp是靠卖资源、卖廉价劳动力、污染环境来获得的。

现在的中国只是“世界工厂”,我们必须要依靠知识、技术、制度创新走出一条持续发展之路。

大国崛起读后感【篇6】

不管怎样,生活还是要继续向前走去。有时候受伤和失败不一定是坏事,它会让你更好,孤独和失落也是一样。一切都会成为一件好事,只要你能走到最后。《大国崛起》观后感

最近看了电视片《大国崛起》

它对九个大国的兴衰史作了一个扼要的、生动的介绍

我来谈谈个人的几点观后感

西方列强应该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奥地利等

也许这些国家的历史不够典型,但像荷兰这样的小国

却被列入大国行列

显然影片对大国的定义

并没有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

那么该片所定义的大国

有什么共同点呢?

1、 具有(或正在经历)外部扩张的历史或潮流;

二、曾经或正在称霸世界、或进行殖民统治;

3、 曾经经历过推翻封建帝制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4、 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的突出表现

五、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包括正反两方面)

影片所介绍的九个国家

基本上都具备上述的条件

相比之下

我们中国虽然是个东方大国

但却不能"入围"世界大国之列

连日本都不如

什么道理呢?因为在过去的几百年间

我们几乎不曾具备上述大国标准中的任何一条

而只是大国列强的蹂躏对象和殖民地

那么为什么中国就不能像日本那样

学习西方、进而赶上和超过西方呢?

有人说我们的制度不行;有人说

我们的人才不行;有人说

我们的科技不行;有人说

我们的教育不行;甚至有人说

我们的人种和民族性格不行

"狼图腾"一书就指出

农耕社会使汉族人自然发展出“羊”的性格

恐怕连山羊都不是

属于绵羊

别说像成吉思汗那样横扫欧洲了

一见到日本兵打过来了就哆嗦

当汉奸、伪军的中国人就多达几百万

比日本侵华军队人数还多(按照***文章的说法

日伪军被我军歼灭的比例是一比二)

不仅如此

台湾还有不少中国人去充当日本兵

到东南亚为日本人卖命

***我哥哥是日本士兵,死在菲律宾!

所以别人敢于看不起我们、欺负我们

是因为我们自己太软弱、太缺乏民族气节

一个人总想委曲求全、不敢得罪人

是不会有出息的;一个民族

不敢冲向世界、征服世界(通过合法途径)

就不会强大起来

说我们的制度不行

可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没有中断

国家没有**

证明历代制度对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说我们的人才和科技不行

可是四大发明是中国的

没有火药

就没有热兵器和火箭

没有指南针就不能发现新大陆

没有造纸和活字印刷就无法产生信息产业

说明中国的古代文明是辉煌的

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教育有什么问题吗?我同意从这两个方面寻找落后的原因

首先,我国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是个不争的事实

无论是西方大国的崛起

还是德国、日本在战败后的迅速复原

都得益于教育基础的雄厚

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很大

一是教育的普及率低

二是教育的效果不好

一方面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另一方面是落后地区缺乏人才

其次是再教育水平低

"一招鲜、吃遍天下"、"隔行如隔山"

是我们的普遍就业观

我们的人才往往不是复合型的

一行干不下去

其他的就干不了

也不想再学习新的技能

只能下岗回家

我到过一些省份

无论是在城镇、还是乡村

图书馆都很少

麻将馆倒是比比皆是

打麻将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人们一有时间就去赌钱

却不愿意买两本书看一看

像这样下去

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呢?

文化是什么?它好比是计算机中安装的软件

你的计算机硬件再好

但如果软件不行

甚至感染了病毒

也无法正常运行

同样即使我们的物质条件再丰富

军队装备再优良;如果没有先进的文化

没有先进文化武装起来的人

我们的孩子就会去吸毒

干部就会腐败

军队就会打败仗

一百多年前

北洋水师的铁甲船并不比日本的差

水兵也是训练有素

为什么还打败仗?因为清**腐败

指挥官方柏谦临阵脱逃

这说明我们的文化、即"软件"不行

不是"硬件"不行

那么,文化落后是阻碍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主要原因吗?我认为是这样的

我这里所说的文化

是"大文化"概念

它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更重要的是先进的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人文、法律、宗教等领域,属于上层建筑

过去在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下

中国曾经出现过"康梁变法"

但被顽固不化的"老佛爷"镇压下去了

后来,受西方“自由、平等、友爱”民主思想的启发

孙中山终于发动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

并提出了"三民主义"进步思想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提倡新文化的运动

陈独秀提议要请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来拯救中国

**"十月革命"又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革命

可见,这些“大文化”和先进思想是引领社会进步的火炬

也是驱动社会机器快速运转的"软件"

没有这些先进的文化

就不会有今天的新中国

一般地说

自然科学是有价的

可以花钱买回来的

比如专利、know how以及机器设备

但是社会科学则是无价的

无法用金钱买回来

更不能照抄、照搬

日本人从欧洲学习了一些治国的法律、制度和思想

并不是拿回来就能用的

而是要结合本国的国情加以改造

才能付诸实施、发挥作用

在辛亥革命到现在的一个世纪当中

经过了几代人的牺牲和努力

中国终于开始走上了和平崛起的道路

与上述大国不同的是

我们不可能再走他们的老路

通过对外扩张和侵略实现自身的强大

但是我们作为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

没有理由不成为世界大国和强国

而中国的强大

只会有利于世界和平

遗憾的是

我们今天距离成为大国的目标还很遥远

我们庞大的躯体里是空洞的

缺少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基础

相反,有很多封建的、腐败的、落后的、愚蠢的东西

也包括来自西方的垃圾

随着“*****”的“全盘否定”(包括对“计划经济和苏维埃式社会主义”的否定),人们的思想似乎出现了“真空”

老的东西被否定了

新的东西还没有建立起来

甚至出现了"信仰危机"、"文化空白"

除了金钱以外

人们似乎什么都不相信了

不管是伏尔泰的启蒙思想

还是马克思的“资本论”;“资本论”是孔孟之道

还是今天的市场法规

人们似乎都不感兴趣

实用主义、钱权交易、急功近利、损人利己

却成为了不少人遵循的"潜规则"

连刚毕业的大学生

也迅速滑入了"传销"的团伙之中

我们国家迫切需要建设和谐、健康、先进的文化

急需倡导科学的、理性的、法治的观念

否则,我们就无法抵制和消除封建腐朽无知的文化和庸俗习俗

旧中国不能强大

因为没有先进文化,国民党反动派不能打败共产党

因为没有健康的文化,后来我们在“大跃进”和“*****”中犯了错误

也是因为缺乏科学和法治的文化

没有与时俱进的文化和文化教育

即使中国将来强大了

成为了世界大国

也会像过去的一些大国一样

再次衰落下来

法治也是一种文化

和谐社会

必须建立在法治文化的基础之上

和谐社会

就是法治社会;和谐世界

就是法治世界

安南最近讲

伊拉克现在已经陷入了内战

甚至比内战还要糟糕

这是他在即将离任之际

感到最遗憾的事情

他还说如果联合国当初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也许这场战争就不会发生

可见世界需要法治

建立和谐世界更需要法治

任何国家的崛起和发展

它不能再通过扩大武力和超越国际法来实现

了解西方列强崛起的历史

一方面能使我们警觉

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差距

电视片《大国崛起》

正是从这两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史料,这不仅对我们的成年人有教育意义

而且也可以作为学校历史课的有益教材

????

????

大国崛起读后感【篇7】

11管理4班***兰彩虹

英国,从一个西欧小小的联合王国到18世纪至20世纪早期最强的日不落帝国,至今仍然在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她的崛起,告诉了我们改革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发展,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改革是一个国家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建立上层建筑,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的崛起,就像一些大国的崛起一样,始于改革。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具体的改革形式也不同。

如法国发生了革命,德国进行了普鲁士领导的统一,而英国在取得海洋霸权之后,工业革命应运而生。改革以后,社会生产力得以解放,统一的市场逐渐形成,商品经济比自然经济所具有的优势更加明显地显现出来,工业经济的发展使得城市化进程加速,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决定了生产力的真正意义。

有人认为英国的成功来自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动力来自**?这动力正是来自英国取得海洋霸权之后的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英国取得的海洋霸权之后垄断了海洋**,殖民地的扩张则带来了丰富的原材料和工业产品的倾销地,使得英国的市场似乎变成一个需求无限的黑洞,谁能生产更多的产品谁就能获得更多的财富。

原有的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英国人民迫切需要一种更先进的生产方式来生产更多的产品。此时,工业革命应运而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需求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力发展,满足社会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劳动力资源的丰富、劳动对象的扩大、劳动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的提高,使英国经济在欧洲迅速崛起。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态。生产关系支配和制约着各种社会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符合其客观要求的生产关系。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国家,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则帮助英国建立了意义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是当时最先进的经济理论和新的生产关系。先进的生产关系能够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落后的生产关系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先进性彻底改变了英国,使英国成为世界强国。

开放、自由、民主的社会制度是英国腾飞的基础,武力夺得的海洋霸权和殖民地给了英国腾飞巨大的动力,而工业革命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则给英国腾飞插上了一对巨大的翅膀,帮助英国成为了世界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大国,在世界发展史上占有了一个及其重要的地位。

由此,我国当前应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原理,把握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本文网址:http://m.968OK.com/fanwen/306682.html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