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语录 > 名人名言 > 导航

王阳明名言摘录175句

2023-12-07 王阳明名言

山近月远觉月小,然而我们却说这座山比月亮大。若是人们拥有像天一样大的眼睛,必定会看到山的高度比月亮的宽度还要广阔。为了满足您的要求,OK语录网编辑特意整理了王阳明名言相关的数据。名人名言能够帮助我们塑造良好的个性,而且名人名言也是我们内心的支撑。希望这些句子能够带给你们更广阔的视野,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1、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 ——王阳明

2、工作生活忙乱,皆因得失之心

3、这四句,是王阳明哲学的核心表述,关系阳明思想的终极关怀和基本宗旨。阳明哲学以“心学”而在中国哲学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心学”弥补了中国传统哲学只研究客观世界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一空白,对后世中国人文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4、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王阳明《传习录》

5、天下之人心皆吾之心也,天下之人犹有病狂者矣,吾安得而非病狂乎?犹有丧心者矣,吾安得而非丧心乎?

6、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王守仁 《传习录》

7、王阳明认为人人皆知善恶,只是有的人无法正确地去行动,他提倡人们要以善行来实践自己的理想和信仰。

8、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

9、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10、王阳明的名言就是天人合一,凡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应有的道理和规律,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产物,天地之间人为贵,人要用自己的智慧服务于天地,而不是破坏和滥用,我们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珍惜物命,保护自然资源,节源减流,成为文明人

11、庐山显示南斗旁的屏幕九折云锦。

12、王阳明鼓励人们要积极地改变自己,他认为个人的心性是可以通过自我修养和努力改变的。

13、吾于是益有以信人性之善。

14、王阳明指点道:你太执着于外物。

15、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守仁

16、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王守仁

17、生命的无意义,迫使人去创造自己的意义。不管黑暗多么广阔无边,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光明。

18、一直以来,书都没有错,只是读的人错了。

19、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名言格言·王陽明

20、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

21、王阳明强调了人的主体性,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思考的主体,应该根据自己的理性判断来行动,而不是盲从他人的意见。

22、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23、如果意志是屈从的,无论程度如何,它都会有所帮助。

24、人世间所有的战斗,剥除了各种外衣之后,都是心战。

25、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26、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27、的确,生命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拒绝庸俗,能够灿烂奔放,但也可以在随波逐流中丧失任何意义,成为行尸走肉。

28、此心不动,是说看到万事万物也不动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正的随心而动,不过分执着,不局限条条框框,追求内心的真实想法,随机而动,不过分追求成功,失之不悲,得之淡然!

29、是非这两字是个大原则,其具体精妙绝伦处就取决于每个具体的人了。

30、是非,不用从学者的讲学中去区分,只需从自己的内心去辨别。

31、不要笑得远远的,何必劳烦虎溪。

32、长江一直停滞不前,万里终将回归。

33、大批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34、再指向河面星星点点的渔火:这都是光。

35、“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王阳明《传习录》

36、心若不安,世间万物跟着烦乱,纷纷攘攘,无穷无尽。

37、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王阳明

38、官场的内耗,国家的虚耗终使社会积重难返,尾大不掉,表面的繁荣也逐渐成为泡沫,像吹出的肥皂泡,体积越来越庞大,而随着肥皂水的张力到达极限,越来越脆弱,然后一触即破。

39、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王守仁《传习录》

40、怒所不当怒,是怒鬼迷;惧所不当惧,是惧鬼迷也。

41、一个人对了,一个国家就对了。你是什么样,社会就是什么样。

42、“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名言格言·王陽明

43、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44、“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名言格言·王陽明

45、与朋友相处,懂得谦让很重要

46、有意于求宁静,是以愈不宁静耳。

47、阳光香炉紫烟,挂瀑布前。

48、真知即所以行,不行不足以谓之知。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49、“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王阳明《王阳明全集》

50、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王阳明《泛海》

51、人生是一段旅程,难易皆是修行,苦乐全在心境。

52、读史越多,越会悲哀地发现,以史为鉴几乎是不可能的。技术变了,制度变了,表面那一层都变了,可里面的内核永远不变。魏忠贤四百年前有,四百年后还会有,换个皮囊他就成了你的上司。袁崇焕四百年前有,四百年后还会有,身边那些不懂政治却想玩政治的人最终都被政治玩得很惨。

53、道理人人会讲,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从心上用力,砥砺出不偏不倚、动转得势的强大心灵,即使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动作也会走形。毕竟相由心生,情随事迁。——王阳明

54、地灵则人杰,人之无良,亦足以为山川之羞!

55、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事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说闲话。——王阳明

56、心无外物,物以心生——王阳明

57、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王守仁

58、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王守仁

59、人,是要有些信仰才能支撑着活下去的。没有了大义可以选择苍生,如果连苍生的代言人于谦都落个鸟尽弓藏的结局,那么路在何方?像庄子那样身如不系之舟,脱离这“曳尾于涂中”的苦海?两千年来,无数的人都这么做过,刘伶醉酒,阮籍狂狷,他们真的快乐吗?

60、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王守仁

61、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没有人可以引领你,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选的,真正能改变你的只有你自己。

62、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核心思想,他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知识。

63、光既不在烛火上,也不在日月星辰之间。

64、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65、“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名言格言·王陽明

66、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67、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

68、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王阳明

69、面对那些难以预料的事,他不去劳神;面对那些不能改变的事,他一笑而过。

70、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71、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王阳明

72、一念开明,反身而诚。

73、一个政府,不得人心到如此境界,也算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朵奇葩。

74、有高峰,自然有低谷;有坦途,自然有坑洼。无论如何,心向光明。

75、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王守仁

76、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王守仁

77、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事亲便是孝,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从兄便是悌,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事君便是忠。

78、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 ——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79、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80、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

81、阳明心学具有思想解放的意义,它提倡人格独立,不盲从权威,人人都可成王成圣。悍然独往却随机转化,变而通之又岿然不动。心有主,我制外;心无主,外制我。心为本体,万物在我。

82、历来的赌徒,下注的那一刻,脸上的表情无不是容光焕发,紧张兴奋的。曾几何时,这些山贼还未落草为寇,他们在田间辛勤劳作,所得仅能糊口,还要饱受大户的盘剥,官府的欺凌。一天,有人跑来告诉他们,放下那沉重的锄头吧,跟我上山,你就能摆脱这无尽的痛苦。

83、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王阳明"

84、“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85、王阳明指向烛火:这是光。

86、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87、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88、王阳明有个弟子叫徐樾,自以为深谙阳明心学的真谛。

89、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坍塌后,每个人不得不用自己的方式来捍卫各自的权益。然而,人们并不知道私权的边界何在,也不清楚何种方式恰当,最终便只能演变为弱肉强食的丛林游戏。

90、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王守仁

91、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

92、王阳明强调了每个人的自我教育责任,他认为教育不仅来自于学校,更重要的是个人的自我修养和学习。

93、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王阳明

94、一言以蔽之,理学与心学的区别就是“为学”和“为道”的区别。

95、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个国家早已习惯了自我欺骗,从政府到人民。谎言成为维系一切的基石,只需轻轻一推,这座填充着豆腐渣的违章建筑便会轰然倒塌。

96、世上之事,了犹未了,终以不了了之,得过且过的人多了,就形成一汪绝望的死水。

97、“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名言格言·王陽明备而祸全。”——名言格言·王陽明

98、内心光明,世界也就光明,无论面对什么事内心都是一片坦然。

99、王阳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认为只有放下自我欲望,顺应天理,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意义。

100、不要被历史故事所欺骗,伯乐相马这样的美谈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正是因为它极其少见,事实的真相只有一个——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1、王阳明提倡了内在价值的追求,他认为个人的价值不仅仅来自外部的物质享受,更重要的是内心的精神追求和成长。

102、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王阳明

103、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104、人的宿敌只有一个,便是他自己。

105、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王阳明《传习录》

106、正在做的事情,和正在相处的人,才是眼下最重要的。

107、多少个不眠之夜,当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时,他的脑袋里总是充满疑问。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生弹指一瞬间,譬如朝露,生若蜉蝣,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每当这个时候,死亡的恐惧总是会涌上他的心头,使他不敢继续想下去。

108、知善知恶是良知。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理,天理本来就是不存在的,因为人的主观意识去接触天地万物,对其运作等到有了认识,才产生了所谓的理。天理也是人心的认知产生的,属于主观意识的产物。人欲是自己的主观意识活动,天理是给自己意识活动以及意识活动衍生的行为作出的规定,两者的关系是紧密结合本生同源的。

109、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制度是有保质期的,只有不断地修补、革新,才能保证社会机器的良好运转。改革固然会伤及既得利益团体,固然会出现波折动荡,但不改则必死无疑。

110、无善无恶心之体。王阳明认为,“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没有善恶就是心的本体,类似于佛教的心形归空,但又不同于佛教的空,也就是心中没有想法,应机而动,如果水一般没有形态,心体本空就像圣人和天地一般无有思虑和欲望。

111、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王守仁

112、外面是非毁誉,亦好资之以为警切砥砺之地。

113、一有谋计之心,则虽正谊明道,亦功利耳。

114、曾经,我羡慕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爱情,迷恋贾宝玉和林黛玉桃花树下读西厢的意境,然而现在我明白了,男人之间那种抛却一切私心杂念,心灵契合,相互欣赏,相互提携,并肩共进的友情更显弥足珍贵,更值得激赏。

115、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王阳明

116、“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名言格言·王陽明

117、强者和弱者的唯一区别在于,信念够不够坚定。如果交战双方都是强者,那就看谁的信念更坚定。

118、王阳明强调了人的自由意志,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应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理性去行动。

119、“事上磨”,是最好的修行――平常心做事。

120、生命就是在这喋喋不休的追问中慢慢成熟的,每一个人,无论智商高低,相貌美丑,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询问最多的问题终究是“我要做什么样的人?”

121、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122、功盖天下而莫之嫉,善利万物而莫与争。

123、书是你的朋友。他们很忠诚,虽然他们没有激情。

124、越是难时、难处,越要守住内心的光明。

125、夫精藏则太和流,神守则天光发,累释则怡愉而静,机忘则心纯而一。四者,道之证也。

126、勿忘勿助必有事焉——王阳明

127、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

128、专涵养者日见其不足,专识见者见其有余。日不足者日有余矣,日有余者日不足矣。

129、过时而赏与无赏同,后事而罚与不罚同。

130、在神州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王阳明

131、当像狗一样活着都成为一种奢望时,反抗便是唯一的出路。或许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反抗意识并不那么强烈,但摆在眼前的事实是任何一种选择都要强于继续忍受剥削,更何况来人的说辞那么具有诱惑力和煽动性,不走何为?

132、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

133、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34、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王阳明《大学问》

135、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做好世间最平常的事,才能快意人生。

136、白天和黑夜覆盖着太阳和月亮,冬天和夏天覆盖着霜和雪。

137、为善去恶是格物。通过传统的儒家教程“格物致知”来领悟心学的奥义。因为天理和人欲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就要不断的减损自己的人欲,来达到圣人无有忧虑无有欲望的境界。

138、接连举了十几个之后,全被老师否定,徐樾开始焦虑、沮丧。

139、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王阳明

140、王阳明提倡勇于担当的精神,他认为个人的成长与进步需要勇气和决心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141、王阳明说:“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142、选自《艾草次胡少参韵》。这句诗是王阳明对胡少参说的,是对他的劝告,想来他们是一同议论到眼前的某些丑恶现象,可能胡少参对之更多的是憎恶,王阳明则劝他要敢于与之斗争。

143、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

144、天理即人欲——王阳明

145、越不想看书,越要硬着头皮看

146、思想不会移动,它随机移动。

147、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王阳明

148、阳明心学是炼心的学问,是乾坤万有基。王阳明之所以将国人宏大而细腻的心理图谱精确地描绘出来,就是要传达一条真理:一切战斗都是心战,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149、恶念者,习气也;善念者,本性也。

150、“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王守仁《传习录》

151、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152、读一读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体会一下他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的措辞就能明白,一个有才华的人,想要得到大人物的赏识,甚至是接见,都是一件多么难的事!

153、何为第一等事?当读书做圣人耳。

154、身处滚滚红尘中,守住平常心、点亮光明心,方能过好这一生。

155、先曰:“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王阳明

156、在官员知法犯法不是新闻、依法治国才是新闻的时代,抛开制度变革不谈,每个人都应扪心自问:如果体制有毒,个人在其中的罪孽就可以赦免么?

157、盖良知之在人心,亘万古塞宇宙而无不同。

158、生活,好也要过,歹也要过。

159、人如果厘清自己生命的意义,把全部的意念都放在实践生命意义的斗志里,那种酣畅纯粹的美,就是心学。

160、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王阳明

161、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162、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王阳明《传习录》

163、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在林中打坐。过了很久,佛印对苏东坡说:“观君坐姿,酷似佛祖。”苏东坡大喜,他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拖在地上,便对佛印说:“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粪。”佛印听了,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道:“我看你却像一尊佛”。

164、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165、修心养性的功夫,就在平常。

166、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 《传习录》

167、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王阳明

168、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169、明万历年间,内阁首辅王锡爵曾对东林书院的创始人顾宪成抱怨说:当今所最怪者,朝廷认为对的,外界一定认为不对;朝廷认为不对的,外界一定认为是对的。

170、被贬至龙场的日子,是王阳明生命中极难熬一段的时光。

171、王阳明倡导心灵的平静与宁静,他认为只有在内心淡定的状态下,才能更好地面对外界的变化和挑战。

172、以言语谤人,其谤浅;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173、“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王阳明《传习录》

174、主一就是专注一个天理——王阳明《传习录》

175、保持一颗平常心,就是生活的最佳状态。

本文网址://m.968OK.com/mingrenmingyan/161302.html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