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读后感(篇1)
挑战极限,勇创一流
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西部,世界历史上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今天,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建设者的辛勤汗水下,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让我们走进西部,了解西部感人的事迹。
青藏铁路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祖国乃至世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但在它的背后,有着辛酸感人的一个个故事。老一辈建设者献出了青春和热血。
如今,为加快西部地区建设,新一代建设者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我们必须修建通往拉萨的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的建设异常艰巨。多年冻土、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是建设者的三大障碍。深冰渣比石头硬。军队修建公路和隧道很麻烦。再加上恶劣天气的干扰和极度缺乏营养,队员们呼吸急促、胸闷、头痛、腿酸,工作效率迅速下降。
怪不得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土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但这一切都难不住我们的筑路大军,他们和科学家经过了200多次失败,终于建成了一个大型的制氧站,为筑路大军的生命做了保障。在全国人民的呼吸中,铁路线不断前进。终于,在2006年7月1日的盛大节日里,青藏铁路开通了!
是由工人们耐住严寒,不顾生死创造了这个奇迹,也是科学家们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成就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西方媒体强调,我们不可能成功,但也暴露出他们无法完成。但是,中国人冒着严寒、风雪、缺氧和冻土。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克服了中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谱写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光辉篇章。
使西方国家的媒体目瞪口呆,哑口无言。
想想自己,学习会遇到问题,是放弃还是努力完成?生活中会遇到困难,是逃避还是勇闯难关?... 与青藏铁路的困难相比,我们的困难微不足道!
西部建设者靠着顽强的精神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我们遇到困难时也要勇敢面对,不抛弃,不放弃!
挑战极限,勇创一流!修建青藏铁路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读后感(篇2)
读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文,我开始敬佩那些铁路工人。
风火山隧道最厚冻土层150米,最薄覆盖层仅8米。如果施工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塌方。在风火山这种不良地质隧道中,围岩的热融问题是关键,要解决这种科技难题,需要花多少心思!气象问题和缺氧也是风火山隧道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目前已有7个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是青藏铁路科研项目最多的高原冻土隧道,以前从未遇到过。
面对这样一座风火山,工人们不怕一步一步突破。他们多伟大啊!世界上这种遇到困难不退缩的人有多少?简直少之又少!
每次遇到困难,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做起来太难了!这就是没决心、自信的表现。
想想一个人没有决心和信心能做什么?一个人要想做好工作,就必须有决心和自信,这样他才不怕任何困难。若是有决心没自信,他肯定做不好;要是有自信没决心他就什么也做不成。
建造风火山隧道的人必须坚定和自信。风火山是如此强大。想象一下,如果你是那些工人,你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建造一条如此不可能的铁路吗?相信大家的答案大都会是否定。
那那些铁路工人呢?他们怎么愿意?答案是:
他们为中国、世界做事,无怨无悔!他们是多么伟大啊!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句话说得不错。如果铁路职工不先经历各种困难,怎么会有成功的喜悦呢?
凡事都需要经历困难,但经历困难需要无私奉献、乐观和勇气。记得但丁说过一句话:“地狱中最炽热的地方是为那些在伟大精神考验中保持中立的人准备的。
”大家需在面对困难时不退缩,这样才能成为“伟大精神考验中保持中立的人”。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读后感(篇3)
【学习目标】
1.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3.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学习重点】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感受新一代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学习难点】理解冰碴子、冻土区、高原缺氧、混凝土喷射等术语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青藏铁路有关资料,西藏风光短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天路》引读
1、这个单元里,我们观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今天,我们将去了解另一段感人的故事。首先,请欣赏一首名叫《天路》的歌。可以跟唱。但是要想一想这首歌主要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提问:歌中所唱的“神奇的天路”是指什么路呢?为什么叫做“天路”?为什么说神奇呢?
3、明确:歌中所唱“神奇的天路”,就是指去拉萨的青藏铁路。它深情歌唱了铁路工人修建青藏铁路的感人事迹。青藏铁路在1958年开工,但是40多年过去了,这条铁路还没有修好,西藏还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给人们的生活和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直到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才正式建成通车。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什么困难阻挡了这条铁路的前进?现在,请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铁路施工现场,看看铁路工人们是怎样修建这条天路的。请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文本探究
1. 读完课文,你觉得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路?让学生把从课文中了解到的说一说。
2、这的确是一条艰难的铁路―――介绍一段关于青藏铁路的资料(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有960公里的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其中550公里的地段穿越高原常年冻土地带。其最高点位于海拔5072米,被誉为“离天最近的铁路”和“世界上最高的铁路”。)(解释“冻土区”:一年四季覆盖着坚硬的冰,有些坚冰厚度达一百多米,是高原地区修建铁路遇到的最大难题。)而其中,风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冻土隧道,是高原地区修建铁路遇到的最大难题,但是最终,这只巨大的拦路虎却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3.(屏幕出示句子:“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请同学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句子,然后思考:
(1)为什么说风火山是只巨大的拦路虎?
(2)为什么风火山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请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点,看看工人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然后,读挑出来的句子,从与文本的对话中回答问题】
4、 围绕“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个中心句和线索,进一步领会铁路工人的崇高品质:
这么多巨大的困难能难倒我们勇敢坚强的工人们吗?不能!工人们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课件出示这句话,并指导学生迅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几次出现了这句话,画出来,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这句话的。
当工人们想到西藏人们还过着没有铁路、闭塞的生活时,他们喊出了“把铁路修到西藏去!”的口号。这是一种_______ 的口号。
当人们在风火山遇到巨大困难的时候,人们喊出了“把铁路修到西藏去!”这是一种______的口号。
当人们最终战胜风火山困难、成功通车的时候,人们又喊出了“把铁路修到西藏去!”这是一种_______的口号。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的不同读法,通过比对读出感受来】
4、你们说这是一批什么样的建设者?(板书:勇敢的、坚强的、智慧的,不怕苦不怕累……)
5、是啊,他们的确是一批勇敢坚强、充满智慧的青年突击队员。在困难面前,他们没有逃避,没有叫苦,而是勇敢地面对,充满智慧地克服了困难,他们的精神的确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在建设工人们的辛勤努力下,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请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话。
6、读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歌中所唱“神奇的天路”的意思了。说它是天路,是因为___________,说它“神奇”是因为___________ 这条路创造了许多的世界之最。【课件出示青藏铁路的世界之最】
三、拓展延伸:
1、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天路呢?请结合课文或者自己的理解回答【课件出示填空题:这是一条_____的路。】试着给它起个名字吧。比如生命之路、关怀之路……
2、青藏铁路的竣工通车,给西藏等西北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不能忘记曾在这片冻土上挥洒血泪的建设者们。为了建设这条铁路,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亲人朋友,奋战在这荒凉恶劣的高原,多少年轻的生命永远地长眠在皑皑的雪山下,还有多少人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和青春,但是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可能彻底改写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西藏才可能真正走向繁荣富裕。如果要在铁路经过的海拔最高处给建设者们立一块纪念碑的话,碑上可以写什么呢?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共同心愿
冻土区
风火山 恶劣天气 勇气 毅力 智慧
极度缺氧
四、教后反思:
本文属于一篇自读课文,字词比较复杂。重难点在于通过了解修筑青藏铁路过程中,工人们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并通过怎样的方式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由于同学们对青藏铁路的历史和意义并不十分了解,所以在当天的早读课上,进行了相关的介绍,并事先读了一次全文。
从教学过程来看,思路应该是比较清楚的,从天路引入,扣住一个可以突破上述重难点的句子―――“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来读,理论上可以较好地突破上述目标。然后,由此引入建筑工人“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决心和信念,在品读这句话四次出现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工人们的坚毅、勇敢、智慧。最后,拓展延伸,要学生根据对课文和思想的理解,来给铁路取名……
较好地把握了“读”的原则,没有拘泥于课件,也没有过多地依赖课件,而是较好地依靠文本本身。
遗憾之处,一是“冻土”的“冻”字写错。二是深挖还不够。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读后感(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2、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点: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生交流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交通落后,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直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001年,党中央作出了指示:
(揭题,读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二、阅读提示,出示目标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交流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
三、自主探究(zhe135.com 零思考方案网)
1、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2、自读课文,勾出课文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资料进行批注。
四、合作交流、想象情境,
1.研读“困难1”
(1)了解困难:“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冰土铁路。”
(2)体验困难: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是“冻土”“海拔”。
②联系资料谈谈高原冻土给施工带来了哪些阻碍?
(3)克服困难: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道里实地考察,发现冰岩温度的变化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①体验情感:从“昼夜”“反复”,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2.研读“困难2”
(1)了解困难;“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2)体验困难:把对你触动最大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并联系实际或结合资料进行想象。
(3)克服困难:
①理解词语:哪些词语体现了科技人员的艰辛?
②想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情景。”
五、集体展示,领悟内涵
1、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 战风雪,斗严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施工,当我们体会到这些,你会怎样读这段话?
师:所以,面对困难,谁不知道──“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2、指导朗读第8.9自然段:天气恶劣,繁重危险,多么特别,多么凶险的施工!当我们体会了这些,你又会怎样读这段话呢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读后感(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晰的表达特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1、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
2、学习本课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增进对西部的进一步了解,培养对西部的感情。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青藏高原、青藏铁路及拉萨等方面的资料。
2、教师收集有关图片。
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资料,现在就你们收集的资料,你也来谈谈你心目中的拉萨好吗?
学生交流资料内容,了解拉萨这个城市。
师: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中央决定在的10月18日开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1、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好词,大声读三遍。
2、画出概括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的语句。
3、在介绍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时遇到了困难和解决办法的段落前标上☆。
3、整理一下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
1、指名认读课文中的生字,并纠错。
2、指名读一读课文中的好词,并解释难懂的词语。
3、交流介绍青藏铁路是一个什么样的铁路。
4、指名朗读修铁路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相机指导朗读。
1用“∨”选择带点字的读音。
妖娆(ráo náo) 隧﹙suì shuì﹚道 机械﹙jiè xiè﹚ 青藏﹙zàng zhàng﹚ 狰狞﹙níng líng﹚ 巍峨﹙wèiwēi﹚
2根据句子意思写成语。
用一杯水去营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帮助不大,无济于事。( )
顾不得吃饭,忘了睡觉。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 )
3写出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高效课堂教案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下册)]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读后感(篇6)
风火山,这个巨大的路障一次又一次地低下了它傲慢的头!历经重重困难,2002年10月19日,1338米的火山风洞顺利完工!其他资料显示,青藏铁路、大路于2005年10月15日竣工,比原计划提前3年!
这段文字让我学会了和那些建设者一样的智慧、力量和勤劳奉献。为了打开一个通风的火山隧道,筑路工人们一次又一次地爆破,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这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
难怪一些西方**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为了控制温度,科技人员在隧道内昼夜观测,发现冰石温度变化规律。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课文,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青藏铁路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经过反复的观察、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那就是一段时间的冻土。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一夜之间搭建好的保温大棚被撕扯得七零八落。
这条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多年冻土铁路,途经多年冻土区——风火山。特别是筑路大军在高原上极度缺氧,他们带来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队员们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为了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指挥部和北京科技大学组成联合攻关组,经过200多次失败,终于制成了世界上大型高原制氧站。
猜你喜欢
更多-
把爱找回来读后感(模板十一篇) 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我特别为您设计了这个“把爱找回来读后感”,希望本文能够填补您的知识空白。在追求有意义的生活时,人们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自我,当我们读完作者的作品时,心中产生了许多深刻的感悟。这让我们深受震撼,我们可以将这些感悟用文字的形式写成读后感。...
- 家读后感汇集6篇 我特意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和“家读后感”相关的资料。书籍对于年轻人来说是无法分离的伴侣和导师,读过作者的作品之后,它们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要写出一个好的读后感,就要对文章的深度和内涵进行分析。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关注,我会继续创作充满创意的作品!... 家读后感 12-17
- 鲁滨孙读后感(模板八篇)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涉猎这部作品,一读之后便深深铭记于心。为了将读书时的感受记录下来,我整理了下述信息以满足您的需求:“鲁滨孙读后感”。假若您需要相关指导与建议,此文绝对不会令您失望!... 鲁滨孙读后感 12-06
- 爸爸读后感(模板十五篇) 于是,在一个晚上,这三个人拿着枪,阴险的等在狐狸先生的洞外,他们把狐狸先生的尾巴打断了。狐狸先生逃到洞里去以后,他们又用铁锹、挖掘机想把狐狸一家挖出来。但是聪明的狐狸先生自有对付他们的妙计。于是,一场智慧和力量的较量开始了。狐狸先生、狐狸太太和四个小狐狸使劲的挖地道逃跑。三个农场主抓不住他们又想饿死... 爸爸读后感 11-24
最新更新
更多-
轻松去体脂的6个饮食减法 经常去健身房的mm们都会发现,那些健身教练、健身明星们的身材是多么的性感、健美,相信大多数想要减肥的同胞们也是朝着这个目标而进行的。今天就让健身明星来教大家如何吃着瘦的减肥方法吧。 健身明星莫尼卡布兰...
- 相处之道作文17篇01-29
- 酒店实习报告总结推荐14篇01-30
- 药厂实习周记九篇01-30
- 学生会权益部工作总结范文6篇01-29
- 会计实习日记汇总5篇01-30
- 戒指读后感6篇01-22
- 光阴读后感十五篇01-30
- 文员实习日记范例九篇01-30
- 婆婆丁作文01-29
- 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总结推荐十篇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