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语录 > 作文 > 导航

家乡名人作文

家乡的名人作文通用。

作文是一种思考并表达的艺术它可以代表你的思维和世界观,写作能够帮助我们拓展想象力的空间。一篇优秀的作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你知道怎么写出一篇高分的作文吗?这篇精选文章将深入探讨“家乡的名人作文”的内涵,如果您觉得这个网站有价值请点击收藏按钮进行保存!

家乡的名人作文【篇1】

初见杨利平叔叔是在我爸爸朋友的一次聚会上,记得那是20xx年初。

当时爸爸给我介绍这是杨利平叔叔的时候,我正专心摆弄自己的玩具,所以只是略微抬了一下头,道了声“好”,但名字我是记住了,因为他的名字与我心中的航天英雄的名字只差一个字,一个是伟大的“伟”,一个是平凡的“平”。

席间,我坐在杨叔叔的对面,或许是因为名字的关系,我便留意起了他。板寸头、直直的腰板、爽朗的笑声,就是他给我的最初印象。在大人们的谈话中得知杨叔叔生在咱们启东的一个小村镇上,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高中毕业时,怀揣着报效祖国的梦想,去参了军,接着又因为热爱军旅生活,报考了军校,成了一名军官,在杭州某部队已经待了十几年。

他的故事和在座很多人的故事都是一样的平凡。

但随后不多久,咱们小城里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事情就是和这位平凡的军官有关。

就是那年的大年初一,启东市圆陀角风景区迎来了大量游客,一条横贯于3米多深的人工湖上的铁索桥突然倾覆,8名游客遇险。

此时气温只有零下6摄氏度。围观的上百名游客心急如焚,却束手无策。杨利平叔叔也恰巧在这人群中,他来不及多想,准备纵身跳入湖中,但瞬间的冲动之后,他看到人工湖的北岸停靠着一只竹筏,他一边拿出门票拨打上面印着的景区管理处电话,一边快速向北岸奔去,一口气跑完300米后,杨叔叔纵身跳上竹筏。他顶着刺骨寒风,双脚浸没在冷水中,奋力向湖中间划去。

两米、一米……竹筏终于靠近了一名女游客,杨叔叔把她拉上了竹筏,吊悬在铁索上的一名男游客,踩着杨叔叔的肩膀也上了竹筏。再后来,另外几名遇险游客也被杨利平和随后赶来的工作人员一同救了上来。已浑身湿透的杨叔叔,悄然带着家人离开了景区。

杨利平叔叔24分钟智救8人的伟大壮举,轰动了整个小城,人们都记住了这位平凡的军官,大大小小的媒体蜂拥而至,连央视新闻都做了报道。“最美军官”、“见义勇为奖”等荣誉称号 纷至沓来,他成了家乡的名人,成了我心中的骄傲。

可是他说:“我是军人,做好事应该的,不值得宣扬。”

再见杨叔叔已是五年后了,他还是那个样子,仍然在那个平凡的岗位上工作,一点都没有名人的架子。人们又提及了这件事,杨叔叔只是笑了笑。

家乡的名人作文【篇2】

家乡的名人

语文老师在我们课上讲过“于荣阳的事”。他给我们讲这个事,可能是想我们向他学习,从小养成完好的坚强不屈的体魄。学会负担严格的生活习惯,一个人的生活。不自暴自弃。

老师讲:“他从小家里不怎么有钱,他妈妈不在了,他父亲又生病了,他一个人要负担起整个家。他小学上完毕业了,又得上初中。他觉得父亲一个人在家没有办法生活,便将他父亲接到了加油站,每天上学要赶紧做饭,喂完他爸爸,自己再吃。让他爸躺在床上自己去上学了。就这样,他的生活非常艰苦。直到有一天,老师看于荣阳每天都迟到,于是,放学悄悄的跟在他的后面去看。谁知于荣阳的事情让老师知道后,便很快发动给媒体,通过媒体又惊动了中央,通过中央又发给全中国人。”

于荣阳的事被发出没几天,通过媒体大家的努力给他找了一个保姆,专门负责照顾他父亲。他也有很多热心的学校抢着要他,从那以后,于荣阳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善,生活回归美好。

这个故事是我们河南人的骄傲,我们要向他学习。学习他的勇敢,学习他的坚强。通过于荣阳的事让我知道;无论生活多么艰苦,我们都要勇敢面对。

家乡的名人作文【篇3】

我的家乡在云南,在这里有位中外闻名的大航海家——郑和。郑和在他二十八年七次下西洋的过程中,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做出了贡献。

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命宦官郑和率领由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多名船队组成的庞大船队远航,拜访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史称“郑和下西洋”。一次,郑和与船队来到爪哇岛。当时,爪哇岛的东王,西王在打内战,东王战败,来到爪哇岛上做生意的船员被西王误认为是东王派来的援军,被西王误杀,共计一百七十人。郑和部下的军官纷纷请战,要求给同伴报仇。但郑和考虑到如果这时出兵,以后沿路西洋各国会恐惧,以为明朝前来征伐,把明朝商人拒之门外,所以他决定化干戈为玉帛,和平处理。西王知道后深受感动,赔了明朝两万两黄金,从此两国和睦相处。

现在谈起郑和当年的事,印尼人民仍然对郑和充满了敬佩,都说郑和对各国不论强弱亲疏,都能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即使两国发生冲突,也能保持克制,委曲求全,以理服人,使中印友好关系源远流长。

啊!我爱我的家乡,更敬佩那个委曲求全、以理服人的伟大前辈——郑和!

家乡的名人作文【篇4】

我的家乡有一位名人,那就是“逮黄鳝能手”——朱伯伯。大家都亲昵地称他“黄鳝王”。

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对黄鳝的需求也大了,可黄鳝越来越难抓,朱伯伯抓黄鳝却能手到擒来,我心里可好奇了。带着这个疑问,我做了一回小记者,去采访我们的“黄鳝王”朱伯伯。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朱伯伯从小就在水边摸爬滚打,练就了一身摸鱼的本领,特别是逮黄鳝。一进他家院子,就能看到满地用竹子做的“L型”笼子。我好奇地拿起一个仔细观察:竹笼子的其中一端开口处有一个可以打开的活动的盖子;另一端口有用竹签做成的圆锥形倒刺。我好奇地问:“这些笼子是干什么的?”朱伯伯说:“抓黄鳝就靠这些笼子了!”我更好奇了:“难道黄鳝会自己跑到笼子里不成?”只听朱伯伯说:“黄鳝适应能力强,在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中都能生存。白天喜欢在多腐植质的淤泥中钻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夜间出洞觅食。知道黄鳝的这些特点,你就可以逮到它了。”我还是似懂非懂,只见朱伯伯娴熟地把一条大约二十厘米长的蚯蚓,串到一根竹签上,然后把有蚯蚓的竹签,固定到“L型”笼子有倒刺那一节里。朱伯伯说黄鳝喜欢夜里出来找食物,特别喜欢蚯蚓,闻到蚯蚓身上的味道就会自己顺着味道去找。只要它从有倒刺的进口钻进笼子,就出不来了,只能做瓮中之鳖。

装好这些笼子,太阳已经西斜,朱伯伯说可以去下笼子了。走到一块水稻田边,朱伯伯像侦察员一样左顾右盼,然后用铁锹在田埂边铲了几铲子,接着把笼子有诱饵的一端顺着田埂,埋在水里,另一端露出水面,上面盖上草,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可以隐藏笼子,二是留出气孔,防止钻进笼子的黄鳝闷死。就这样,朱伯伯一路侦查地形,一路下笼子,直到天完全黑了才下完所有笼子。朱伯伯直起腰,爽朗一笑,说:“明天大清早就可以收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跑到朱伯伯家,跟他一块儿去收笼子。只见朱伯伯熟练地打开一个个笼盖,然后将笼子里的“收获”倒进准备好的大塑料桶里。有的笼子里有三四条黄鳝,有的笼子里还有泥鳅、小鱼甚至小龙虾。这些小东西一起倒在桶里,噼里啪啦的,好不热闹。看来今天朱伯伯又是大丰收。

由于家乡近几年开挖了一个“万亩荷塘”,每年都会召开一个“荷花艺术节”,荷塘的面积大了,黄鳝也多了,现在逮黄鳝和小龙虾已经形成一个产业。在朱伯伯的带领下,村民们都过上了幸福生活。

我打心眼里佩服朱伯伯逮黄鳝的技术,他真不愧是“黄鳝王”!

家乡的名人作文【篇5】

我的家乡合肥不仅物产丰富,更是人才辈出的地方。

杨振宁,美籍华人,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我觉得他是个天才,4岁时母亲教他认字,5岁时他竟已认识三千多个汉字,他读小学时成绩一直很好,中学还没毕业就考入了西南联大,那时杨振宁才16岁。他20岁大学毕业后便进入西南研究院。杨振宁爷爷在1945年的时候考取公费赴美国留学,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并取得博士学位。1949年他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世界物理学的最高荣誉。1966年以后,他长期执教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创立并主持该校的理论研究所。

杨振宁爷爷不但聪明过人,而且谨记父亲杨武之的遗训:“有生应记国恩隆”。于是,他于1971年回国访问,他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中国的第一人。他先后被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校授予一个万分光荣的称号————“名誉教授”。他现在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我十分敬佩他,“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要向他学习,学习他的努力用功,学习他坚持不懈的精神!

家乡的名人作文【篇6】

一双炯炯有神的小眼睛,一个小挺的鼻梁,一张薄而小的嘴巴,他就是我的爷爷。

爷爷在我们这儿可真算是个名人,他是我们这儿著名的大厨,他开的钟氏饭店,每天总是人流如潮,他忙都忙不过来。

爷爷有一种严谨认真的精神。上次,他在亲自做炸鲍鱼时,才发现锅里的油已经用过了,他犹豫要不要重新换油做一份。因为炸鲍鱼需要大量油汁,所以炸过一次的油,与没炸过的油还是存在口感上很大的差异。这时,李大爷说:老钟,要不别换了,鲍鱼和油都很贵呢!不!爷爷严肃认真地说:用过的油和没用过的油做出来的鲍鱼,味道可不一样,我不能不负责任,这是对我职业的不尊重!他二话不说就把油和鲍鱼倒进了垃圾堆。

爷爷还是个乐于助人,善解人意的人。上次,张阿姨吃完大餐,爷爷收她钱时,她发现忘带钱包了,其他厨师都说她吃霸王餐,可爷爷对她说:要不你下次来这儿吃时再一块儿给了,毕竟每个人都会粗心的嘛!张阿姨听后热泪盈眶

我的爷爷既严谨认真,又善解人意,怪不得是我们家乡的名人,我真应该向他学习。

家乡的名人作文【篇7】

在我的家乡,有一位远近闻名的灌篮高手,他就是我的朋友――王爽。我每次来到篮球场上,都会看见他在那里练球。

有一次,我跟他在一起打篮球,我和他被分到了一个队里。我在那里发球,他就在旁边等我投球给他,只见他面对着三个人,还要把球投进篮子里,左一闪,右一闪,再一跳,一个三分球就这么诞生了,我和另一个队友在那边目瞪口呆地看着。下一个回合,我又直接把球传给王爽,但是谁知道球在中途发生了不幸,有一个人在那儿把球抢了过去。我心想:我的队友连三个人拦他都拦不住,就凭你一个人他还怕你不成,真是异想天开!接着,我就在那儿观战,只见那个人在那儿与王爽对立着拍着球,一动也不敢动,生怕王爽把他的球抢走了,两个人对立了一会儿后,我发现那个人有种想要冲破僵局,直接投球的冲动。果然不出我所料,那个人果真冲出去要去投球,但是,我们还有王爽呢,只见王爽紧追在后,就在那个人要投出球的一瞬间,王爽直接蹦了起来,把那个球又打了下来,然后往后一跳轻轻一投,那个球便乖乖地进入了那个篮子里。我们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这就是我的一个朋友,一个我们家乡的名人,也是一个让我佩服的人――王爽。

家乡的名人作文【篇8】

著名作家王钢,他是一个最会写故事的小学老师。他自以为是小学里最会写故事的人之一,他自以为是会写故事里的人里少有的小学老师,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就能得知这些信息。例如他最近新出的好看系列,刚刚出版就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他出的书影响力很大,在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我们学校的同学都买了这几本书,看得津津有味。我们也可以从这几本书中看出王钢老师的幽默风趣。里边全是王钢老师与他的学生发生的趣事,看得都身临其境。说到这里,我就想到一次王钢老师来我们学校跟我们讲一节课,在这节课里,王钢老师以他的幽默风趣来吧我们吸引到课堂里。使我们都认认真真的听讲,甚至到下课都不想下呢!

我们再一次证明了王钢老师的才华,他的的确确是一个最会写故事的小学老师之一。

王钢老师的人格魅力都在于他幽默风趣,会吸引大家跟他的思想走,他就是我们家乡的名人——王钢,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的名人!

家乡的名人作文【篇9】

他,家境贫寒,没有上过学,年纪小小就以干过很多杂活,他就是共和国的开国将军——赵国泰。

1929年,14岁的赵国泰在崇阳城关的甜食店当雇工,红军来到崇阳招兵,赵国泰去报名。招兵的同志见他个子不高,手脚又短,拒绝了他的请求。第二天,赵国泰又来到招兵处,招兵的同志发现他比前一天长高了、壮了,同志们仔细地看看,哈哈大笑了起来。原来赵国泰在鞋子里放了一叠废纸,在身上绑了大量棉絮。招兵的同志被他的诚心感动,去请示首长。一番对话后,首长见他不怕吃苦,又聪明乖巧,便答应了他。赵国泰凭借自己的聪明当上了红军。

刚入队伍时,赵国泰被选为司号员,赵国泰知道自己学艺不精便勤加练习。每天清晨,大家还在梦乡时,他就在远处练习。练习时,渴了、就喝身边的山泉水;嘴唇吹破了,血流了出来,用手擦掉,继续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赵国泰学会了所有军号的吹法。因为吹得好,很快就当上了司令员。

赵国泰那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的值得我们学习。

家乡的名人作文【篇10】

收录整理作文素材家乡的名人作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文章仅供参考,不可复制粘贴,学习到方式方法才是真正的有所得,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作文素材家乡的名人作文吧。

在我可爱的家乡里有一位这样的老太太,她就是我们的劳动模范。

老太太姓刘,因为她的和蔼可亲,我们都称她为“刘奶奶”,刘奶奶鹤发童颜,富态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我们之所以把刘奶奶当做劳动模范,是因为在我的家乡是一个节奏快的地方,人们每天早上都急急忙忙地起床,洗漱,吃早点,换衣服,去上班,晚上又那么晚回来,没有人会去注意家乡的卫生,如果不是刘奶奶的勤劳,大概我们这个家乡已被垃圾淹没了。

刘奶奶不辞辛劳地每天早晨,拿着扫帚和垃圾桶将家乡的垃圾清理干净。小鸟们叽叽喳喳地唱着歌,似乎在赞美着勤劳的刘奶奶。

记得有一次,一向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的刘奶奶竟然附身跪在地上,将水沟下的垃圾掏出来清理水沟。有一个小伙子骑着电动车从刘奶奶身边飞驰而过,地上的脏水溅了刘奶奶一身,旁人看到了便怒气冲冲地询问刘奶奶是否要帮忙教训那个小伙子,可刘奶奶却微笑的摆了摆手说:“不用了,谢谢,没关系的”说完,又趴在地上清理了。

我待在一旁,刘奶奶那如同阳光般的微笑射中我的心灵,刘奶奶啊!您就是我的榜样。

家乡的名人作文【篇11】

他,一位衣着质朴的老人;他,一位忠于党的老人;他,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他,就是我家乡家喻户晓的爱心老人---姜达敖爷爷。

几年前,有个叫杜水华的农民工在建筑工地上不幸从高空坠落,摔断了脊椎,成为了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姜爷爷知道后,便去杜水华的家中,坐在床沿上,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语重心长道:水华啊!千万坚强啊!虽然你失去了双腿,但是,有党在,有政府在,有人民在,有那么多关心你的人在,你一定会好起来的

为了帮助杜水华摆脱困难,姜爷爷联合乡亲们为他开了一家商店,并拿出五千元作为小店的启动资金。杜水华非常感激姜爷爷的大恩大德,便把商店命名为爱作文心商店。每过一段时间,姜爷爷就会用100元买口香糖与同事们分享,这样一来,既照顾了杜水华的生意,又让同事们欢喜,让更多的人知道,有个爱心商店。

xx年汶川大地震当天,姜爷爷就到红十字会捐款五千元。第二天,姜爷爷又率先交了特殊党费1万元。这么一笔钱对于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恐怕是养老的钱!但是,他却把所有的积蓄都捐给了灾区!

这就是姜爷爷,他把大半辈子都给了世上最伟大的事业---慈善事业!有人问他:你平常省吃俭用,为啥一说捐钱,你比谁都慷慨?他总是激动的说:没有党就没有现在的我,我要感谢党对我的关怀,我要和党一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本文网址:http://m.968OK.com/zuowen/275114.html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

热门推荐